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明代游记为观照对象,对其兴盛的内外动因作客观的分析和把握,从政治与经济、思想与文化、交通与游风、文体自身的演进等方面进行阐释,力求全面深刻,意在评价明代游记的历史贡献,并探讨中国古代游记的发展规律,给人一点启示和认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山水游记是作者对祖国山水景物的艺术取影和游历记录,山水游记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外在表露和审美体现,山水游记蕴含着作者对山水景物的鉴赏和表现经验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山水游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思想.游记文学中所蕴含的"比德"的道德取向观念、所传达的天人合一的强烈情感及所表达的中国人独特的山水审美情趣,都反映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晚明的袁宏道,字中郎,是一位在诗文创作上有才气、重创新的作家。他一生热爱山水,写了大量的游记。他的游记超过前人之处,主要是能从审美的视角,表现山水之美和主体的审美体验。下面就对这一特点作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5.
孔子曰:"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中国神奇多采的山山水水吸引着无数的人怡情养性,令人留恋忘返,更使数不清的文人骚客激情荡漾才情泼洒,游记——这一描绘了山水风光、记述了作者情怀的文章在中学课本中是最具审美价值、最富情趣、最富哲理的篇章,游记教学应在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下几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徐霞客游记》有关徐霞客游历宜州所经过的路线,地点的记载,综合考虑明代宜州的交通地理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质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和爱国人士。《徐霞客游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重要地理文献!中国典籍英译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翻译《徐霞客游记》的过程中,作者总结出典籍英译的三个策略,希望能对从事典籍英译的人们和典籍英译爱好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英国作家毛姆和中国作家郁达夫在1920年代分别创作了游历中国长江流域的游记:《在中国屏风上》和《达夫游记》。两本游记都描写了作家视域中的各种中国乡村城市民俗风情。毛姆以一个来自于西方现代文明的局外人视角,从时间和空间发掘现代中国社会民俗文化的新认识;郁达夫则以局内人的视角,在游记中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新旧交替激烈振荡中的中国民俗文化。中西两位作家笔下更多倾注了对中国文化的审美情感,他们的游记成为体现中国民俗“内价值”和“外价值”的优秀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9.
宋代日记体游记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记体游记在宋代开始定型并走向成熟.这种文体有着特殊的文体特征:日记兼游记的体制;质朴与简洁的语体;叙事与考证的体式;纪行与交游的体性.并且由于不同的作家因为才性的差异,同一作家因为审美心态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明代游圣霞在他的粤西游中,在宜山境内停留了近一个月,写了二万多字的游记。本文试图探讨这部分部对开发宜州旅游业的作用。并提出开发宜州旅游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王佐是元末明初岭南的重要诗人,前期作风浪漫豪放,积极组织与参与南因诗社活动;出仕后则恭敬谨慎,以成功退隐为士林称羡。其诗歌总体雄浑其重,前期以雄峻丰丽为主,后期则转趋沉郁,气骨减弱。王佐诗歌风格总体风格和阶段性特征,是其个性作风、生活经历和明初政治文化背景变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姚莹是晚清“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康輶纪行》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在《康輶纪行》成书的过程中,姚莹通过众备版本对前人的不实之载,进行了辨伪和综合的校勘,促进了该书的成型,集中体现了姚莹的文献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七卷本重磅网络历史小说读本———《明朝那些事儿》聚焦历史人物命运,揭幕官场政治谜团,对历史本相进行了当下的通俗化个人解读,以现代意识穿越历史岩层,并借鉴网络文学中戏谑、反讽的流行手法,消解经典权威,模糊道德判断,从文学的彩壳中剥离出真实的历史之核。尽管小说重现历史路径普及明史并彰显道义,但人物塑造与历史情境的模式化倾向也制约了小说审美空间的有效拓展。  相似文献   

14.
简介明代莆田状元柯潜仕途生涯,评述《柯竹岩集》的文献与文学价值。着重评介柯潜的为文“平妥整洁”和为诗“冲淡清婉”两个突出的诗文特色。  相似文献   

15.
北行词是史达祖作于使金途中的一组词,这组词反映了词人行程中的所见所思,寓有一种深沉的家国兴亡之叹。理解北行词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史达祖其人。  相似文献   

16.
榛芜原野的一朵奇葩:论刘基的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基词作于榛芜的明代词坛 ,是屈指可数的名家之一。刘基贯彻经世致用的文学主张 ,将词作为抒情言志的重要工具 ,忧世之不治 ,郁志之弗舒 ,愤言之不听 ,间或亦以之状山水之美 ,题材广泛 ,内容丰厚。艺术上长于兴寄 ,长于铺叙 ,且善于用典 ;描景状物秀丽入神 ,造语精工典雅。词风以婉丽为主  相似文献   

17.
明人叶权的笔记作品《贤博编》是作者根据他游历吴越、燕赵、福建、岭南等地的所见所闻编撰而成的,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涉猎广博,举凡民情、官场、物产、外物、军事等方面均有涉及,大都与正史相印证,且多详备,可补正史之遗阙。作者秉笔直书的史胆亦难能可贵。此书为研究明前中叶的社会状况,尤其是对研究江南地区的社会风貌、经济贸易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学具有承接性,在明清易代之际,沈谦在吸收明代词论的基础上对明代词论进行重构,有对明词的肯定与接受,亦对清初的词风沾溉颇多。特别是他推重词体的词论,对词文体的自觉与合理的定位,为清代词人推尊词体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沈谦的词学思想中,又有杂糅的成分,譬如他有时阐发词的正变观,但又可看到他对词之正变观的消解。  相似文献   

19.
析八大山人之“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大山人生于明末清初,乃朱明宗臣,也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的身世坎坷复杂,习性狷狂孤介。本文对八大山人的“狂”进行全面剖析、探讨和论证,认定八大山人的“狂”不是瘢狂,而是极度悲伤之时短暂失去控制的言行;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假装癫狂的言行,是爱憎情绪和创作情感表露的言行,是被常人误解的正常言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