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矛盾规律能揭示事物内部及事物与事物之间发展的规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 论正是在分析国内和国际矛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能正视矛盾、分析矛盾,一步一步地解决矛盾,提出一系 列有创新意义的新理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与毛泽东关于事物矛盾的思想认识具有不同的特点。他们对于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等问题的分析,都显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据,也有个人认识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先后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形成了许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战略思想。贯穿于这些战略思想中的一个根本思维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运用矛盾分析法来剖析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不仅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而且有助于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同外宾谈话时说,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20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同志正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创造性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规律来分析处理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才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质量互变思维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分析事物的质与量,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坚持适度原则。"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矛盾根本属性原理是我们做好的对外开放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社会主义中国同国际资本主义双方的矛盾同一性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矛盾斗争性,但这是第二位的。我们应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中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着眼于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使必要的斗争性服务与服从于同一性,以利于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进行了阐发。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从三方面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方法论:依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将思维基点放在特殊性上;根据经验和变化了的现实,而不是根据书本认识社会主义;注意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世界充满差异,人的社会也充满差异,矛盾与和谐都与差异相联。为此,在中国全面系统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深入而全面和系统地理顺差异、矛盾与和谐的相互关系,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同时,传统的矛盾观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合当今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梦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在中国大陆现代化建设中担负有极其重要的使命。长江三角洲作为一个自然一经济区域的整体,被沪、苏、浙三省市所分割,其空间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矛盾。本文以“行政区经济”理论分析研究这一地区空间经济制度性矛盾的特征、规律,提出解决这一矛盾,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置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氛围中,如唯物辩证法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吸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进行阐发,并赋予中国特色的称谓——矛盾学说,还用极富中国特色的命题概括事物的矛盾本性。理解毛泽东矛盾学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对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报告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有着更多向往与需求,然而发展却不平衡不充分,这是目前社会主要矛盾。如何正确理解这一矛盾,要从当前我国发展现状来看。要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加深对矛盾理论和现实依据的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正确认识现实层面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过程,从而为党带领全国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前进的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看做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政策,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有机构成部分,这说明了党对文化建设问题的高度重视,说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将达到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相似文献   

12.
李建国 《科技信息》2013,(20):88-89
寻求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治本之策,实现长治久安,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创新和制度保障,从根本上遏制矛盾和冲突的发生,还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对于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矛盾问题,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探索具有最为直接的意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体现了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上的重大贡献;但此文的形成过程,也体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偏颇之处及其斗争哲学和独断论的隐现,此为毛泽东后来走向晚年错误的一点端倪。回顾新中国走过的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站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认识高度上再回看毛泽东当时的那些局限性,以之为鉴,对解决诸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及探索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平建设时期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纲要》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依据。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线索和理论突破,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深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有效地发挥《纲要》的重要作用,以《纲要》为线索,全面、系统地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谓中国特色,是指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联系,在其建设过程中,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一、适“度”性哲学上的“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度”,能使我们在实践中掌握“火候”,注意“分寸”,防止“左”的或右的倾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是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显示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决心,也标志着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中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是高考高频考点也是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理性思考,在建设道路、发展动力以及涉及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化生活中的矛盾等问题的认识上有了新的突破,这些成果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矛盾造就胜景奇观--浅论艺术中的矛盾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矛盾,就是差异和对立:哲学范畴中的矛盾不仅具有哲学的意义,而且具有美学的意义。在艺术世界中,许多矛盾的事物,矛盾的现象和矛盾的关系都能透露、显示或生发出种种不同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