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伊朗发动“斋月行动”(7月13日—30日)攻势之后,两伊战争前线出现过两个月的相对平静。10月1日凌晨,伊朗军队在伊拉克东部曼达利地区又发动了新的大规模攻势.使两伊战争重趋激烈.展开了新的回合。同日下午,伊朗宣布占领了包括6个边境哨所在内的150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控制了曼达利—纳夫塔哈纳战略公路。第二天,伊拉克宣布在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解除侧翼威胁,集中力量对付南线,缓和国内矛盾,争取伊朗合作,打破封锁; 伊朗:趁机收回失地,结束战争状态,集中精力医治战争创伤,兴建国家。8月15日,伊拉克突然向伊朗提出了一项一揽子解决两伊争端的和平建议,宣布从17日起伊拉克单方面从伊朗  相似文献   

3.
堂正 《世界知识》2008,(7):32-33
3月2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访问伊拉克。内贾德上台两年多来,多次向到访的伊拉克总统和总理表达了访伊拉克的愿望,由于条件不成熟,延宕至今。这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以来伊朗首位总统访问伊拉克,此访无疑是两伊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4.
大事记     
1984年2月11日—24日11日民柬国民军分四路突袭马德望市,获重大战果。伊朗进攻伊拉克的达尔班迪汉地区;伊拉克用导弹袭击伊朗的提斯孚尔。16日,伊朗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曙光行动—5”的攻势。17日,两伊交换被俘外交官。18日,双方分别宣布停止袭击对方民用目标。  相似文献   

5.
2月份,伊朗在半个月内连续两次向伊拉克发动大规模攻势,导致两伊战争严重升级。 2月9日夜,伊朗出动10万余兵力,分两路发动了代号为“曙光—8”的强大攻势,一路直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方向上的第三军团防区;另一路则越过两国的界河阿拉伯河,向波斯湾沿岸的石油城法奥港推进,迅速占领了由伊拉克第七军团防守的法奥港及其周围地区,还占领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阿拉伯河上的乌姆拉桑斯岛。接着,伊朗军队向北、向西扩大战果,据伊朗战报称,共占领了约800平方公里的土地。  相似文献   

6.
在海湾:伊朗是条长腿两伊打仗的时候,我正在德黑兰工作,常常和朋友议论中东的形势。那时我们就认为,伊朗和伊拉克打仗,科威特和沙特等国站在伊拉克一边,一旦两伊停战,伊拉克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矛盾就会突出出来。我们并不是没根据地瞎猜。那时科威特就多次提出同伊拉克进行边界谈判,解决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伊拉克总以两伊正在打仗为由加以拒绝。那之前科伊  相似文献   

7.
两伊前线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主持下,两伊外长终于坐到一起,为全面和最终结束这场战争进行最后的努力。但由于双方的要求和立场相去甚远,谈判开始不久便陷入了僵局,刚刚还在为即将降临的和平而感到欢欣鼓舞的海湾人民心头又笼罩上一层淡淡的阴霾……从目前情况看,双方谈判中的最大障碍在于边界领土问题,而其中争论的焦点又集中在阿拉伯河的归属和划分问题上。阿拉伯河是两伊对外贸易的重要水上通道,是伊拉克南部沿海油田和伊朗阿巴丹炼油厂的出海口,它全长204公里,上游在伊拉克  相似文献   

8.
有一部电影叫《拯救大兵瑞恩》,六名士兵不惜冒险来到前线,拯救一名普通士兵瑞恩,因为他是家中四个孩子中惟一幸存的。最近,又一出拯救行动在伊拉克上演,可是这次拯救的对象不是美国士兵,而是一名菲律宾劳工,因为他是家中八个孩子的父亲。这次拯救的方式也不是把士兵派上前线,而是从前线撤出。更不同的是指挥这次行动的不是高大威武的美军指挥官,而是一名纤弱的女子。她,就是菲律宾总统阿罗约。46岁的卡车司机克鲁斯7月7日被伊拉克武装组织绑架,绑架者宣称菲律宾必须在7月20日之前从伊拉克撤军,否则将处死人质。此时,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仍然坚…  相似文献   

9.
三个多月来,两伊战争相对平静的局面突然被打破,战火骤趋猛烈。伊拉克在努力实现制裁伊朗的目的。但是透过表象看,伊朗对598号决议的态度发生了重要变化,两伊地面军事行动的高峰已经过去。  相似文献   

10.
两伊战争已打了一年零九个月。从今年3月以来,战场上的攻守进退发生了明显的转变。5月24日伊朗攻克霍拉姆沙赫尔后,基本上收复了全部失地,只剩下席林堡附近一条狭长地带还在伊拉克手中。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是:两伊战争能不能停下来?伊朗会不会把战争推到伊拉克境内去,从而使冲突扩大化,甚至国际化?交战以来,伊拉克经历了进攻、相持、退却,伊朗则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几个阶段的变化。目前,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两伊战争又有新的升级。自3月4日以来,伊拉克和伊朗先后互相用飞机和导弹袭击对方包括首都在内的重要城镇和工业设施等非军事目标,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3月11日,伊朗在南部边境对伊拉克胡韦扎沼泽地区发动了代号为“巴德尔行动”的地面攻势,双方激战一周,死伤逾万人。伊朗攻势过后,伊拉克迅即进行了反攻。3月17日,伊拉克宣布伊朗领空为军事禁区,从19日起将不保证过往飞机的安全。19日伊朗总理穆萨维表示,如果伊拉克袭击进出伊朗的民航班机,伊朗将轰炸巴格达机场,并使整个海湾地区的领空都不再安全。22日伊拉克又在北部山区对伊朗发动了新的地面攻势。与此同时,双方在海湾地区袭击中立国船只的行动也频  相似文献   

12.
正6月3日,伊朗能源部长阿尔德卡尼安率团访问巴格达,伊拉克宣布,两国签署了为期两年的电力进口合同,将此前从伊朗进口电力的协议延长至2021年。伊朗表示,双方将进一步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伊朗和叙利亚的电网将通过伊拉克进行连接。这一消息引发了多种疑问:首先,两伊为何选择此时签署能源合作协议?5月初伊拉克卡迪米政府刚  相似文献   

13.
7月13日晚,伊朗发动了代号为“斋月行动”的攻势,越过边界,打入伊拉克境内。至此,两伊战争发生了新的转折。从霍拉姆沙赫尔战役以来,两伊战争曾有将近两月的沉寂。6月10日,伊拉克作出单方面停火、撤军的决定。6月20日,伊拉克宣布  相似文献   

14.
中东风云多变。伊拉克—伊朗战争打了8个多月,久拖未决。最近两个月来,连续发生了黎巴嫩内战、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的导弹危机,以色列悍然轰炸伊拉克核设施,伊朗巴尼萨德尔被霍梅尼解除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再度突出;阿拉伯国家正在重新组合;苏联企图乘机加强其在中东的地位;美国在阿以对抗中进退两难;苏美在中东地区的明争暗斗更为激烈。一连串的重大事件和多种多样的矛盾,使中东国家普遍受到影响。处在这样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下,两伊战争的一方的伊拉克,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从两伊战争形势、它的经济状况、国内政局与对外关系的动态等几个方面,作一简介。(编者按:关于两伊战争中的另一方的伊朗情况,本刊今年第11期上《伊朗政局为何难以安定》一文可供参  相似文献   

15.
两伊战争给双方经济都带来了严重损失。据《阿拉伯油气》杂志估计,近一年来,仅石油一项损失额,就超过了600亿美元。其中,因原油生产、处理设备和输油管道遭受破坏的损失,伊朗为65亿至70亿美元,伊拉克为 50亿美元;因减少石油出口而造成的损失,伊朗为136亿美元,伊拉克为352亿美元。据估计,伊朗由于对伊拉克战  相似文献   

16.
在盛产石油、战略地位重要而又动荡多事的海湾地区,两个产油国——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武装冲突,引起了全世界的严重关注。两伊之间的这次冲突始于9月初,下旬以来迅速扩大升级。双方动用了飞机、坦克、导弹等现代化武器,战斗从陆地发展到海上、空中,从边界附近推进到轰炸对方的首都和大城市,攻击目标从军事据点扩大到经济设施。截至10月上旬,伊拉克军队已深入伊朗境内一些城镇,占领了三百余平方公里土地。伊朗举国动员,奋力据守。9月29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宣布愿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调停两伊冲突的决议,10月4日伊拉克宣布单方面停火;同日,霍梅尼声称,在伊拉克军队撤退前,伊朗拒绝停火建议。目前战事仍在激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海湾战云     
最近一段时期,两伊战争展开了新的回合。地面战斗暂告沉寂,海空袭击转趋激烈。从4月下旬以来,伊拉克加强对出入伊朗港口的油船的袭击。伊朗针锋相对地作出反应,5月中旬,接连空袭了科威特和沙特的油轮。两伊战争已扩大到袭击中立水域航行的商船,波斯湾上战火纷飞。这是两伊战争的新发展。它引起了各方的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2月,伊朗总统鲁哈尼访问了日本,这是对当年6月安倍访伊的回访,也是时隔19年再有伊朗总统访日。2019年9月,安倍与鲁哈尼还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会晤。然而就在日伊关系快速发展之时,发生了美国击杀伊朗将军苏莱曼尼、伊朗向美国驻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发射导弹事件,海湾局势骤然紧张,尽管没有爆发战争,但也折损了日本作为美伊关系"调解人"的面子。不过,美伊矛盾加剧对日伊关系影响不大,安倍为维护日本能源安全继续在中东奔走,又于2020年1月中旬访问了沙特、阿联酋、阿曼。  相似文献   

19.
在两伊战争中,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有两大愿望: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下台,在伊拉克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他带着未能圆上这两个梦的遗憾离开了人世。没想到,在他去世十多年后,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似乎正为他圆这两个梦。  相似文献   

20.
秦天 《世界知识》2022,(5):20-23
<正>2021年12月,美国宣布正式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并称驻伊拉克美军士兵将留下转而为伊拉克安全部队提供“训练与咨询”。这一“转型”既是2021年7月伊拉克总理卡迪米访美的成果,也是自2019年以来美国与伊朗在伊拉克博弈的结果。该变化虽然是伊拉克外交深受美国与伊朗影响的又一明证,但也为伊拉克在“夹缝中谋求自主”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