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方大口鲶两种寄生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方大口鲶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鱼苗期出现了两种严重的寄生虫病,即鲶盘虫病和斜管虫病。作者深入研究了两种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及防治。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两万多例鼻咽活检的镜下所见,简要地概述了鼻咽粘膜上皮的结构和细胞类型,作为病理工作者诊断和研究鼻咽癌的基础.绝大部分鼻咽粘膜上皮属柱状型,它由纤毛柱状细胞、粘液细胞、间介细胞和基底细胞所组成。文章中详细地描述了它们的细胞学和粘液细胞化学.大多数鼻咽粘膜腺体是浆液-粘液腺.文章阐述了它们的结构及其所分泌的粘液物质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乌梢蛇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乌梢蛇 (Zaocysdhumnades)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的组织结构 .结果 :粘膜皱褶较复杂 ,主褶程“Z”字形 ,主褶上有许多不规则的侧突分支吻合成网 ,无十二指肠腺形成 .粘膜上皮为单层或假复层上皮 ,主要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两者数量比约为 2∶1.柱状细胞顶部胞质含较多的直径约 0 .16 μm的小颗粒 ,细胞表面有密集的微绒毛 ,部分微绒毛具分叉 .杯状细胞上部充满直径约 1.9μm的大粘原颗粒 ,PAS反应呈强阳性 .本文认为 :乌梢蛇十二指肠粘膜皱褶的复杂程度高以及粘膜上皮的杯状细胞丰富与其整吞猎物的捕食习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5.
南方鲇的皮肤腺和味蕾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南方鲇(Silurusmeridionalis)的皮肤腺和味蕾.结果表明,皮肤腺分为单细胞腺和群细胞腺.单细胞腺有杯状细胞、棒状细胞、颗粒细胞、浆液细胞等,棒状细胞尤为丰富.胸鳍基部的毒腺为群细胞腺.群细胞腺的发育经过增殖期、生长期和分泌期3个阶段,细胞属全分泌型.味蕾主要分布于皮肤、唇瓣、口咽腔壁和颌须上,有3种类型4种形态,Ⅳ型味蕾尤为特殊,未发现Ⅲ型味蕾.味蕾由生发层细胞特化后形成,其衰老更替现象终生存在  相似文献   

6.
应用通威大口鲶配合饲料,在生产条件下进行了大口鲶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验证了配合饲料诱食性及耐水性均符合大口鲶配合饲料的工艺要求;探索了转食料提高大口鲶转食率和鱼种安全过渡到利用配合饲料的途径;获得了试验期试验组近似或优于对照组的生长指标;日均增长试验组为0.132cm,对照组为0.104cm;日均增重试验组为2.28g,对照组为2.04g,经两样本均数差异显著性———t检验,差异不显著(t<t0.05);饵料系数试验组为3.6,对照组为3.7;每0.5kg鱼种饲料成本试验组为11.77人民币元,对照组为13.86人民币元,节约2.09人民币元,降低饲料成本17.76%.  相似文献   

7.
利用同一技术方法处理幼兔、成兔和成人输卵管粘膜上皮,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输卵管粘膜上皮的纤毛细胞表面纤毛有匍匐型,直立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人无纤毛细胞的微绒毛多而长,幼兔少而短;壶腹部、漏斗部和伞部皱襞中上部有大量纤毛细胞,其余则主要是无纤毛细胞。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胡子鲶的口唇、颌齿、舌、咽部、食道、胃、肠等部位的粘膜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描述了消化道各部分粘膜表面结构的特征,并对胡子鲶消化道上的味蕾类型和分布、粘膜皱褶的类型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应用循环灌注和血管铸型技术对南方鲶循环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南方鲶鳃部动脉中入鳃动脉由鳃弓腹侧中部距前端约 1 / 3处入鳃 ,出鳃动脉在鳃弓的前 1 / 2到 2 / 3处分别由两条合并为一条 ;躯干部至尾部具特有的背上动脉和背上静脉 ;静脉系统中有两条肝门静脉 ,尾静脉分为 3支 ,左右两支形成肾门静脉 ,中间一分支形成左肝门静脉 .  相似文献   

10.
人食管癌癌旁组织12例和正常食管粘膜15例组织块在盖玻上用199培养基培养,并掺入放射性氘胸腺嘧啶核苷.用光镜、显微分光光度计,放射自显影,扫描电镜检查移植块生长上皮层的生长速度,细胞核 DNA 含量,DNA 合成和形态学改变。结果是前三周,癌旁粘膜组织块培养上皮的生长率,细胞 DNA 含量和 DNA 合成高于食管正常粘膜.第四周以后两组上皮出现生长率降低,分化增加现象,在此培养中未能见到癌旁粘膜上皮转化为恶性细胞.本实验正常粘膜的培养,其生长的上皮细胞可以作为食管癌致癌因素研究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4月 ,以嘉陵江北碚段收集和人工繁殖饲养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南方鲇雌鱼性腺为材料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其卵子的发生过程 ,共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和成熟卵子 5个阶段 .卵原细胞的核质比例大 ,有中央大核仁 ,胞质中细胞器少 .处于卵黄发生前期过程中的卵母细胞 ,核膜波曲 ,核仁物质外排明显 ,有线粒体云的存在 .线粒体云主要由线粒体组成 ,同时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及泡状结构等组分 .卵黄发生期的主要标志是皮层泡的出现 ,皮层泡由高尔基体产生 ,到卵黄发生旺盛阶段 ,核仁物质大量外排 ,排出的核仁物质在胞器、膜性小泡或直接在胞质中沉积形成卵黄小板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胞器丰富、功能活跃 ,其中 ,线粒体尤为突出 .卵母细胞的胞饮作用也特别明显 .卵黄发生后期 ,卵黄物质占据卵母细胞的大部分 ,各种细胞器减少 ,功能减退 ,卵黄合成能力大大减弱 .到成熟卵子 ,卵黄物质几乎充满整个细胞 ,除少部分细胞器维持卵子的功能外 ,其余的均沉积卵黄物质形成卵黄小板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27.5℃条件下,以对照组(添加0%碳水化合物)和处理组(添加12%碳水化合物)的人丁配合饲料喂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rt)幼鱼(38~42g),在喂养0,2,4周后分别测定实验鱼胃、肠、胰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结果显示:胃、肠、胰淀粉酶活性在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南方鲇幼鱼的淀粉酶活性的基础水平(未经实验处理的0周)在胃、肠分别为0.073,0.108U/mg,高于某些肉食性鱼类的相应水平;蛋白酶活性在摄人碳水化合物后却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卢〈0.05).研究表明:南方鲇幼鱼淀粉酶活性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具有相对保守性,而蛋白酶活性对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则表现出明显的反应.本研究提示,南方鲇幼鱼能够利用饲料碳水化合物可能与其淀粉酶活性的基础水平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测定胡鲶科非洲鲶(Clariasgariepinus)GTH的放射免疫测定法,用标记鲤(Cyprinuscarpio)GTH的方法进行标记,测定了鲶科南方鲶(SilurusmeridionalisChen)生殖周期中的血清GTH水平和脑垂体GTH含量变化,以揭示其性腺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内分泌调节机理.南方鲶血清中GTH水平的季节变化表现出与成熟系数相一致的变化趋势,周年中雌鱼血清GTH水平都高于雄鱼,雌雄鱼血清GTH水平在繁殖期间差异尤为显著.脑垂体中GTH含量也在生殖周期中具明显周期变化.在性腺发育晚期和成熟期雌鱼脑垂体的GTH含量明显高于雄鱼,而在其它性腺期雌鱼脑垂体的GTH含量仅略高于雄鱼,但雌雄鱼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滤泡细胞来源于卵巢基质细胞,其发育过程分为:零散卵泡膜细胞期、单层扁平卵泡膜细胞期、多层扁平 卵泡膜细胞期、立方形颗粒细胞期、柱状颗粒细胞期、颗粒细胞分泌期6个时期.多层细胞的滤泡可以分为外膜 层、鞘膜细胞层、粗纤维层、细纤维层、滤泡细胞层5个亚层.颗粒细胞具丰富的微丝、线粒体、内质网、核糖 体,高尔基体也丰富而发达.滤泡细胞具有生成次级卵膜、合成卵黄蛋白并加工成卵黄前体颗粒和中间颗粒、产 生类固醇激素和协助排卵等作用. 卵膜包括初级卵膜和次级卵膜.初级卵膜分为3个亚层,由卵母细胞依次产生的3个亚层最终融合并致密化 形成放射带.而次级卵膜在卵黄合成后期由滤泡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15.
鲇和大口鲇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技术,对鲇和大口鲇的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脑、眼等6种组织器官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鲇的同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酶谱相同,但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而2种鲇的酯酶(EST)同工酶谱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物种特异性。笔者还对2种鲇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将南方鲇仔鱼进行4种投喂处理(分别在出膜后4、5、6、7天进行首次投喂)和一个完全饥饿处理,出膜后第8天结束实验并测量干重、体长、头长、肛后长和头宽,计算肥满度(在22±0.5℃水温下进行).结果显示,随着首次投喂时间的延迟,各处理组的干重、体长、头长、肛后长、头宽以及肥满度都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干重指标在出膜后6、7天首次投喂的2个处理组中表现为负增长;各投喂处理组的体长、头长、肛后长、头宽分别由17.03±0.15mm、3.20±0.05mm、9.63±0.12mm、3.06±0.05mm减小到12.00±0.11mm、2.28±0.03mm,6.76±0.10mm、2.60±0.05mm,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均较摄食前水平有所增长;将仔鱼肥满度(R)与延迟投喂天数(d)的关系拟合为:R=0.046e-0.468d(n=15,r=0.788,P<0.001).实验结果表明,南方鲇仔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由饥饿所引起的体重的负增长不会导致发育的停滞;但随着首次摄食的延迟,使仔鱼的发育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南方鲇头面部的皮肤受外界机械和化学物质刺激时采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其面神经主要感觉支(上下颌须神经)的诱发放电。结果表明:由须的基部到顶端上下颌须神经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频率和幅度逐渐增强;上颌须神经相对下颌须神经有更高的味觉敏感性,其反应的幅度和频率更大,且阈值较低变化率大。两者都有脱敏和适应性现象;上下颌须神经含有3种类型单纤维,这3类单纤维及其联系的味蕾感受器可能构成3种基本的味觉单元。  相似文献   

18.
探讨南方鲇初级味觉中枢—面叶脑片的急性分离与不同孵育液中体外培养方法,并建立硬骨鱼类脑片可视膜片钳技术,在脑片局部神经回路水平上深入研究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神经元在信息编码中的生理功能,阐述鱼类味觉信号识别的机制。结果表明:①温度25℃、2 h以内、HEPES+Vc+TU+kynurenic acid+低钙脑脊液是最佳体外培养条件。②运用可视法脑片膜片钳实验技术发现南方鲇面叶神经元可分为两种类型。生理条件下,多数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无或少频率适应现象。椭圆形比梨形神经元膜阻抗更高,诱发放电频率却较低。  相似文献   

19.
对健康大口鲇皮肤分泌液蛋白组分进行了分析,SDS-PAGE电泳表明其中有17种蛋白质.用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发现在20%~50%的饱和度之间沉淀出来的蛋白有抗菌活性.该抗菌蛋白对G+和G-菌有广谱抗菌活性,在pH 5~8范围内稳定,并且在100℃下作用10min后活性依然稳定.同时检测了患病大口鲇重要组织提取液的抗菌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健康大口鲇抗菌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