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若美 《科技资讯》2009,(24):89-89
四川地区CFG桩的应用较为广泛。2008年编制过盛的四川省地方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规程》中对四川地区CFG桩的成桩工艺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2.
大桩距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桩土应力比测试,对软土地基上某住宅小区设计的大桩距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和桩土应力比进行全面探讨,为大桩距水泥搅拌桩在软基上的设计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桩自重对桩弯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角度出发,建立有轴向分布力(自重)作用的桩的挠曲方程,推出了半无限长桩考虑自重影响的精确解,显示了忽略桩自重引起的设计误差。为实际工程中忽略桩自重的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瓯江治理工程需进行15811根水泥搅拌桩软基础处理,试桩调查分析其中I类桩占80%,成桩优良率偏低。业主和工程项目部要求对存在问题组织调查分析,从人为因素、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材料四方面分析,明确3个影响成桩优良率的主要因素,制定质量意识的提高、对压浆机进行自动化控制、钻透局部硬层相应的工程管理和技术措施,有效提高搅拌桩成桩优良率,使产生产良好的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静压桩在不同土层中的沉桩特性,讨论静压桩的成桩机理,进而阐明压桩力与极限承载力关系,为静压桩的没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钢管桩应用前景变的十分广阔。为此,对钢管桩的沉桩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就有了现实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钢管桩的沉桩施工工艺,并对沉桩公害的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独立式、连系梁式及承台式微型桩支护体系模型,探讨了不同布置形式及桩间距下,各类型微型桩体系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荷载下承台型微型桩抗滑效果好,其最大桩身弯矩分别为独立式和连系梁式微型桩的1.36倍和1.35倍;梅花形布桩形式下,同类型微型桩的桩身最大弯矩约为矩形布桩形式微型桩的1.02倍;桩间距取1.5~2.0m更有利于微型桩体系抗滑效果的充分发挥;最佳的微型桩布桩形式为承台式微型桩呈梅花形布桩,桩间距为1.5~2.0m.  相似文献   

8.
应用单桩承载力理论,结合舟山实际试桩资料,对单桩承载力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与实际验桩资料相比较,有一定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可靠度指标的计算和荷载分项系数、抗力分项系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 FLAC3D 建立了数值模型, 对比了圆孔扩张理论的解析解与数值解,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桩实体单元基于位移贯入法模拟桩-土间摩擦作用, 且与相关文献中施加节点力模拟摩擦效应的方法进行了对比, 二者的计算结果较吻合. 基于此数值模拟方法 对静压桩单桩、双桩的沉桩过程进行计算分析, 并就已打入桩体对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的影响 进行研究, 得到以下结论: 模拟桩-土问摩擦效应的两种方法中, 位移贯入法计算所得土体水平位移在地表处较大, 这是因为桩体以固定速度向下运动时, 为阻止圆孔缩径而约束了其径向位移, 消除了摩擦效应对土体水平作用的影响. 沉桩结束后, 在大于地表下1/4 桩长深度范围内 的土体水平位移较大, 是主要的变形区域. 上部土体沉降较大, 而下部土体沉降较小, 其中距地 表下1/8 桩长至 1/4 桩长处沉降最大, 说明已打入桩的存在改变了土体水平位移的大小, 更使得土体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变化趋于线性. 待打入桩的沉桩过程使得已打入桩身产生一定的倾斜. 由于沉桩扩孔的影响, 受到水平挤压的桩前土体在已打入桩的阻隔下沿着桩身向上隆起, 表明已打入桩的存在改变了土体位移的分布模式, 最终达到了减小水平位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简要分析了钢管桩的特点,并详细阐述了钢管桩的沉桩施工技术,以期更广泛的应用钢管桩。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计算桩筏基础沉降的方法,可大大减少桩基础的计算工作量,解决地基节占多而对计算机内存和速度要求高的问题,特别适用于桩数很多的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沉降分析。算例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以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生石灰桩+CFG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布桩方案、设计计算、施工要求、质量检验及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万新 《工程与建设》2010,24(1):102-103,106
通过若干工程实例,分析了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以及造成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较大、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小的原因,从而提出了该复合地基变形和承载力问题的解快办法——CFG桩复合地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劲性搅拌桩是1种用于处理软土地基的新型桩,是在水泥土搅拌桩中即时插入高强度的内芯桩形成的复合桩,对劲性搅拌桩荷载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劲性搅拌桩的成桩特点,通过原位试验的研究,对该桩的几种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经过长年的工程实践与理论探索,提出了摩擦桩单桩承载力来源于地心引力的观点,以地球引力场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摩擦桩桩周土与桩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揭示了摩擦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切机理,给出了基于地心引力的摩擦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原理与方法,阐述了基于地心引力的摩擦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过程和关键技术要点,通过一个应用实例揭示了基于地心引力的摩擦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静压楔形桩沉桩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楔形桩与等截面桩在静力沉桩过程中的沉桩效应,在软土地基中分别对l根等截面模型桩和3根不同楔角的楔形模型桩进行静力沉桩试验.通过试验数据整理分析,获得等截面桩与楔形桩在静力沉桩中桩周土的竖向位移、径向位移、沉桩压力与沉桩深度的规律及最大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楔形桩周土的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分别随沉桩深度、楔角的增大而不断下沉并靠近桩中心;最大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均出现在1倍平均桩径处,最大竖向位移为平均桩径的5.78%~9.45%,最大径向位移量为平均桩径的0.92%~2.04%;楔形桩沉桩所需的沉桩压力随桩深度、楔角的增大而不断增加,且增加的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8.
现浇薄壁管桩成桩振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现浇薄壁管桩成桩振动的特点和评价方法.为合理评价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技术的沉桩振动效应,结合一现浇薄壁管桩软基处理工程,进行成桩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实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有评价方法存在不足,指出今后应加强不同场地成桩振动传播规律和建筑物安全振动强度阈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承台支桩群桩效应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缩尺模型试验,通过改变桩间距、支部位置、支部数量的模型桩试验与等截面桩试验的对比分析,研究砂土中高承台支桩的群桩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支部结构的模型桩,其Q-s曲线多呈缓和形态,其具有优异的承载性能及抗沉降表现;桩间距对支群桩的影响不明显,支群桩的承载力随着支数、支层数的增加而增大,其沉降呈现减小的趋势,支层数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弹性阶段,支群桩的桩端阻力、支端阻力与支群桩的沉降位移呈线性正相关;支群桩的各桩桩侧的支部结构有效的分担部分荷载份额,其边桩优先比中桩发挥作用;支桩的群桩效应系数η基本接近于1,其各桩的承载力基本等同于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静压桩在沉桩过程中的力学机理以及后期的承载力特性,设计了静压桩模型系列试验.通过试验,明确了在均质粘性土中静压桩的沉桩机理以及在极限荷载作用下静压桩的承载力和压桩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均质粘性土中压桩,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占压桩力的比例是变化的,端阻力在压桩前期所占比例较大,而在压桩中、后期侧阻力大于端阻力;卸除压桩荷载后,由于桩顶自由且上段桩侧摩阻力较小,静压桩会发生回弹,但是桩身下段特别是端部由于受到桩周土体的约束,其形变不能得到完全恢复,即存在桩端残余力,它将造成利用常规方法计算的桩承载力偏小;由于静压桩在压桩和静载荷试验过程中的荷栽传递机理不同,加之桩周土体的固结恢复,导致了终压时的桩端阻力值和静载荷试验最大加载值下的桩端阻力值差异较大;静载荷试验验证了恢复期越长,静压桩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