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庄子的玄珠喻与柏拉图的太阳喻都是在人类早期的文明源头以譬喻的形式对形而上学的本源所作的探究。通过对言辞辩论、机智、感官等认识方式的考察,他们认为这些不能够达到最高的道。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他们对于理性、物象、譬喻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出于对感性事物的排斥和对以逻各斯为代表的辩证方法的推崇,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逐渐走上理念思维或者说相思维的理性思维道路,而中国哲学则因为"尚象"的传统,逐渐走向以象思维为中心的诗性思维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现代汉语新象喻系统的内蕴和特点,阐释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所在,即经过欧化的现代汉语,接受了大量的西语概念后,其象喻系统就同西方语言的象喻系统交汇融通。从而产生了现代汉语新的象喻系统。  相似文献   

3.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使用了"江山之助"一词,第一次提出了文学批评中的地理环境论.刘勰认为,山林皋壤是影响诗人创作的重要因素,可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这一理论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时代的、理论的和实践的前提和条件.刘勰的论述非常简略,但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心雕龙》中的诗歌批评自成理论体系,其一是《明诗》篇中对诗歌抒发情志的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二是《情采》篇中强调诗的缘情审美特性,提出“为情造”,达到诗歌创作中情理并存、情志并重的状态;其三是《知音》篇中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诗歌批评鉴定理论,对诗歌鉴赏的主体和客体诸方面因素作了细致的分析;其四是《神思》、《隐秀》篇中对诗歌意象的深入探索,指出诗歌的特点就在于意存象中、隐在秀中,主客观相通,物我交融等,这些都是刘勰对中国诗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刘勰的《文心雕龙》重“求实”,主要体现在讲求实证,合乎实际,提倡实践,注重实质四方面,这是与刘勰的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这种“求实”的态度品格为后代文学批评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6.
"自然"在周作人的文学批评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它既是对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传统文论的继承,又经过了具有现代意义和个性的改造。文章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显著差异的复杂关系,阐明现代文学批评与传统文论之间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譬况批评是《文心雕龙》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批评方法,在作家论、创作论、文体论、鉴赏论、批评论各部分,刘勰均大量使用譬况批评来阐明具体的文学创作原理及对作家创作特征作出品评。通过譬况批评方法,不但能够将深奥复杂的文学原理通过简单形象之比喻阐述清楚,使行文具有灵动之气和含蓄之美,并且可以使整个文学理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可以产生美学增殖,这是《文心雕龙》在后世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由于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文心雕龙》标举儒家音乐观。在审美本质论上,刘勰认为音乐的本质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尤其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音乐的发展变迁决定于现实政治的盛衰;通过音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国势的兴废盛衰。在美感论上,刘勰认为音乐应该具有中和之美,应该是雅正的;他提倡的中和之乐,崇"雅"薄"郑"。在审美功能上,刘勰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应该发挥雅正音乐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鲍晓东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03-105,137
《文心雕龙研究史》堪称新世纪“龙学”的一部力作。该著将《文心雕龙》产生以来一千五百年的研究历史作了一个全面的介绍,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具体地指出还没有解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无疑是非常必要与及时的,为新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提供了一个良性的操作平台,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秦皇”、“汉武”已经作为“原型”进入了炎黄子孙的“集体无意识”。《文心雕龙》通过对“焚书”导致“法家少文”的秦始皇进行了批评,同时又写了秦始皇和文学的互动。刘勰对汉武帝主要涉及对其文学实践的认识和评价;武帝“崇儒”、“爱文”对文学的影响;对文学知识的礼遇。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表达了其“风动于上,波震于下”的“帝王文学观”。  相似文献   

11.
范学亮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4):17-19,57
"文心"是"为文之用心","为文之用心"何?要"心哉美矣",它是对创作主体的道德修养与境界的首要的要求,是"形而上"的"道"的问题,因此放在书名之首;"雕龙"是对创作主体的创作方法技巧(包括辞采的运用)的要求,是"形而下"的"器"与"技"的问题,因此放在书名之后。也就是说,"文心"与"雕龙"都是就创作主体而言的,都是对创作主体的要求。从内涵上来说,"文心"与"雕龙"是一重一轻一先一后又密不可分的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谐隐》篇是《文心雕龙》文体论论有韵之文的最后一篇,刘勰以专篇的形式给予了谐辞、隐语应有的地位。在谐隐之风颇为盛行的魏晋南北朝,刘勰在注意并认同它们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并分析了谐辞与隐语这两种文体。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刘勰对民间文学持有的态度,这关涉到《谐隐》篇的意义问题,从而也从客观上突显出《谐隐》篇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风格即人"这一命题,见于布封<论风格>,与<文心雕龙.体性篇>亦颇多暗合.二者均为反对文坛时风而发.在风格形成诸因素中,尤为推许"才性(天才)"的功用,同时也注意到风格的演化与变动.在此基础上,分别异同,考见流脉.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是中国中古时期一部伟大的理论批评著作,贾谊是汉初文坛的杰出代表,其人其文具有永恒的魅力。刘勰在《辩骚》《诠赋》等十四篇中对于贾谊的文学创作做了多方面的评价,特别在《哀吊》《体性》《才略》三篇中重复运用"清"字来评论贾谊的文风。知人论世并结合刘勰审美理想中"清"的意蕴,贾谊"清"之文风主要呈现在其文语言明晰省净和其人性情清正真挚这两方面,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以《楚辞》为代表的楚地文化对他的思想及"清"之文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摩罗诗力”和“现实战斗精神”是鲁迅文艺思想之核心,它们既是鲁迅在西方近现代文学思潮影响和新文学发展实际基础上的独特创造,也是对《文心雕龙》中“风骨”这一民族审美理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存在相通之处,证明现代文学批评与传统文论之间具有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摩罗诗力"和"现实战斗精神"是鲁迅文艺思想之核心,它们既是鲁迅在西方近现代文学思潮影响和新文学发展实际基础上的独特创造,也是对<文心雕龙>中"风骨"这一民族审美理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存在相通之处,证明现代文学批评与传统文论之间具有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文艺学学科本性的界定出现了一种片面强调人文性、否定科学性的理论倾向。这种将文艺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的文艺观,显然背离了文艺存在的本质。对于以揭示文学活动规律为目的文艺学而言,科学性才是它的根本属性。当然,对于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一个门类的文艺学来说,它所具有的科学性应该是一种融合了人文精神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批评性质与标准、批评方法与功能、批评家的修养与批评精神、情感中心主义等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李长之的文学批评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不同的艺术起源理论,它们共同的心理机制都与隐喻有密切的关系,各种艺术形式因其符号表现媒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早期表现形态。隐喻思维正是所有艺术产生的根基,唯有隐喻思维,才实现和满足了人类对人自身及其世界的直观把握、情感评价和审美判断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0.
文艺批评标准问题是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艺批评首先是审美的批评,批评的标准应是在审美前提下的人性、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目前应该提倡批评标准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