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凌源杨杖子滨河公园以"牛河梁红山文化"与"大凌河"两大历史和自然文脉为规划背景确定公园的规划主题为"远古·祥水·绿洲-构建城市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2.
杨淑慧  曾力 《科技信息》2010,(21):387-387
城市化是新世纪中国发展中主线的核心问题之一,和谐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和谐城市规划的合理与否必将影响到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概念规划是应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应变能力的需要而出现,成为大多数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手段。本文对和谐城市发展的概念规划进行了论述,给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灵武市发展趋势、灵武沿黄城市蒂发展思路、以及如何高水平规划,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制定滨河路沿线发展规划,以一批重点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沿黄精品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为构建灵武"唐韵、绒都、枣乡,生态"城市特色,打造繁荣、和谐、文明、宜居环境,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城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城市风貌规划是为解决城市环境恶化、城市形象缺失以及城市文化泛滥而对城市进行美化的一项专项规划。以《贵港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为例,在实地调研、对比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的基础上,基于"自然、历史与人工"风貌要素的构成、分析与控制,明确其风貌定位,并从空间结构、色彩总谱、风貌分区和分区控制4个方面对城市风貌特色空间格局的营造进行了探索。以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市公共雕塑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加强规划,保持公共雕塑与城市整体风格的和谐;以人为本,促进公共雕塑与城市居民的和谐;综合考虑、维护公共雕塑与所处自然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和章程,处于重要的龙头地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由此可见,在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中,必须认真领会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特点,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更好地发挥规划的科学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启炬 《科技资讯》2013,(31):96-96
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城市规划是搞好城市建设的关键,除了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全面、可持续发展,还要注重城市环境的保护。城市电网规划则是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电网规划有利于城市有限资源的合理使用,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缺一不可,只有互相结合,才能有利于城市建设,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的规划发展离不开建筑,建筑表现了时代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应当努力使建筑规划达到与城市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和谐统一,同时满足现代城市艺术美学、绿色环保,历史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规划就是以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思想为基础,对城市的结构功能、资源利用、生态关系进行社会、经济和自然的整体协调发展的调控。文章对城市生态规划内容及注意事项做了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景观生态环境需水规划作为城市生态规划的一部分,其目标是依据先进的环境规划、建设理念,同时结合城市的区域特征、生态结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的特点,对城市景观生态环境从需水需求和环境水体修复保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城市生态规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taking Nieruzangbu as an example, it is discussed that how to plan landscapes of small basi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ith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 of landscape structure through the use of 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es and landscape dominant indexes, some major problems in the landscape ecosystem are pointed out.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restrictive principle and compliance principl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Nieruzangbu Basin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ndscape function areas.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of each function area, landscape structure planning is carried out to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rough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landscape structure in Nieruzangbu Basin.  相似文献   

12.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研究日趋成为生态学与旅游学的一个热点。以西岳华山为例,在分析华山风景植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华山风景植物景观特性,提出持续性保护、开发利用措施。最后讨论认为: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观研究应以植物景观为切入点,将植物景观的营造提到新的高度;初步提出“风景植物”(plant of landscape)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在西部旅游资源富集而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进行旅游开发必须贯彻生态旅游理念,这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如何让生态旅游的理念从思想层面进一步落实到行动层面,真正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互利共生、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就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将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规划及景观管理等概念借鉴到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实践中,把斑块、廊道、基质这三类景观要素及其三元网络结构引入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规划,能在保证旅游区景观的生态整体性和不断构建其空间异质性的同时维持旅游资源的风景美学价值,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在脆弱生态区域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马菁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0):144-145,156
基于科学发展观,分析了风景园林建设实践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探讨了如何注重风景园林建设中全面性、协调性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质进行客观、深入地剖析,发现其中蕴藏着许多可指导园林景观设计的思想和理念,同时揭示出阴阳学说在景观设计当中该如何体现,五行学说、中药药效和中药植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结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核心景观区改造设计方案来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对设计理念和方案构思的分析,真正将中药研究院自身特色、阴阳五行学说二者融合到核心区景观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向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利用1996年和2004年的数字化土地利用图,应用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从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景观空间结构分析了区域LUCC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各景观要素破碎度变大,连通性变差;景观类型分散性加强;耕地、林地、草地等明显较少,工矿业和居民用地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要素的干扰程度加大,导致了区域生态环境的不稳定,影响到太原市的工农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区小流域由于人类干扰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对山区小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流域景观建设应依据不同景观功能区的特征,集中于绿色景观建设,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增加大斑块和绿色廊道的面积.并以河南省淅川县铁瓦河小流域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景观生态理论和水土流失生态风险分析对福州市水土保持建设进行研究,探讨了在治理好水土流失的同时,如何从景观生态的角度进行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在水土流失生态风险分析的支持下,提出了福州市水土保持景观生态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将GIS和统计分析相结合,以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为基础,选取了斑块面积等8种景观指标,通过计算景观指标分析了拉市海流域景观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地作为流域内景观基质,由于人为影响其斑块形状较复杂;耕地分布均匀,聚合度连接度都较高;水域分布空间差异性明显,且多以大斑块团聚分布;草地和建筑用地分布零碎但连接度良好;未利用地集中分布于个别村.研究区内景观类型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因人类活动影响减弱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建宁县农业发展转型期的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70年与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 7.0和景观指数计算软件Apack 2.22对福建省建宁县农业发展转型期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30年来,景观的基质正在发生转换,1970年样区内以林地为基质;到2000年人工景观斑块类型在明显增加,果园有成为景观基质的趋势,景观多样性从0.873上升到1.462,景观优势度从0.840下降为0.549,聚集度由0.835下降为0.732,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②转型期前后林地、水田和水域的连接度由9.697,1.065,26.795分别下降为1.518,0.437,0.874;③转型期前后,建设用地的面积扩大了3倍,由原先较自然集中的集镇向具有多重功能的城镇方向发展;④转型期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样区中果园所占的面积从0增加到目前的20.63%,强烈地影响了土地利用格局,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和洪涝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