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劲 《今日科技》2004,(Z1):32-34
一、构建长江三角洲技术创新体系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吸引了国外跨国公司与外商竞相到该区域来投资;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也不断增强.由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主导产业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一些高技术产品大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国际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该区域的产业结构更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世界各国间经济依存度加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增。经济全球化在刺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冲破与经济区域化相适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框架。在这波及世界各个角落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过程中,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出新的特点、新的趋势和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和较量,越来越体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强大作用[1]。为了迎接加入WTO的挑战,中国也应该加速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建设[2],通过对一些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明显、大中城市集中、工业化程度较高地区(带)的经济一体化建设,有计划地发展若干大都市经济带(经济区)。通过大都市带的中心地功能和经济辐射作用[3],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比较成功地在沿海地区建立起3个大都市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目前,应抓住机遇,根据这3个大都市带的中心地辐射作用,加速中国内地大都市带的规划和建设。根…  相似文献   

4.
浅论全球化对我国青年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指全球经济和社会一体化的趋势,包括形成共同市场共同游戏规则以及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力市场不但受到全球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干扰,实际后果因而变得复杂。作为劳动力市场的新加入者,在受全球化影响劳动力市场变数增多的情况下,我国青年就业的脆弱性不断增强。本文将围绕我国青年在全球化的情况下就业的现状和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期杂志,长三角科技领域的合作问题成为我们关注重心. 对于区域合作,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曾这样解读长三角区域的合作和方向: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从而形成长江三角洲新的区域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成为潮流,而新一轮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兴起和繁荣给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了新的问题,即"轮轴—辐条"结构的形成。这种结构给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的膨胀、生殖、交错维持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拉大了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实力;降低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效益和总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成为潮流,而新一轮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兴起和繁荣给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了新的问题,即"轮轴-辐条"结构的形成.这种结构给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的膨胀、生殖、交错维持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拉大了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实力;降低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效益和总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演变是经济资源不断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生物医药行业除了对区域经济具有持续拉动作用,还因为对于人类生产力的贡献与生活品质的提高,将成为本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规划需要基于对本地的区域环境与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发现竞争优势领域,结合区域的资源优势,制定本地区的医药产业政策,才能实现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9.
一、区域建设与区域发展1 区域建设概念在区域研究中 ,关于人的主动活动 ,常用的两个概念是区域开发和区域整治。区域开发是指对区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发掘区域资源潜力 ,更加有效地进行利用 ;区域整治主要是指对区域环境进行治理保护 ,其中包括治山治水、植树种草、保持水土、防风防沙、治理污染等。[1]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 ,无论是区域开发 ,还是区域整治都无法涵盖区域发展所要求达到的全面程度。一方面在区域经济发展此起彼伏、区域格局变化日新月异 ,全球日益融为一体的今天 ,单…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企业成功发展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条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寻找出路,谋求发展,企业必须制定全面的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加强区域合作,依靠区域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第一区域经济板块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在区域一体化的道路上,一直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如今,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其强大的带动性和助推力,无疑将成为提升长江三角洲联动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3.
王婧  刘扬松 《科技信息》2009,(17):395-395
目前,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对北京市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北京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优势,及北京如何在产业分工、交通构建、市场培育等领域中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梁萍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6):8-8,19
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要是通过培育区域创新主体、推动科技型小企业聚集、对高科技小企业的定向培养,以及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完善的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培植区域税源的有效形式。如何在区域创新中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是摆在我区科技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城关区具有区位优势、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政策优势、资本优势和经济优势。城关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通过中心建设把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所具有的潜能,转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服务业是典型知识密集型服务性产业,它能产生极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极大的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在区域乃至全球的综合竞争力。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表现出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对于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发展目标的武汉而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更成为当前经济领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入手,结合武汉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和趋势,分析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得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增强武汉城市创新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马杰 《科技资讯》2013,(30):224-225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向更深更广出发展,各国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调整产业结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领先优势,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阶段表现形式,正以其活跃的区域经济成果成为各国应对挑战的必要手段,也为实现经济全球化奠定现实基础。虽然欧盟的经济一体化已趋于完善,但是欧盟依旧对其体制实施变革,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流通越来越广泛,这为我国经济发展在区域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稳固性都提供了保障,本课题立足与国际贸易,探索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寻找新特征,然后以这些新特征预测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秦波 《广东科技》2007,(5):24-2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的推动下,中国作为世界创造业基地的优势日益显现,而位于中国制造业中心地带的广东省更以它特有的区域特色经济吸引来了大批外来投资者,一区一品、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集群经济数不胜数。以中山市为例,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服装、  相似文献   

18.
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本质是通过区际创新要素共享,增强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机制是推动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形成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促成科技—产业、区际创新互动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需要从创新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供需"耦合"效应、优化区际创新网络及创新合作机制等方面着手,为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有效展开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实现区域合作模式的创新、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多区域经济合作下,西江流域经济要凭借特殊的地缘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悠久的经济发展史和丰富的对外合作经验,依托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和厚重的产业底蕴,将各市县丰富的资源和产业优势进行整合,将农业、工业、贸易、旅游等产业合理规划,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与区域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才能融入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框架,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0.
NRCA指数具有良好的数学特性和经济意义,适于测量区域农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采用散点图、洛伦兹曲线等统计方法,分析了2002—2006年期间湖北省农产品NRCA指数的动态特点。研究显示,湖北省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均呈现了下降趋势,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并没有呈现出按照比较优势进行结构调整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