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125I-胰岛素标记法研究大鼠肝细胞膜中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性质,用31P-核磁共振法(31P-NMR)研究大鼠肝细胞膜中胰岛素刺激下的胰岛素受体体外自磷酸化,实验结果表明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结合的最佳酸度大约为pH=7.5,并且表明大鼠肝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为高亲和、低容量和低亲和、高容量两型受体.非放射性的31P-NMR波谱法检测到胰岛素刺激下的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体外自磷酸说明所提取纯化的胰岛素受体具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基于蒽基邻硝基苯基氨基脲的受体分子1(9,10-二蒽醛双-(-邻硝基苯基脲嘧啶腙)),采用红外波谱、质谱、~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1H NMR滴定实验在非质子性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研究了受体分子1对F~-、AcO~-、H_2PO~-_4、Cl~-、Br~-、I~-、HSO~-_4、NO~-_3八种阴离子的识别性能和识别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DMSO溶液中,受体分子1对F~-显示出高度的选择性,并实现了"裸眼"识别。此外,受体分子1与F~-结合后也显示出非常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3.
岳秀飞  史晓伟 《科技信息》2010,(32):I0095-I0096
代谢组学是一种研究生物体内所有小分子代谢物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它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核磁共振波谱(NMR)等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来检测各种生物样品中代谢物组的信息并结合模式识别等分析计算方法对所得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综合解析这些数据以用于评价药物疗效、检测药物毒性、诊断疾病、分析疾病状态。代谢组学自提出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在药学、毒理学、疾病研究和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最后就代谢组学的发展趋势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4.
腐殖酸与稀土元素的结合点位及其表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红外光谱(FTIR)与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13C NMR)技术,对来自森林土壤和湖泊沉积物的两种腐殖酸及其与三价稀土离子(RE3 )沉淀反应的产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腐殖酸结构中活性官能团特征以及它的拥有量因腐殖化程度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腐殖酸与RE3 沉淀反应产物在性质上属于一种有机弱酸盐,羧基-COOH和酚羟基-OH为主要结合点位,结合反应过程中它们的质子被RE3 交换出来.  相似文献   

5.
以无水醋酸铜与咪唑基尾式卟啉5-对[4-(1-咪唑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p-ImBPTPP)在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溶液中反应,合成了咪唑基尾式卟啉铜(Ⅱ)配合物CuⅡ(p-ImBPTPP).以元素分析、ESI-MS、IR、1H NMR、UV-Vis光谱进行了表征.以UV-vis、ESI-MS和荧光光谱滴定研究了CuⅡ(p-ImBPTPP)与锌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Zn(F1-PPTPP)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用荧光光谱滴定数据计算了超分子结合常数.研究表明,CuⅡ(p-ImBPTPP)/Zn(Fl-PPTPP)体系是以CuⅡ(p-ImBPTPP)的尾端咪唑基与Zn(Fl-PPTPP)中的Zn(Ⅱ)之间的配位键组装成超分子的,超分子中电子给体锌卟啉与电子受体铜卟啉的结合方式对其光诱导电子转移性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药物分子SK&F 96067与β-环糊精之间形成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丁酰基-8-甲氧基-4-(2-甲基苯基氨基)喹啉(SK&F 96067)是新合成的H+-K+- ATP酶抑制剂,它难溶于水.通过紫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和1H-NMR的方法研究该药物分子与β-环糊精(β-CD)之间包合物的形成.研究发现在水环境中该药物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有明显的等吸光度点;而且其荧光强度随着β-CD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两者的拟合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该药物分子能够与β-CD形成1∶1(客体∶主体)的包合物;1H-NMR的谱图显示该药物分子喹啉环上的质子信号向低场迁移,这是由于其喹啉环部分地进入了β-CD疏水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菊科泽兰属植物华泽兰中的苷类成分.通过正相硅胶、反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该植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得到4个苷类化合物,利用MS和NMR等波谱学方法2,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icariside C4(1)、longifloroside A(2)、cis-melilotoside 3'-methyl ester(3)、2-hydroxy-5-methoxyphenyl-1-O-glucoside(4).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华泽兰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以L-酪氨酸为原料,经过羧基酯化、氨基保护、还原、关环、聚合等6步反应得到了结构新颖的手性助剂——线型聚苯乙烯(NCPS)支载(4S)-[4″-(4′-(4-乙烯基苄氧基)苄氧基)苄基]-1,3-噁唑烷酮.中间产物用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波谱解析结果与化合物结构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手性分子与核磁共振(NMR)谱图之间的关系,为手性化合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举例分析,阐述手性分子与NMR谱图之间的关系.如毗邻一个手性中心的亚甲基中的2个质子化学位移并非等价,-CH2-基团实际上是-CHaHb-结构.此方法可以用来确定ee%(对映体过量)值.结果 给出了应用手性衍生试剂、手性溶剂化试剂和手性位移试剂来确定ee%值的方法;此外,对手性螺环化合物的1H NMR谱图也进行了讨论.结论 对于手性分子与NMR谱图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为通过NMR谱图表征手性分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两个新的海洋神经酰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南海海绵Spongia sp.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神经酰胺,spongiamine A(1)和sprongiamine B(2),通过IR,1D NMR,2D NMR,MS,MSn等波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N-(2'-羟基-正-二十四碳酰基)-1,3,4-三羟基-正-十五烷-鞘胺醇(1)和N-(2'-羟基-正-二十四碳酰基)-正-二十碳-4(E)烯-鞘胺醇(2).  相似文献   

11.
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5组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和对应的自交亲和系的基因组进行指纹差异分析.采用10个10 mer随机引物和5个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5 kb之间,指纹图谱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经过3次以上重复发现,ISSR4引物扩增图谱中,自交亲和系比不亲和系多扩增出3 800 bp片段;ISSR6引物扩增图谱中,除第3组外,不亲和系比亲和系多扩增出1 100 bp片段.结果表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与自交系基因组DNA之间存在差异,扩增出的差异片段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并可作为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亲和系育种筛选的分子标记.初步探讨了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RAPD和ISSR技术在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析植物药淫羊藿中2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解析化合物分子结构,利用一维谱1 H-NMR、13C-NMR和DEPT联合推断出氢与碳的原子个数与类型,并初步确定分子中部分官能团及结构片段,继而由二维谱HSQC确定碳氢直接相关关系、1 H-1 H COSY确定氢氢相关及二者结合进一步推断结构片段。最后通过二维碳氢长程相关谱HMBC拼接结构单元得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与结论通过NMR波谱分析确定淫羊藿中2种黄酮类化合物为脱水淫羊藿素(Anhydroicaritin,1)和宝藿苷Ⅱ(Ikarisoside A,2)。  相似文献   

13.
在波谱分析中二维波谱已经广泛的应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最广泛的是二维核磁共振(2DNMR)谱.与2D NMR的原理不同,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Noda建立和发展了利用数学的相关分析而获得二维相关波谱的方法[1~4].  相似文献   

14.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健康人血浆差异性代谢成分,分析利用基于核磁共振(NMR)代谢组学技术诊断宫颈癌的可行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36例CIN患者及36名健康人血液标本,应用NMR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对NMR谱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其结果与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相比,CIN患者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丙酮含量增加,与健康人血浆代谢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49,P0.05)。乳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肌酸、异亮氨酸和1-甲基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含量减少,与健康人血浆代谢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349,P0.05)。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OPLS-DA可以将CIN患者与健康人鉴别开来,其诊断灵敏度为91.7%,假阳性率为8.3%,优于TCT检测。由此得出结论,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OPLS-DA能有效区分CIN和健康人的血浆代谢物。该技术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宫颈癌的一个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辛夷药材中芳香性双四氢呋喃化学成分,采用溶剂萃取、高速逆流分段、大孔树脂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得到了4个高纯度芳香性双四氢呋喃木脂素单体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松脂醇二甲醚(1),木兰脂素(2),里立脂素B二甲醚(3),epimagnolin B(4).辛夷芳香性成分的鉴定为其在医药、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云南民间习用药材土千年健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性疼痛试验考察化合物的镇痛活性.从土千年健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nnamtannin B1(1)和2-ethylene-3,5,6-trimethyl-4-phenol-1-O--D-xylopyranosyl-(16)--D-glucopyranoside(2);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化合物1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性疼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化合物2为首次从越桔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研究报道了化合物1和2的镇痛活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柱色谱技术从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Lour.)Hook.et Arn.)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并用1 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 β-谷甾醇(1)、periplocymarin(2)、carisursane A(3)、α-香树脂醇...  相似文献   

18.
在寻找神农架植物内生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中,从七叶一枝花叶片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NO.64)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PDB)中分离得到三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嘧菌酯(azoxystrobin)1和2及一个线性二肽类衍生物3,3个化合物均为第一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同时也是第一次从植物内生真菌中获得.  相似文献   

19.
参考文献方法合成了沙格列汀及其3种差向异构体,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多种1D和2D NMR实验确认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包括1 H,13 C,DEPT90,DEPT135,1 H-1 HCOSY,HSQC和HMBC实验等.进行了沙格列汀及3种差向异构体的2D NOESY实验,得到其分子内NOE数据,研究这些NOE实验结果,分别证实了它们的立体构型.培养了沙格列汀的晶体,其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与核磁共振实验结果相符合,沙格列汀晶体构型、溶液构型(NMR实验结果)和沙格列汀结合受体蛋白的构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Y3、Y8及A33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寻找Y3和Y8抑制活性偏低的原因.采用分子对接、构象搜索、量子力学计算、分子动力学以及分子力学-广义波恩及表面积连续介质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Y3、Y8及A33与PDE4亚型PDE4B和PDE4D的结合模式类似,亲和能相近.但Y3与Y8与PDE4B/PDE4D的结合构象以及A33与PDE4D的结合构象均为高能构象,而A33与PDE4B的结合构象为低能构象.故结合构象内能过高是这些配体抑制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构象分析对药物分子设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