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是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我们可以将这种不平衡关系分为两组:一组是某些艺术形式同艺术总体发展上的不平衡,这组不平衡关系与物质生产联系不明显不直接,而应归入艺术生产自身的不平衡关系的范围之内。另一组不平衡关系则是某些艺术形式同物质生产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艺术总体与物质生产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前一组不平衡关系在根本上从属于后一组,或者说建立在后一组不平衡关系的基础上,但是这两种不平衡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各自评判的标准不同,因而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2.
物态化是诗歌常用的语言技巧。《乡间故事》把这种语言技巧化用于小说 ,并以动态性的语言特征 ,强化了小说内容的表现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也深化了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存在论指出艺术生产是一个存在论上的事件,并不是一个主体的事件,存在论在艺术生产的本质、艺术生产的动力及艺术价值等方面,全面深化、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艺术生产的本质是存在显现的过程,艺术生产的动力来自于由混沌向已在变化的精神能量,而艺术价值的产生来自于这一精神能量所形成对存在背景的领悟。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唯物主义文论从“摹仿说”直至“艺术生产论”的历史流变及内在原因作了阐析 ,并对我国近 2 0年来的艺术生产研究作了审视。文章对历来争议较大的“艺术生产概念内涵问题”、“艺术生产论与能动反映说、意识形态论关系问题” ,以及有很大缺憾的“艺术生产论的空间与限度问题”、“艺术生产理论必须指导艺术生产实践问题” ,作了评析 ,发表了自己的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意义是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注意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物化之象是<庄子>一书塑造的独具一格的形象群.全书塑造的物化之象可分为物化物之象,物化人、人化物之象,物人互化之象,它们分别象征、隐喻哲人追求自由、因顺自然、与物冥合的审美旨趣.其形象内涵的深刻性和言说方式的诗意性的完美结合,淡化了物化之象的哲学话题,营构了具有艺术意味的"象思"、"象境",从而突显了其诗学、美学的价值,提出和发展了雄浑、自然、虚静、物化等审美范畴的理论建构,开拓了中国文学艺术的理论领域.  相似文献   

7.
景区的主题设计和表现是景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各种不同的景区主题不同。对于观念、情绪或情感类主题的表现,需要用物态化方式,即用物质来体现主题氛围。以重庆市涪陵区水磨滩水库景区设计为例,对景区主题物态化的方法及营造景区的主题“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构建主题的物态“体系”。  相似文献   

8.
艺术的数智化生产对艺术理论提出了新的难题。从艺术与技术的视角来考查,人工智能的生产不是生成艺术作品的工具与中介,也不是与人类并置的多元主体,而是对人类主体性的悬搁;从艺术与感性的视角来考查,艺术的智能化生产,是剥离掉人类文化语境的对风格的技术性指标的语法性生产;从艺术与应用的视角来考查,艺术的数智化生产是现代科技助推之下形式化审美泛滥的必然结果。艺术数智化生产便于复制、迁移的特性必然会带来文化产业整体水准的提升,但艺术高峰的出现仍然需要依靠一种对待艺术的激情与热爱。  相似文献   

9.
对艺术分类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论证用艺术构成的物质要素对艺术分类的观点,说明其意义在于更能抓住艺术活动的本质特征,有助于艺术理论内在的统一性,有助于使艺术的分类标准细化,有利于艺术创作实践,有助于使艺术理论与其他观念形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的学说属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新形势下西藏地区艺术生产超出了哲学和经济学的范畴,研究西藏地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对于促进西藏地区艺术与经济的融和,从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认为艺术生产受众不仅是艺术消费者,也理当成为艺术生产者,理想的艺术生产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正是艺术追求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艺术产业化时代,艺术市场获得了空前的繁荣。画廊作为一级艺术市场中介,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廊推进艺术家与消费者,传统藏家与资本投资的关系,促进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转换,也进一步促成艺术创作的社会认同和经济效益,扩大了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艺术生产的深刻变化:艺术创作从过去的个体独立行为变成市场中的社会化组织过程;艺术家从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转变为庞大的艺术生产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滋生出了专业的艺术中介人;引发了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置换。  相似文献   

12.
物化是画家的主体和创作对象的客体合而为一的境界,就是物我合一的境界。画家只有进入了物化境界,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赵雪  陈昌 《当代地方科技》2009,(12):51-51,5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生产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马恩也曾多次指出精神生产的重要性以及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精神生产在社会中不仅参与物质生产的过程,而且还在社会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重视精神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两汉书牍文已成为私人交往的一种独立文体。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曹魏文人的书牍文逐步骈化。此后,虽然越来越多的文人用骈体写书牍文,但散体书牍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北魏早期的统治者汉化程度很低,自然不利于书牍文的发展。北朝后期已出现较多的骈体书牍。六朝骈体书牍文主要有两类风格,一类悲凉沉郁,一类潇洒自然。  相似文献   

15.
地黄根区土壤潜在化感物质的GC-MS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GC-MS分析法,研究吸附树脂提取的地黄根区土壤浸提液中化感物质的种类.结果表明,在地黄根区土壤中存在有机酸、醇、酚、醛、酚酸等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被报道是化感物质,地黄根区土壤化感物质种类远多于对照土壤.  相似文献   

16.
阿吉拉姆作为藏族传统戏剧艺术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剧种,在孕育、成型、发展过程中,与扎西雪巴等民间仪式性表演艺术形成互鉴融合的同时,经过跨区域甚至不同民族和族群间的流传,还促成了基于当地风韵的新的戏剧流派或新的戏剧剧种,呈现出同源同态的传承和同源异态的流变以及异源异态的创新等多种样态。  相似文献   

17.
对紫椴苗木抗寒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生物助长剂、速生丰产灵等化控物质对1年生紫椴苗木进行处理,并测定经过不同时间低温处理的苗木叶子的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总蛋白等抗寒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生物助长剂和速生丰产灵显著地提高了苗木体内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总量等的含量,降低了苗木体内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的含量.因此,生物助长剂和速生丰产灵等化控物质具有提高苗木抗寒性的物质基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都从物化现象或异化现象的批判入手来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而且这一批判都与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现象联系在了一起,这并不是说他们的理论没什么区别,相反,他们在异化或物化的理论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不仅包括对象化,也包括异化,并没有区分二者;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异化和物化(即对象化)却有了明确的界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对艺术生产领域的介入,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研究在中国展开了新的问题域即艺术生产论研究的技术转向。技术问题域的艺术生产论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技术与艺术生产关系的宏观思考与阐释;二是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进行技术向度的理论构建;三是立足于当下具体的艺术生产实践,分析数字时代艺术生产的特征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展现出鲜明的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20.
巨桉根系和根系土壤化感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以正己烷作溶剂,用超声浸提巨桉根系及其根系土壤,并用GC—MS检测其成分.用该法鉴定出根系含有烷烃、烯烃、芳香烃、醇、醛、酮、蒽醌、芳香酸酯、含N的萘杂环等9类29种有机成分;根系土壤含有烷烃、烯烃、芳香烃、醇、芳香酸酯、烯酸酯、内酯、氰等8类22种有机成分.证明了根系及其土壤中存在化感物质,表明了化感作用研究有一定的价值;根系和根系土壤中有17个相同化学成分,可推测土壤的这些化感成分可能来自巨桉的根系分泌物,但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