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作家,他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99年,他的小说《耻》为他赢得了标志小说创作成就的英国布克奖。库切作为南非"后殖民"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个具有双重文化品格的作家,南非的本土文化和欧美文化都在他身上留下了烙印,这种独特的文化品格使其小说《耻》表现了与以往文学作品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短篇小说叙事模式实现了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的转变,“五四”作家为实现这种转变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叙事学的特点来看,金圣叹作为我国叙事学的伟大先驱,对叙事文学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节奏与叙事语言作了有益的探讨,很多观点与现代叙事学理论暗合。  相似文献   

4.
叙事研究是作为文学要素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其被应用于教育研究、妇女研究、临床咨询与护理等方面。该文回顾了国外叙事研究的理论成果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新的哲学观——叙事哲学观与个案成长的关系。从叙事治疗的主要内容出发,探讨了叙事咨询师的职责和叙事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对个案成长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丙松 《科技信息》2010,(1):382-382,384
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人称和叙事声音的双重性几个方面探讨了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叙事的存在可谓源远流长,战国以后,中国的叙事艺术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叙事作品。中国古代叙事作品有三种形态:文本叙事、舞台叙事、民间口头叙事。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理论已相当发达,以小说评点、古文评点、《史记》评点为主,形成了叙事理论的框架与主体。当代叙事理论构建应参照西方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8.
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美国作家海明威构建了读者和作品之间的和谐的关系,使其作品在世界文学界中独树一帜。文章试从叙事模式、叙事策略和叙事声音三方面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名作《杀人者》,论述其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9.
作为海明威短篇小说经典的《白象似的群山》情节虽然简单,却充分体现了作者“冰山”文风的特点,在简单的情节之下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空间。但评论界对这篇小说的理解普遍带有道德主义的倾向,认为它是一个可怕的故事。本文从小说的叙事方式、人物的叙事话语以及叙事视角等叙述技巧出发,挖掘了小说文本所创造的多义空间,对以往批评界对小说的纯道德评价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10.
童淑华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2):27-28,30
从叙事角度解读欧·亨利的《最后一片树叶》,文中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综合运用的叙事技巧,叙事意向的正、反发展以及简化的叙事模式,凸现了“底层的温情”、“平凡的高贵”这一叙事主题。  相似文献   

11.
当代小说叙事话语的代际嬗变始于启蒙叙事对十七年小说神话叙事的鼎力反拨,但启蒙叙事这一反神话叙事的话语方式,却逐步演化成了一种以道德神话为内核的新神话叙事。至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启蒙文学的暂时消歇,当代小说的叙事话语又转向了以欲望叙事为突出特征的世俗化叙事。此消彼长之下,世俗化叙事终以构筑身体神话的方式,取代之前的新神话叙事成为了当代小说的叙事主流。但在此历史进程中,启蒙叙事与世俗化叙事的话语博弈,又于90年代中后期催生出了神性写作这一新的小说叙事话语。从神话叙事到新神话叙事,再到世俗化叙事与神性写作,当代小说叙事话语的发展流变,已然自成系统地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12.
《虚土》是刘亮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诗性长篇打破了常规的小说写作方法,叙事策略别具一格。作品中相对独特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语言使小说的主题意蕴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13.
运用叙事学理论考察了叙事情景对新闻真实性的建构,认为在叙事方式上,展示比讲述更显真实;在叙事聚焦上,内部聚焦比外部聚焦显得真实;在叙事人称上,第三人称较第一人称真实。但在电视新闻中则相反。叙事情景是文本在形式上对内容真实性的建构,它形成的是真实感。各种不同的叙事方式、聚焦以及人称的搭配,就形成不同的新闻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4.
沃尔特·司各特的小说《艾凡赫》中运用了许多叙事手法,他们在塑造人物性格、反映作者立场及推动情节发展上起到一定作用。本文从叙事聚焦、叙事时间和叙事逻辑三个方面对沃尔特.司各特的小说《艾凡赫》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作者作为政治保守派的立场,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苦难叙事赋予了墨白的创作以深刻的思想强力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其创作区别于其他作家的重要标志.生命体验与责任感所合成的内在驱动力,二元对象的表象与永恒困境的人性隐喻所构成的叙事内容,悲悯与审视所交织的叙事角度共同建构了墨白独具一格的苦难叙事.对其苦难叙事的总结,既是对作家个体的探索,也涉及当代文学创作与苦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苦难叙事赋予了墨白的创作以深刻的思想强力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其创作区别于其他作家的重要标志。生命体验与责任感所合成的内在驱动力,二元对象的表象与永恒困境的人性隐喻所构成的叙事内容,悲悯与审视所交织的叙事角度共同建构了墨白独具一格的苦难叙事。对其苦难叙事的总结,既是对作家个体的探索,也涉及当代文学创作与苦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左传》的干预叙事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同时采用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2种效果不同的叙述者模式,即为了确保历史叙述的客观性,叙述者在故事中极力"隐身";而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叙述者又以"君子曰"、"仲尼曰"的身份频频露面。为了实现二者的统一,《左传》采取了叙事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杨迪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2):45-46,72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高超的艺术创作,熟练的写作手法将"叙事"与"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他通过多种叙事方式的展开,有利于我们对人物内心情绪进行有效的捕捉;通过巧妙的叙事策略,有利于塑造让人记忆深刻的女性形象;还通过典型的叙事意象的呈现,有利于更深层的挖掘女性群体的特点。这样,他笔下几部主要的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富而富于变化,现实而又不缺乏灵动,将女性的性格、心理、意识等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左传》同时采用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2种效果不同的叙述者模式,即为了确保历史叙述的客观性,叙述者在故事中极力“隐身”;而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叙述者又以“君子曰”、“仲尼曰”的身份频频露面。为了实现二者的统一,《左传》采取了叙事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任趋 《当代地方科技》2010,(23):145-145,157
成长主题一直是西方文学所关注的焦点,但直到近年来成长小说才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先是列出了成长小说的定义,之后文章着重分析了成长小说面临的叙事困境,并通过第一人称叙事角和第三人称叙事角两个方面分析了英美成长小说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