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工形截面是单层工业厂房中最常用的柱截面,对称配筋是柱设计中最常用的配筋形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所给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在进入小偏心受压后不便于应用.本文根据对偏心受压的分析,提出了简明计算方法.结合常用工形截面特征,编制了相应计算图表可直接查找配筋,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
基于莫氏假定,考虑到箱形截面顶、底板几何尺寸对开裂弯矩的影响,推导了钢筋混凝土箱形截面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量计算公式,该公式同样适用于矩形、I形、T形等常见类型截面.对一单箱单室钢筋混凝土箱梁最小配筋量的计算表明,现行公路桥规对钢筋混凝土箱形截面受弯构件最小配筋量的规定偏低.最后对土木工程中常见的箱形截面受弯构件,提出计算箱形截面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前人对变截面抗滑桩的研究较少。以巴东县白土坡某滑坡为例,通过对变截面抗滑桩受荷段和嵌固端的公式推导,分析变截面抗滑桩的受力形式,阐述变截面抗滑桩配筋所面临的问题,得到变截面抗滑桩的应力计算公式和配筋计算方法。变截面抗滑桩的配筋计算将抗滑桩分成两部分,首先对下部抗滑桩进行配筋计算,然后再对抗滑桩上部受荷段进行配筋,叠加这两部分配筋结果,得到最终变截面抗滑桩的配筋。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可为以后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T形截面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原理,针对第二类T形截面梁的配筋设计与截面复核问题,分别采用解方程法、截面分解法以及截面组合法进行设计与计算,并对3种方法的求解过程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讨论了3种计算方法应用的合理性及优越性。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分别针对配筋设计与截面复核类问题得到3种计算方法求解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有效应用于第二类T形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截面分解法更适宜于解决第二类T形梁的配筋设计问题,而解方程法更适宜于第二类T形梁的截面复核问题。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圆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圆截面受弯构件是工程结构中常遇到的一种构件,现行的钢筋混凝土规范给出了圆截面梁全截面均匀配筋的计算方法.为了节约钢材,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推导了圆截面梁半圆不对称配筋的计算公式,并给出相应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圆形和环形截面挡土桩的配筋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力分析理论,以现行规范中均匀配筋计算公式为基础,导出了圆形和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非对称配筋的设计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在1974年由国家建委批准颁布试行的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中,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只列出矩形、T形、倒T形和工字形截面受弯构件刚度和裂缝的计算公式和轴心受拉构件裂缝的计算公式。对其他截面形状的受弯构件,如对均匀配筋的环形截  相似文献   

8.
对钢筋砼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构件配筋方法的合理应用作了讨论,提出了实用、简捷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了以平截面假定为基础的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强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计算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强度的三个方案以及R_w、σ_g的计算公式。由此使截面设计和校核方法大为简化,且有较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陈树华 《应用科技》2002,29(2):53-55
本文对十字形截面催心受压柱正截面对称配筋的计算方法,予以详细的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对外贴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求解问题,ACI440F规范及我国CECS146:2003规程都给出了相应的求解公式,但均为验算形式.这在面向设计,即计算给定目标承载力下的FRP用量时,并不方便.针对矩形截面形式,通过引入原构件配筋特征参数和FRP配筋特征参数,推导出量纲-形式的弯矩增量与参数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给出显式求解FRP用量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定义截面形状系数,将这一显式求解方法推广至T形及更为一般性的截面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钢筋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筋混合配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 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已有钢筋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筋混合配筋混凝土偏压构 件试验,通过试验现象和破坏形态归纳出三种典型的破坏类型,进而分析各破坏类型之间的 界限,给出了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利用ABAQUS进行参数分析,得到混合配筋混凝土偏压构 件二阶弯矩增大系数表达式,考虑基本假定以及二阶效应的影响,推导了矩形截面偏压构件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 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发现本文建议的计算公式具有很好 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 Nu,t / Nu,e的均值为 0.99,标准差为 0.053),可为混合 配筋混凝土偏压构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3.
FRP筋和钢筋混合配筋增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FRP筋和钢筋的本构模型,提出了FRP筋和钢筋混合配筋增强混凝土梁2种名义配筋率和3种破坏模式的概念,并给出了3种破坏模式的判别条件.利用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假定和截面受力平衡条件,推导了FRP筋和钢筋混合配筋增强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建议计算公式.设计制作了5根不同FRP筋和钢筋配筋面积比的混合配筋混凝土梁进行静力抗弯试验,并结合相关试验数据分析表明,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建议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建议在对承载能力要求较高而挠度控制较低的情况下使用混合配筋混凝土梁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合理控制混合配筋梁的配筋率及FRP筋和钢筋的配筋面积比,其延性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对单筋矩形正截面的配筋计算进行计算机辅助计算,可以从另一侧面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计算公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将设计好的Excel公式表格应用于梁板结构的配筋计算,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王波 《科技信息》2009,(16):183-183
本文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对单筋矩形正截面的配筋计算进行计算机辅助计算,可以从另一侧面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计算公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将设计好的Excel公式表格应用于梁板结构的配筋计算,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配筋高应变强化T形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对5根梁试件进行了三分点加荷纯弯试验,试件变化参数为配筋率和配筋强度.绘制了钢筋与高应变强化UHPC的荷载-挠度曲线,将T形梁破坏过程分成3个阶段:弹性阶段、裂缝发展阶段、持荷至破坏阶段.与普通混凝土梁不同的是,在高应变强化UHPC梁体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受拉区UHPC对抗弯承载力有贡献作用;同时,受压区UHPC应力-应变依然为线性关系.在考虑受拉区UHPC开裂后抗拉强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受拉区UHPC等效矩形应力系数,在平截面假定基础上推导出了配筋高应变强化T形UHPC梁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国外提出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各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计算值与试验值有较高的吻合度,可为配筋高应变强化T形UHPC梁理论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前言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下达第三批重点科研项目,广西大学土木系是承担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和I字形截面受扭构件试验研究的单位之一。本阶段试验探讨T形截面构件的开裂扭矩、腹部配筋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和刚度。本文就所做的8根纯混凝土构件、15根只在腹部配筋而翼缘不配筋的构件和3根腹翼皆配筋的构件的试验结果,提出相应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计算一座二类场地八度(0.2g)抗震设防的异形柱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响应,对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二级框架柱的设计规定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除框架底层柱根和T形截面边柱外,该规程的相关设计规定基本上能起到“强柱弱梁”的控制效果.对底层柱根和T形截面边柱的弯矩增强系数取值和配筋形式提出了建议.建议的方案增加配筋量不多,既能达到结构预期的塑性铰分布结果,又方便施工.  相似文献   

19.
 针对偏心受压配筋构件徐变计算较为繁琐的现状,提出一种考虑钢筋作用的混凝土徐变应变实用计算方法。通过定义钢筋有效面积来反映构件配筋对徐变的影响,并根据弯矩等效的原则建立钢筋实际面积与有效面积的换算关系。根据各层钢筋在截面应力形心处的等效面积(有效面积)获得截面的有效配筋率,进而可参照轴心受压构件徐变应变计算过程中对钢筋作用的处理方式,计算截面的徐变应变。算例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精度与老化系数法相当。由于避免了繁琐的净截面特性计算过程和方程组建立、求解过程,在使用上更为方便,可用于偏心受压构件,尤其是多层配筋的偏心受压构件的徐变计算。  相似文献   

20.
针对《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外粘型钢加固对称配筋小偏心混凝土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较为繁琐的问题,提出了直线拟合简化方法,将截面抵抗矩系数计算公式简化为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的一次函数,计算型钢加固量时无须求解一元四次方程.直线拟合法计算值与截面抵抗矩系数的理论计算值较为接近,相对误差最大值为5.83%,通过该方法计算所得的型钢面积与文献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可以用于工程结构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