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气臭氧层变化与南亚高压活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亚洲地区 10 0hPa位势高度场及臭氧观测站的臭氧总量资料中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南亚高压移动与大气臭氧总量变化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当臭氧总量由最大距平值开始下降 1个月后 ,南亚高压在 10°N以北 ,15 0°E以西的范围内建立 .臭氧总量继续下降 3~ 4个月后 ,南亚高压出现北跳 ,其中 2 5°~ 33°N ,85°~ 95°E是北跳的一个关键区 .10 0hPa位势高度距平与臭氧距平呈反相关关系 ,且位势高度距平的最大振幅较臭氧距平的最大振幅超前 2~ 3个月出现 .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亚洲地区11个大气臭氧观测站12年(1965—1976)的臭氧总量月平均资料及相应时段里亚洲上空500mb位势高度等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谐波分析等基本方法,初步研究了亚洲上空臭氧含量的某些基本时空变化规律,发现臭氧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上均有明显而确切的经向和纬向差异存在,並指出在30—35°N的纬度带上臭氧分布及变化有异常的跃变现象。  相似文献   

3.
MSR资料中臭氧层演变及恢复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种新的全球臭氧总量再分析(MSR)数据,分析了1978—2008年臭氧总量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发现:全球平均臭氧总量变化在1996年以前主要表现为显著的下降,其后下降趋势变缓,进入WMO所规定臭氧恢复第1阶段的变化模式.前期臭氧下降趋势为-1.037 4×10-4 cm/月,后期减小为-3.750 0×10-6cm/月;1996年以前全球臭氧总量为普遍减少,显著区域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和南半球中高纬度,1996年以后在60°S~30°N间和北美北部及其以东海域出现有大面积的臭氧总量增加的区域,臭氧增加和减少的量均较少;不同地区臭氧总量的变化均不相同,青藏高原为持续减少转为略有增加,赤道西太平洋由基本不变转为增加,南极从急剧减少转为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作者曾经发现,亚洲上空大气臭氧的经向分布与变化在30—35°N的纬度带上有跃变现象存在。本文在着重考虑了以30°N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形热源强迫作用基础上,由描述强迫耗散气流的非线性地转涡度方程出发,采用高截谱的方法,得到一个简单的位势场突变数学模型,并试图以此来解释发生在亚洲一些地区上空的大气臭氧含量及变化的经向分布不连续现象。  相似文献   

5.
采用交叉谱分析方法,通过年全球平均的大气臭氧总量和10.7cm大阳通量两时间序列的对比分析发现,大气臭氧的短期变化和大阳自转活动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关关系:大气臭氧准27天周期变化和太阳10.7cm辐射通量之间存在约140°的位相差,落后时间为10.2天.//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在云南丽江(26°52′N,100°13′E)和勐腊(21°29′N,101°34′E)两地分别对以254nm和297nm为中心波长的太阳紫外辐射作了地面观测.观测时间为1999年7月~2000年5月.本文分析了两地紫外辐射的时空变化并初步讨论了与云量、臭氧总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97nm波段的紫外辐射夏季强,冬季弱,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丽江地区的紫外辐射在同一云量条件下高于勐腊地区,这可能是由海拔高度的差异引起.云量对两地的紫外辐射变化有强烈的影响,而当剔除云量、季节和随机变化等影响因素后,紫外辐射和臭氧总量呈现出了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1969—1972年19个大地磁暴时的F_2层骚扰,发现30°N-42°N和43°N-50°N这两个地磁纬圈上的F_2骚扰暴时变化,相当好地遵循地磁暴的赤道D_(st)变化。探讨了从局地地磁资料中提取暴时分量以代替D_(st)的可能性。分析表明,局地地磁资料通过滤波处理是有可能分离出类似于D_(st)的暴时分量的,它在予测F_2层对地磁的响应方面与D_(st)也是等效的。最后理论分析表明,赤道环电流粒子可能加热亚极光带的热层,贡献于引起中纬F_2骚扰的暴环流,从而解释了D_(st)和D_(st)(△f_0F_2)的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8.
昆明地区臭氧总量与气温间变化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因子分析和谱分析方法运用于大气臭氧与气温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中,通过计算得到了影响昆明地区臭氧总量和气温状态变化的主因子,揭示了臭氧总量与气温各自存在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位相关系,其结果为认识大气臭氧和气温这间变化的气候效应关系提供了一些事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继文献[1]的研究之后,进一步对大气臭氧层活动与东亚大气环流及天气季节转换之间的关系所作的探讨。我们从天气和动力上简要阐述了大气环流与臭氧层活动的一般关系、对东亚上空的臭氧总量分布和季节变化。臭氧层活动与东亚天气季节转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付臭氧总量变化与自然天气季节转换资料作了初步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东亚上字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在纬向和经向上存在着差异。东亚西部中高纬地区上空的臭氧层变化与东亚季节转换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青海瓦里关山地区大气过氧化氢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7月和1997年1月两次在青海省瓦里关山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36°17′N,100°54′E,海拔3810m)对H 2 O 2 和地面臭氧进行了同步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大气中H 2 O 2 的体积混合比范围为(0.5~4.0)×10 -9 ,平均为1.8×10 -9 ,而冬季仅为0.1×10 -9 左右.夏季在局地环流作用下的地表沉降对大气中H 2 O 2 含量的日变化具有明显影响,夜间大气中H 2 O 2 含量较高,当地时上午10时前后为最低.大气中H 2 O 2 和地面臭氧含量的日变化规律接近一致.  相似文献   

11.
熵理论研究的进展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明了在超晶格中电子透射共振的机理,并将它与晶格中电子共振散射作了详细的比较,其理论计算的结果对超晶格某些原子层和分子层以及极薄的半导体层结构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并为设计一种新型的放大率很高的量子放大器——透射共振量子放大器提供了理论计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浆液输送时阻力与动力的匹配,泥浆灌注后在采空区中的分布以及浆材对泥浆分布的影响等方面对黄泥灌浆效率不高、防火效果不好进行了分析。得出要提高灌浆的效率必须有合理的动力与阻力匹配,要提高灌浆的效果,就必须在保证浆材质量的前提下,以合理的灌浆方式和合理的灌浆量来保证灌浆质量,从而达到灌浆应具有的效果。图3,表1,参1。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企业情报信息概念的确立,阐述了企业情报信息的流向和内容,以及在产生企业情报信息时的随机性和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情报信息竞争性特有的形式和含义,提出了如何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无序的情报信息有序化,和在获取企业情报信息激烈的竞争中及时掌握有用的企业情报信息。进而讨论了建立企业情报信息系统,全方位地搜集企业内,外部的情报信息,使企业情报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它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弹塑性圆棒的颈缩,材料被认为是可压缩的。运用有限变形理论。获得了分岔荷载。  相似文献   

16.
西河位于南充市西郊,是嘉陵江的一条支流,近几年来,由于缺乏管理,污染极其严重。为综合治理西河,我们对河岸陆生维管植物及其生境进行了调查,并进而提出了对河岸治理的相应措施,供治理西河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体操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编制相似技术动作教学程序,把要学习和掌握的动作技能置于教师的控制下,使教学过程的顺序性、经济性、实效性均达到最佳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元素周期系中,各元素的结构分析,很方便地找到了对元素的不规则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脉冲星的周期变化与地壳运动的关系,指出:(1)由地震引起的板块运动和板内运动会影响观测到的脉冲星的脉冲周期的变率,特别是一些周期变率较小的脉冲星,这种影响将产生显著的观测效应;(2)分析现代脉冲星的观测资料,有助于研究板块结构,板块运动和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对照非旋转原点天球参考和地球参考系的转换方法,并和经典方法进行了比较。两种转换方法在数值上基本是一致的,但新的转换方法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它在概念上和实用上更简单,同时指出用甚长基线干涉观测确定地球定向参数的归算中,使用新的转换方法将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