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介绍了紫外线辐射柑桔后,柑桔果实频率特性及果汁电导率、介电常数等物理参量随贮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以紫外辐射60min效果最佳,贮藏四个多月后,果实腐烂率为18%.同时还阐述了在与果实呼吸强度及果汁的酸度、维生素C等生理参量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用物理方法保鲜柑桔提出了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紫外线辐照柑桔后,柑桔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参量和频率特性等物理参量随贮藏时间变化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剂量的紫外辐照,可以降低柑桔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使柑桔电学频率特性等物理参量尽可能保持贮藏初期的特点,延缓柑桔内部结构和所含成分的变化,收到一定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个品种的柑桔果实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均呈高──低──高的马鞍形变化,果实含水率、果汁率、果汁的酸度、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皮、果胞重量变化都和呼吸强度有明显关系。耐贮品种瓯柑与其他柑桔相比,其特点在于贮藏前期呼吸强度低,成熟较慢,贮藏后期果皮第二次生长更甚,呼吸强度上升更急,果实枯水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4.
利用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在不同酸度和有抑制剂时淀粉在淀粉酶催化作用下的热功率-时间曲线.根椐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理论和对比进度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确定了酶催化反应的最适酸度,得到了有抑制剂(Li+,K+)时酶催化反应的表现米凯利斯常数(K′m)和最大速率(Vmax). 定量比较了金属离子对酶催化反应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离子色谱是检测果汁内有机酸的重要辨别法,但需要反复试验以确定最优色谱条件。为缩短时间、降低成本,首次将离子色谱保留模型应用于果汁有机酸的分析中,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情况下提出优化模型,随后确立该模型分析果汁内7种有机酸的最优色谱条件。在该条件下,对苹果汁中常见的7种有机酸进行检测,对3种不同的苹果汁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准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果汁内有机酸的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柑桔皮提取果胶工艺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探讨了由柑桔皮中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从反应的液固比、酸度、温度、提胶时间、凝沉淀剂用量等几个方面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对利用柑桔皮生产果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目前西北黄土高原苹果汁加工中主要制汁品种红富士、秦冠以及即将用于榨汁的品种澳洲青苹为试验材料,对其褐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苹果的褐变大小顺序为红富士〉秦冠〉澳洲青苹.以不同浓度的邻苯二酚为底物,得到上述3品种米氏方程参数km分别为0.04、0.07、0.11 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0.35、0.38、0.39 U/min.在红富士和秦冠中添加30%的澳洲青苹,能显著抑制果汁的褐变,提高浓缩果汁的酸度和品质.这表明澳洲青苹和其他苹果混合制汁是浓缩果汁今后加工中控制果汁褐变、提高果汁酸度的一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微量元素和增糖灵(FIG)对柑桔品质、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在缺硼、锌土壤上对柑桔叶面喷施硼肥、锌肥能促进柑桔生殖生长,提高柑桔产量;喷施锌肥和增糖灵,能显著提高柑桔果实总糖含量和Vc含量,降低果实酸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豆奶、花生奶等因胆固醇含量极低、蛋白质含量高而受顾客喜爱,柑桔汁、苹果汁等果味浓郁、富含维生素,销售趋势看好。本文介绍二者优点兼具的蛋白果汁的生产工艺。 制取蛋白果汁的原料一般采用大豆蛋白或脱脂豆粉,所用果汁则是由柑桔、葡萄、菠萝、草莓、樱桃及苹果等经  相似文献   

10.
国外专利     
从桔渣中回收残存果汁的方法柑桔榨汁后的残渣中还残留着一定量的果汁。回收这部分果汁对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柑桔果汁的得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65%。回收工艺简述如下:将榨汁后的残渣粉碎,加入石灰,与石灰反应后榨汁,得到脱水汁液,再经离心分离和筛选,得到除去桔渣的汁液。加热汁液,添加石灰乳,用碳酸浸渍,过滤后,滤液中进行第二次碳酸浸渍,加热,过滤后再经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和脱苦。过滤脱色和脱苦后的汁液,即得到回收果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渗流理论对柑桔皮上青霉菌繁殖的实验规律提出了理论模拟.所得结果表明,由理论模拟得到的渗流几率曲线P_∞(T)与青霉菌繁殖的实验曲线R(T)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2.
用数值计算对青霉菌在锦橙表皮上的繁殖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经过理论计算得到了与实测曲线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酸性条件下,从玉米杆中提取呋喃甲醛,对不同的催化剂和反应温度等制备条件进行探讨,得出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锦橙的紫外线灭菌保鲜的试验基础上,根据紫外线对微生物作用的分子机理,建立了紫外线灭菌的物理模型,所得结论与试验及现有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pH=1.0时,在pb~(2+)共存下,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用EDTA络合滴定Bi~(3+)的误差问题。指出在此pH条件下,XO的主要存在形式为黄色的阴离子——H_5I_n~(2-),进而求得滴定终点时的lgk′Bi-XO值(=5.51),较好地解释了该滴定准确度较高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光度法测定二元酸逐级酸度常数的可能性和应控制的酸度条件,并结合2,4,6一三硝基间苯二酚的Ka_1,Ka_2的测定对上述问题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研究了EDTA配位滴定中辅助配位剂存在时的适宜酸度计算问题,详细讨论了辅助配位剂的浓度与滴定的适宜酸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由此首次提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本文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