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丽娜 《甘肃科技》2014,30(22):72-74
根据已知的基础数据,按照驼峰设计过程中对驼峰峰高、驼峰溜放线路纵断面的设计原则,综合考虑影响驼峰纵断面设计的因素,采用人机互动模式,将实际设计过程中繁杂的计算过程用操作简单、输入方便的Visual Basic软件图形界面代替,实现了计算机对驼峰峰高及纵断面各区域参数的自动设计,并且运用软件的坐标系统,实现了对驼峰溜放部分纵断面比例图的计算机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点连式驼峰溜放部分纵断面的设计方法。驼峰各坡段的设计特点是:用易行车在有利的溜放条件下,从峰顶溜到Ⅰ制动位有效制动长度的始端,其速度不超过容许的最大速度(7m/s为约束条件)来设计加速区,用难行车在不利的溜放条件下,从峰顶溜到Ⅱ制动位有效制动长度的始端,其速度不超过容许的最大速度(7m/s为约束条件)来设计高速区。减速区的坡度应尽可能使易行车在有利的溜放条件下不加速,其坡度可采用0.0‰~2.5‰.打靶区的坡度一般采用0.6‰~1.0‰。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影响制动位级数的5类因素,以24股道机械化驼峰为例,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用计算机进行了驼峰设计、车辆模拟溜放、驼峰检验.得出:当峰高介于2.3~3.7m之间时,基本上不存在着追钩和超速问题;确定制动位级数的主要条件为:1.易行车溜入减速器的入口速度是否超过允许的速度;2.冬季前难后中单个车溜放组合时最后分路道岔是否来得及转换。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计算上述两类判断条件的经验公式,作为确定中型驼峰制动位级数的量化条件,以便实际设计工作中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4.
驼峰溜放部分纵断面的设计质量如何,对驼峰的解体能力、作业安全和工程费用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电子计算机完成溜放部分纵断面的设计,不仅可以加快设计进度,而且可以选出最优方案,保证设计质量;为实现驼峰设计过程自动化创造了条件。程序的主要功能为: 1.根据采用的编组场头部平面图,计算各股道的峰高; 2.根据难行线的计算峰高,设计并输出溜放部分纵断面的最优方案。本程序用ALGOL_(60)算法语言编写,并在121计算机上多次调试通过。  相似文献   

5.
点连式驼峰峰高设计中风阻力计算公式及车辆溜放速度的选择张超,李海鹰,刘彦邦(北方交通大学运输管理工程系,北京100044)近年来我国的自动化、半自动化驼峰广泛采用减速器-减速顶点连式调速系统。点连式驼峰峰高设计的合理与否对于保证驼峰作业效率、减少基建...  相似文献   

6.
自动化驼峰场一般采用减速器和减速顶点连式速度控制系统,即用减速器对溜放车组速度进行点式控制加上减速顶对车组速度的连续微调,使溜放车组进行安全连挂.影响溜放车组安全连挂的因素有很多,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自动化驼峰实时控制中,如何确定车辆溜放阻力和出口速度,是一个尚未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在吸取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该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共分以下四个部分。一、驼峰车辆溜放阻力构成因素的分析论文根据车轮与车体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组,推导出基本阻力与车速的关系式,分析了影响基本阻力各项系数的主要因素。然后将风阻力计算式展开为与车速成函数关系的方程式,与基本阻力的有关项进行叠加,得到了可供实时控制时进行数据处理用的车  相似文献   

8.
金凤娜 《甘肃科技纵横》2015,44(4):68-69,67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驼峰编组站建设和改造愈来愈多.就驼峰编组场工程施工过程中减速器、管路管涵、空压站、综合防雷、联锁试验、实车溜放等环节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用EM算法解决了截断正态分布参数的估计问题.在M步计算时,对算法提出了修正.实例计算与计算机模拟表明,修正后的算法属于广义EM算法(GEM算法).  相似文献   

10.
铁路编组站对溜放车辆的速度控制是驼峰作业能力和编组站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调车作业的关键。我国编组站的调速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调速设备和系统不断改善,为实现编组站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讨论了ANSYS子模型技术对高密度2.5D转接板内TSV (Through Silicon Via)的热应力仿真误差,分析了TSV直径和高度对仿真误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子模型仿真误差会随着TSV直径的增加而大幅升高,严重影响子模型热应力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种子模型技术的改进仿真方案,并综合比较了各方案的仿真误差以及计算量和计算时间,指出等效简化方法和“嵌入式”子模型结构能在较少的资源消耗下得到更理想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暂态稳定仿真中利用PMU(phasor measurement unit)实测信息,可以提高仿真的计算速度和精度.基于传统的交替迭代法,提出了2种结合PMU信息进行暂态稳定仿真的方法.研究表明:用PMU信息能够减少需要求解的系统的微分代数方程组,从而减小仿真计算的规模.所提方法在New England 10机39节点系统和IEEE 50机145节点系统上进行了测试,并与传统方法作了对比.对动态模型参数与实际不符及PMU有测量误差的情况进行了模拟和讨论.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GPU的高阶辛FDTD算法的并行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阶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SFDTD)与传统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相比具有更优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但在进行电磁仿真时则更为耗时。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应用SFDTD的空间并行性,研究并实现了基于计算统一设备架构(CUDA)的SFDTD的并行算法仿真;基于费米架构,分析了各种尺度网格下速度的提升,与传统的CPU实现该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高速性。  相似文献   

14.
半实物吊舱式电力推进仿真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上海海事大学正在研发的半实物吊舱式电力推进仿真系统控制方案和仿真算法的设计.半实物仿真系统整合了物理硬件设备和仿真软件,对改善非线性系统在大工况变动下实时仿真的快速性和精确性,以及在控制方案设计、船桨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算法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无网格法在沥青路面瞬态温度场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温度场的计算精度,采用一种新方法——无网格法对其进行计算分析。根据传热学理论,基于变分原理推出了沥青路面瞬态温度场的无网格法计算公式,采用罚函数法处理本质边界条件。针对工程实例,编制无网格法程序,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无网格法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最大误差不超过2.6%,且小于有限元方法最大误差的3.5%。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运动参数测量方法估计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为了提高运动参数的测量精度,提出一种可变形状基的自适应运动参数识别方法.首先运动员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一个随机过程,通过计算运动员的形心坐标,确定运动状态下运动员的形状基矩阵,然后使用测量矩阵的秩来计算形状基数量的可变性,最后获得形状基在噪声干扰情况下的最优计算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更加准确检测出人体运动的相关参数,提高了参数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神经网络的一类非线性系统参数估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神经计算原理,提出了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将系统参数估计问题转化为以系统模型残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计算问题,然后利用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的神经计算估计待辨识参数.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算法简单,而且估计精度高.  相似文献   

18.
CDKF方法在外辐射源单站无源目标跟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外辐射源单站无源目标跟踪精度问题,将一种基于Sterling内插公式的新的非线性滤波算法—中心差分卡尔曼滤波算法(central difference Kalman filter,CDKF)应用到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相比,CDKF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且不需要计算Jacobian矩阵,更易实现;而与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相比,CDKF只有一个待优化的比例参数,参数的选择更加方便,且定位精度更高,所需运算时间更少。  相似文献   

19.
一种微波MCM电路模拟的有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MCM电路由于频率高的特点使得时域电路模拟较为困难,一般必须使用大型计算机进行计算.针对这种特点提出一种有效的模拟方法——Y参数综合法,即用微波网络理论对电路进行等效或使用辅助端口对电路进行频域分析,使模拟过程简化,计算量减小,并且更加适合计算机模拟.由于提高了计算效率,PC机即可胜任.计算实例表明,其精确度可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消除与分类无关和冗余基因,以提高基因的分类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文化算法框架下混合群智能算法的肿瘤信息基因选择方法.首先采用ReliefF算法初选基因子集,然后利用文化算法框架下混合群智能算法选择最优的信息基因,最后在3个标准肿瘤信息基因数据集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文化算法框架下混合群智能算法可以有效去掉无用的噪声基因,降低计算复杂度,分类精度均可以达到100%,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