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结果发现:①自我认同对民族认同具有直接而显著的预测作用;②自我认同与民族认同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和形成过程;③民族认同的排他性受情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贵州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修订的民族认同问卷调查了613名苗族初中生,结果表明:苗族初中生在中华民族认同与本民族认同上都比较高,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相对高于本民族的认同;苗族初中生在中华民族认同行为维度、苗族认同认知、情感及总体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父母民族成分对苗族初中生的民族认同有显著影响;父母教育水平对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有显著影响;苗族初中生中华民族认同与本民族认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少数民族居民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少数民族居民的国家认同得分显著高于民族认同的得分,不同民族的居民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水平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及内隐测量的方法,以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探讨民族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自我认同的调节作用.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在强迫、抑郁和偏执因子上有统计学意义;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整合、自尊水平、自我认同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自我认同在民族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因此,应加强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提高自我认同感,促进认同整合,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75名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校归属感对民族认同和孤独感的影响,并基于学校归属感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以此构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究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民族认同感、学校归属感和和孤独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民族认同感和学校归属感及其各维度,显著负向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民族认同感通过学校归属感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研究结果证实,学校归属感在民族认同感影响孤独感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的心理机制,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干部政治参与意识普遍增强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这与我国特定的民族关系结构、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战略的运行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作为公民个体和作为少数民族群体代表的少数民族干部在政治参与实践中对国家结构体系、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战略部署的基本态度。自身国家观与民族观结构层次,将会得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民族高校是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差异,要求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素质外,还要有从事民族高等教育教学所需的特殊素质。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思维;熟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熟知少数民族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历史与现状;了解民族间的各种差异;有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观念,“三个离不开”思想;有实施“四个认同”“五观” 教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民族认同是民族意识的基本构成,指的是民族社会成员对自身民族在宗教、文化、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的认可与赞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族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少数民族居民的自我认同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保持民族地区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得知,甘肃甘南地区藏族大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度非常高,这在一个方面表示我国的民族建设得到很好的收效,但同时更应该加强民族融合理念的深化,提倡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互补,在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的同时对藏族大学生实行文化多元化认同教育,并且应在藏族地区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促进藏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民族真正平等的策略是增强民族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积极为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合格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在总结和反思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学生学习教育过程是民族文化的认同过程的观点,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了高校民族生出现行为偏差的文化根源,提出做好民族文化的研究是搞好高校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以400名民族院校大学生为被试,考察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民族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困扰程度较严重;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大五人格5个维度的相关均显著;民族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对尽责性、开放性和人际关系均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五观”教育的提出和完善过程,阐述了“五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以及新时期民族院校加强“五观”教育的意义。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五观”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要求,可以有效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进各民族大学生服务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民族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民族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内容并提出了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在中国梦语境下提出民族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的宏观保障与现实需求。宏观上要大力发展和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切实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与资源,积极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成就感;现实中急需建立心理认同检测体系,加强教材整合,注重深入浅出,促进合拍共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邓小平的民族观进行了论述.邓小平民族观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唯一途径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族繁荣指的是各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沿海发达地区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新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仍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政策的着眼点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要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使民族自治地方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抽样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存在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利用二年时间从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研究,证明合理的体育锻炼对维持或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显著性,通过体育锻炼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来揭示科学的锻炼方法有助于改善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和“成就动机问卷”,选取44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男生在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上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女生;(2)追求成功动机与学习动机及学习态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避免失败动机与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及教学能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3)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对追求成功的动机有明显预测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对其学习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探讨贵州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贵州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54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6.6%.不同性别和不同工作单位教师SCL-90总均分差异不显著;不同民族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存在差异,汉族教师优于其他少数民族;城市教师优于于农村和城镇教师,但在SCL-90总均分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牦牛春(四月份)秋(十月份)两季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对比表明: 1、血液生理指标春季高于秋季的有血细胞压积、血红蛋白量和白细胞数,红细胞数无显著差异,血沉秋季比春季快,白细胞分类无明显的变化。 2、血液生化指标春季高于秋季的有前β-脂蛋白(♂,P<0.05;总头数,P<0.01),血液非蛋白氮(P<0.001),谷—丙转氨酶(P<0.001),血清蛋白中的r-球蛋白(总头数,P<0.05),麝香草酚浊度试验(总头数,P<0.05),黄疸指数(总头数P<0.01),血清磷(P<0.001)和血清氯化物(♀,P<0.05;♂,P<0.01;总头数,P<0.001);秋季高于春季的有血清总脂(♀,P<0.05;总头数,P<0.001),α-脂蛋白(♂,P<0.05),血糖(P<0.001),CO_2结合力(♂、♀,P<0.05;总头数,P<0.001),碱性磷酸酶(总头数,P<0.05),血清钾(P<0.001),血清钠(P<0.001)和血清钙(♂和总头数,P<0.05)。  相似文献   

19.
乌兰&#;阿亚提 《科技信息》2009,(13):121-121,132
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稳定、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具有其特殊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加强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各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是两种不同层次的民族认同,其产生的根源也不同。二者的关系有一致性,同时也有冲突性的一面,不论是一致性还是冲突性,对民族关系和国家稳定都产生巨大影响,笔者认为对两种认同进行有机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协调二者关系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