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达斡尔族传统的文化与民歌也越来越被人们忽视,而让达斡尔族的民歌长远发展下去就必须从孩子入手。文章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例,简述了达斡尔族民歌在当地中小学的发展现状、制约达斡尔民歌发展的因素等,提出了让达斡尔族民歌真正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达斡尔族文学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其民间文学、具体作家作品分析研究,而对其文学史领域的探讨相对较少。在搜集、整理达斡尔族文学史相关文献和其当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拟以达斡尔族当代小说研究为切入点,对不同版本达斡尔族文学史进行比较分析,探寻其不同版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并发掘、分析其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3.
<正>全长1886公里、最大设计运输量为57万桶/天的美国达科他石油管道工程自2014年7月公布修建计划以来,便遭到途经区域苏安族,尤其是"站石"部族和"狐"部族民众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一经过上苏安族部落圣地的工程并没有征求部落民众的意见,违背了美国联邦政府与印第安部族的协定。且这一管道项目经过奥阿希湖的湖底,可能会对印第安部族的水源产生污染。2016年7月,"站石"部族的印第  相似文献   

4.
在非洲东部的肯尼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总人口八百六十余万人中,约97%是非洲人。在四十多个非洲人部族中,以吉库犹族(Kikuyu)的人数最多,约达一百八十余万。他们中间包括在语言和文化上具有亲属关系的小部族:梅禄人、恩布人和基楚古人等等,他们多少还保持自己传统的某些特点,但也自称为吉库犹族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物资源的现状、乡土知识和实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量化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达斡尔族传统利用的野生生物资源共有117种,其中野生动物45种,分属28科,45属;野生植物63种,分属29科,53属;野生微生物9种,分属7科,8属;(2)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范围主要包括食用、药用、建筑、饲料、文化习俗和生产生活等方面,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其中可食用的有78种,入药的有54种;(3)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相对重要性值(RI)最高为1.75,最低为0.5.达斡尔族地区对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呈下降趋势,部分资源存在过度利用情况,传统知识丧失严重.针对传统知识受威胁因素,本文提出建立相关政策法规制度,适当保护达斡尔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并推广当地传统的野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促进达斡尔族传统知识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达斡尔族的哈拉、莫昆名称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符号,具有多重文化功能,依其历史演化进程依次似为:1.居住地域性标志;2.氏族标志;3.血缘关系标志以及确立婚姻关系的参照系:4.姓氏:5.父系家族;6.文化符号等。这种由语言符号逐渐演化至文化符号的历程充分地揭示了达斡尔族制度文化的形成、演化及其与外来文化交融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达斡尔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关于其族名“达斡尔”的词源词义在学界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尚无定论。主要有契丹“大贺氏”说、索伦语“耕田者”说、蒙古说、“大胡人”音转说、契丹“大辽”说等几种说法。对各种观点、见解进行了简要的考辨,认为“达斡尔”一词来源于姓氏,即源于地域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达斡尔族经历了剧烈的文化变迁,同时,达斡尔族的双语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达斡尔族的学校双语教育出现了达-日-汉-蒙等多语教育模式。由于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现代学校制度建立,达斡尔人中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数量增加,涌现出了大批精通多语的人才,大量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开发。一些达斡尔人还留学发达国家,取得杰出成就,显示出达斡尔族文化的极大的开放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政局的动荡和异常,达斡尔族双语教育未得到应有的发展:普及发展不够,甚至还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性扭曲。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上呈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其中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郊区为主要聚居地。  相似文献   

10.
以《达斡尔族乌钦叙事诗经典英译:少郎和岱夫》英文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对等理论为依据,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探讨民族典籍英译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提出以“异化”为主导策略,重点探讨了“直译”和“意译”在达斡尔语文化专有项英译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成功传递达斡尔族叙事诗的文化价值,为其他类似民族典籍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梁美玲 《科技信息》2009,(18):233-233,236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接受满族萨满文化和桦树皮艺术的影响,培育并产生了独具魅力的达斡尔族哈尼卡艺术。其富于特色的艺术风貌是达斡尔族原生态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本文从概念叙述及其传承上的特点分析,揭示其作为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脉在今天的生存、传承、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萨满神话与萨满教的关系,分析了达斡尔族的萨满教与信仰,认为达斡尔族神话传说与祭祀活动带有萨满教多神崇拜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各大洲中,论起民族或部族的繁杂程度,当以非洲大陆为最。错综复杂的部族矛盾成为非洲大陆的一大特征。冷战时代,非洲国家的族际矛盾常被外部势力所利用,成为大国争夺非洲的一个手段。今天,在多党制风潮下,根深蒂固的部族矛盾又与党派之争纠缠在一起,往往形成部族战争,深深困扰着许多非洲国家。卢旺达的部族战争就是一例。卢旺达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小国,东与坦桑尼亚为邻,南与布隆迪交界,西与扎伊尔相连,北与乌干达接壤。全境多山地高原,有“千丘之国”之称。人口700多万,主要是胡图(85%)和图西(14%)两大部族。 1957年,以格雷戈瓦·卡伊班达为首的胡图族人发表了“胡图宜言”,反对图西族人的垄断权力,要求进行政治改革。1959年,比利时殖民当局挑起图西人和胡图人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和残杀。胡图人终于废黜并赶走了图西国王基格里五世,迫使许多图西族  相似文献   

14.
斯琴掛家族是典型的达斡尔族萨满世家,其家族姓鄂嫩哈拉,家族世代信仰萨满文化,家族中每隔几代就出现一个萨满,到斯琴掛这儿已是第七代萨满了。作为这个家族的新一代萨满,斯琴掛不仅比较完整地传承了达斡尔族萨满祭祀仪式。还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萨满文化研讨会,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成为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人。  相似文献   

15.
斯琴掛家族是典型的达斡尔族萨满世家,其家族姓鄂嫩哈拉,家族世代信仰萨满文化,家族中每隔几代就出现一个萨满,到斯琴褂这儿已是第七代萨满了。作为这个家族的新一代萨满,斯琴掛不仅比较完整地传承了达斡尔族萨满祭祀仪式。还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萨满文化研讨会,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成为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人。  相似文献   

16.
在单纯SU(6)型的相互作用大统一规范理论中,把轻子与夸克统一纳入在它的反对称15维表示中,而且只有一个规范耦合常数,这是合乎统一概念要求的。 本文的目的是:根据我们提出的轻子与夸克内部结构的亚夸克模型,找出并纳入反对称15维表示中的轻子族和夸克族的对称性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近十年来语料的基础上,分析了"X族"词语模的构成与搭配,探讨了"X族"词语模高度能产的语义特点和语用机制,以及"X族"在同类构式中胜出的原因。"族"类词从最初开始表示"一类人"的用法到现在的滥觞,除了所指对象范围的扩大之外,更体现了一种抽象的"精神社区"。"X族"成员的成活率受到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18.
爆发于9月初的扎伊尔班亚穆伦盖族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的武装冲突已扩大为国家间的地区冲突,引起非洲邻近国家和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到11月3日,班亚穆伦盖族反政府武装已夺取了东部重镇乌维拉、布卡武(基伍省省会)、戈马,控制了从乌维拉至戈马300公里长的狭长地区,政府军被迫撤出。11月4日,反政府武装宣布单方面停火3周,以便于国际社会援救难民。部族矛盾与难民问题班亚穆伦盖族人实际上是200多年前从卢旺达迁入扎伊尔定居的图西族移民,目前约有30万人。由于部族血统、语言不同,他们与扎伊尔当地政府及其他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达斡尔族儿童青少年皮褶厚度和体成分发育现状及其16年来的变化,对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996名(男975名,女1021名)6~18岁儿童青少年体重及5项皮褶厚度进行测量,分析其皮褶厚度和体成分发育现状,并与16年前同一地区同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达斡尔族男生除肱三头肌皮褶、体脂率与年龄呈负相关外,其余指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女生各指标与年龄均呈正相关(P0.01);女生5项皮褶均值及体脂率总体上高于同龄男生,且多数年龄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达斡尔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男20.41%,女14.01%.(3)与其他民族学生相比,达斡尔族学生皮下脂肪较厚,处于国内中等偏上水平.(4)达斡尔族7~12岁城市学生各年龄段5项皮褶厚度值及体脂率总体上高于乡村学生,且多数年龄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城乡差异男生比女生更为明显;肩胛下/肱三头肌皮褶城乡间无明显差异(P0.05).(5)与1996年数据相比,达斡尔族学生4项皮褶厚度及体脂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结果表明:达斡尔族学生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发育状况与16年前相比有很大提高,但营养过剩问题较明显,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0.
安步当车     
<正>成语含义: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从容不迫地步行。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