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原子概念作为一个古老的概念,在19世纪以前一直未能突破“不可分割”的实体的局限,“可分割”原子要领来源于19世纪后期,是在光谱现象研究,阴极射线现象研究和放射性现象研究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研究都体现了实验对物理学理论发展的重要作用,实验是理论发现的先导,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实验手段和技术的改进和深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初发明的激光器和观察到的激光现象,是最激动人心的高科技发明之一,也是基础研究走向应用成果的范例。这项发明已经引起科技、军事、工业、农业和医疗等一系列的变革,预期也将会进一步推动21世纪高科技的发展。激光器的发明是物理学界经历了至少50年努力的结果。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首次提出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概念,解释了黑体辐射的能量与光波长的关系。以后在如光电效应等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的量子理论。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最先用量子理论进行原子结构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电子…  相似文献   

3.
王济堂 《江西科学》2006,24(5):253-259
本文是作者“量子力学的新解释”数篇系列文章的第2篇。在第1篇即文献[1]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量子观点、并用于对原子分立能级和量子概念的物理本质进行新的解释:指出原子内部可能存在尚未被认识的物理性质,是产生原子分立能级的原因,分立能级之间还是有连续能量存在。提出了“电子内力”、“粒子内力”、“综合内力”和“原子第一宇宙速度”等新假设,并用于重新计算具有连续能量的原子分立能级,计算数据与实验相符,说明计算所根据的理论是正确的。还为上述各种新的理论观点提供了实验根据。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方案将在以后的多篇论文中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核技术的和平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追溯原子物理发展的长河,早在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莫克利特就提出了"原子"的概念。17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几十种元素。19世纪人们逐渐建立了原子分子学说;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并因此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奖;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铀的放射性,之后,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和钋的放射性;1908年,法国物理学家佩林用实验测定了分子的大小,终于在科学界确认了现代分子原子学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团簇物理学中出现了超原子这一新兴研究方向。本文结合超原子已有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简单介绍了超原子概念及其发展历程,论述了超原子研究的范畴、目的和意义,分析了超原子及其组装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潜在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陈汶 《海峡科学》2006,(2):38-40
物流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人类的经济活动之中,人类社会出现商品交换时也就存在了物流活动,其分散在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全部过程。中国古代兵法上所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与物流的英文术语(logistics)“后勤学”相吻合。现代物流理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社会的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方式的发展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对物流活动的研究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在我国物流概念的形成和物流研究的历史不是很长。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经济研究中很少见到“物流”一词。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化学史上曾经产生过“半个原子”的矛盾,它的形成与解决构成了近代化学发展的一条主线。透过近代化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道尔顿原子论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成就,但是它存在着一个自身不能克服的内在矛盾,即道尔顿把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道尔顿原子论之理论自身这一矛盾的外化,导致产生了“半个原子”的矛盾。为了解决“半个原子”的矛盾,阿佛加德罗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推论,引入了分子概念,提出了分子假说,初步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坎尼扎罗完成了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体系,最终完善地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这个过程再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观”、“内因论”和“外因论”的思想,依次具体体现为科学理论的曲折发展律、内在矛盾动力律和内在矛盾外化律。客观地考证分析“半个原子”矛盾的形成和解决的过程,并全面地总结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对于深刻地理解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对于全面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于在中学化学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概念、定律、法则和理论是以广泛的、大量的现象和实验为基础的.如何上好实验课,增强物理课的实验结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物”(事物及现象)和“理”(概念、定律、法则、理论等)的结合,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促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本人在多年教学活动中,总结出电教手段在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初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本为诗学命题,后经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者什克洛夫斯基和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发展成为西方美学中的重要概念。“陌生化”的要义在于通过艺术手法使得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新鲜陌生的奇异感受。用“陌生化”理论看待元散曲,近千年前的诗歌无论从叙述角度,人物形象还是意象表现方面都清晰地展现出“陌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原子分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的规律,提供原子、分子信息和数据的一门学科。它在物理学中是一门发展历史较长的分支学科,又是一门不断发展、涉及面广、很有生命力的分支学科。原子、分子物理学起源于19世纪对太阳光谱和气体放电的研究,经过本世纪20年代第一次发展高峰后,它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到四五十年代,由于发展了射频波段的波谱学,测量精度大为提高,为创立和检验量子电动力学、相对论和各种基本对称性提供了实验基础。从70年代到现在,各国都围绕能源、材料、环境和安全等问题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过程的思想出发,研究了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到十三大的有关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演变和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孙兴川  张妩娜 《科技信息》2008,(14):175-17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深刻的危机促成了其本身的伟大的革命,从而诞生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量子理论的建立,开辟了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道路,为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哪一门现代物理学的分支及相关的边缘学科离开量子这个思想基础。量子理论正在深刻的改变现代的科学与技术,也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思想,回顾其发展的历程,我们感受到了量子理论对人们认识论与世界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编年的形式展示了19世纪世界数学发展的重大成果和重要事件,并反映了这一时期中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和概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四个立论为基础对原子的存在提出“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概念。从“空间限制”考虑,原子存在的界限是Z=131-153号元素;从“时间限制”考虑,原子存在的界限是Z=125号元素,由此认为周期系界限的大体范围是在Z=125-131号元素。  相似文献   

15.
从量子力学的定态简并微扰论理论出发,给出氢原子在外电场中n=3,4,5时一级斯塔克效应的能谱分裂情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分工是城市与乡村分野的历史起点,而最终城乡会走向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文通过考察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视域下分工的嬗变理论,试图揭示分工与城乡对立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对马克思关于"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这一著名论断的科学性做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非相对论量子理论,在球坐标表示中讨论了氢原子基态能由于虚光子云的作用而发生的漂移,得出了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巨大作用。如何培养21世纪社会需要的生物工程技术人才,必须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为中心,加强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该文针对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的特点,就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进行了探索,以找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提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教学改革的主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给出了消耗特征的定义,并运用新兴交叉学科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建立了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技术创新的可拓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过渡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是长期教学过程的难点,本文用原子轨道能、洪特规则、相对论性效应的概念较好地解释了过渡元素原子“例外”电子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