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分析了用硅石作原料生产透明石英玻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硅石原料的制备工艺,对开发新的石英玻璃原料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产低水硼酸锌现状的分析及新生产工艺的提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硼酸锌是塑料,橡胶及其它合成材料的优良阻燃剂。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现有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硼砂,硫酸锌和氧化锌为原料,采用循环液法来生产硼酸锌。该生产方法成本低,无三废,原料利用率高,合成所得产品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的钢铁生产状况,分析了当前俄罗斯钢铁生产原料准备、设备使用和技术发展水平、生产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纺织原料生产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国农业纺织原料即棉花、麻类,毛类和茧丝的生产现状,通过考察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纺织原料与纺织业的演化过程,说明两者的关联效应趋于弱化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业纺织原料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将大豆气流膨化后,用于生产酱油.分析比较了大豆膨化前后主要组成成分的变化,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了检验,并与传统蒸煮原料生产的酱油进行了质量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结果表明:由膨化原料生产的酱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由膨化原料生产酱油可简化工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分析、扫描电镜、探针和差热失重分析等手段对湖北大冶灵乡镇岩峰白云石原料进行了化学、矿物及热物理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峰云石属于高纯细结晶的优质白云岩,是生产镁钙砂的优质原料。以岩峰白云石为原料研制的合成镁钙砂,在1650℃下燃烧,其体积密度可达3.30kg/cm^3以上。  相似文献   

7.
顺丁烯二酸酐正丁烷法生产技术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攀  王宇 《甘肃科技》2009,25(6):28-29
纵观顺酐国内发展趋势,对比国际生产技术,对以正丁烷为原料的顺酐生产工艺及后处理工艺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提出顺酐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成果推广     
联合法生产硝酸钾和氮钾复合肥目前,国内外生产硝酸钾的主要方法仍采用硝酸钠转化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工艺成熟、腐蚀性小,缺点为原料价格很高。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出以硝酸铵和氯化钾为原料,用离子交换法生产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新方法,克服了前者材料价格高的缺点,但又产生腐蚀性强、能耗高、副产物(氯化铵)回收成本高等新的缺点。采用联合法生产硝酸钾和氮钾复合肥,具有投资省、原料价廉易得、生产成本低、工艺流程短、腐蚀性较小、无环境污染、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一、市场分析:l.用途:硝酸钾主要用于生产光学玻璃、显像…  相似文献   

9.
我国烟草行业的卷烟生产离不开空调系统以保证其工艺生产环境,温湿度环境控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卷烟所用原料烟叶的单箱消耗。本文对卷烟厂制冷设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做到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0.
以黄河淤泥砂为主要原料,掺加部分粘土和粉煤灰进行了承重烧结砖的研究。通过对原料的理化性能分析,制定了不同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黄河淤泥沙配以粘土和粉煤灰生产烧结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奶粉包括原料奶粉和婴儿配方奶粉行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质量控制水平,并着重探讨了乳粉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食品安全现状,同时对未来奶粉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质量控制措施和食品安全管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干酪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乳制品之一,其安全和品质问题影响众多消费者的营养健康。自20世纪90年代,干酪食品被病原微生物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污染的食品安全事件仍频繁发生。我国干酪产业刚刚起步,随着近年来干酪消费量快速增长,了解当前国内外干酪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构建我国自身干酪安全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我国干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原料乳、添加剂、干酪工艺和干酪包装等方面,综述了干酪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及干酪品质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原料乳蛋白多态性、膜过滤、超高压处理、酶工程、红外在线监测和抑菌新材料新技术等在干酪安全和品质控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ActA基因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序列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ActA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一对引物,对21个菌株进行PCR扩增,得到长度为820bp的片段。PCR产物经过纯化后直接测序,并对其中的506bp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分离株具有5个明显不同的克隆谱系,每个谱系的同源性均在95%~100%。16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奶相关和环境分离株可被分成4个谱系,其中2个谱系(C、D)均为奶相关分离株和成品奶分离株;加工厂地面污水分离株为独立的一个谱系。初步表明,成品奶中污染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来自于奶牛场,而非加工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用限制性内切酶Sma Ⅰ和Apa Ⅰ分别对21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菌株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株临床分离株(00181、00174和0194)分别存在于亚型A、B、D中;16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奶相关和环境分离株主要存在于4个亚型中,其中2个亚型(C、D)均为奶相关分离株(包括原料奶、均质奶(储奶罐)和成品奶分离株),而加工厂地面污水分离株为独立的一个亚型(A)。  相似文献   

15.
巴氏杀菌奶是国际上公认的由生鲜奶低热加工杀菌的风味新鲜纯正、营养全面的牛奶制品,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90%以上的液体乳产品为巴氏杀菌奶。我国巴氏杀菌奶近年来发展迅速,年增长率保持25%以上,是今后乳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产品类别,将成为城市乳业的主导产品,成为乳品工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对适合巴氏杀菌奶加工的原料乳选择、加工主要技术、货架期、巴氏杀菌奶中主要腐败微生物及检测、巴氏杀菌奶的鉴别及使用微滤技术提高巴氏杀菌奶品质和货架期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发酵技术生产的椰果,即微生物纤维素,是纤维素在自然界存在的一种形式,很久以前就用于食品制造。椰果的原料天然、生物合成过程温和、最终产物绿色,具有高持水量、高湿态,柔韧性、高原位反应活性等优异性能。在综述30多年来世界上微生物纤维素发酵制备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椰果发酵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对生食蟹糊灭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电压(30,45,60kV)、不同处理时间(30,60,90,120s)下低温等离子体对生食蟹糊杀菌率的影响及优化杀菌条件下生食蟹糊储存不同时间(30,60,90,180d)时微生物含量、感官品质、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在60kV处理90s时灭菌效果最好,杀菌率达97.3%;低温等离子体可以有效地延长生食蟹糊的货架期,处理后蟹糊菌落浓度虽然也逐渐上升,但增长速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对照组蟹糊60d时感官评定已降至一般,90d时已不可接受,但实验组感官评定180d仍为较好;对照组TVB-N值180d时已达28.66mg/100g,而处理组仅为21.28mg/100g;低温等离子体对生食蟹糊的营养影响不明显,说明等离子可以在有效杀灭菌类、延长生食蟹糊货架期的同时,保持其原有的营养及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国内海洋生物肥料的知识产权现状,明确海洋生物肥料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方法】对国内有关海洋生物肥料的公开专利进行检索分析,主要从年度专利申请量、区域分布、技术领域、申请机构类型和词频分析进行数据整理。【结果】海洋生物肥料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迅速,其中山东省在海洋生物资源农业应用领域领先全国,广西位于全国前列。企业在专利申请数量上远高于科研院所和高校。62%专利涉及的相关工艺为海洋原材料简单物化处理技术,其他的则为采用微生物发酵或酶解技术。专利词频分析表明,海藻是海洋生物肥料领域使用最普遍的原材料。【结论】海洋生物肥料市场潜力巨大,但其在应用上仍处于原材料收集利用的初级阶段,深入挖掘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能够促进生物肥料产业的升级换代。广西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也有微生物工业应用的经验和基础,研发人员应在原有海洋生物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提升产品功效,促进广西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葡萄籽浸提液、脱脂乳粉为原料,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功能酸奶——葡萄多酚酸奶。从葡萄籽浸提液的添加方法和添加量对发酵速度和品质的影响,葡萄多酚酸奶配方的确定,葡萄多酚在酸奶加工中的变化等方面研究了葡萄多酚酸奶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葡萄多酚酸奶的工艺为葡萄籽浸提液在灭菌前添加;适宜添加量为占葡萄多酚酸奶体积分数0.07;最佳配方为乳酸菌接种量为占葡萄多酚酸奶体积分数0.05,糖的质量浓度为100 g/L,环糊精的质量浓度为10 g/L,发酵时间4 h;葡萄多酚除在杀菌工艺中有所损失外,在发酵过程中非常稳定;葡萄籽浸提液对酸奶后酸化过程有轻微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就豆乳生产中原料进货,贮存、产品生产和出场合格检验,产区卫生,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危害分析,对豆乳生产中常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