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扬子鳄臭腺细胞分泌颗粒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还对扬子鳄两种臭腺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环毛属(Pheretima)是我国常见的和优势的属,其中大多数的种类具有发达的前列腺,该腺属于雄性生殖器。威廉环毛蚓的前列腺由小叶组成,每小叶内有一至几个分泌小管。前列腺腺细胞及其核的形态多样。腺细胞的分泌功能旺盛,在细胞质中有很多分泌颗粒、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前列腺腺细胞中的分泌颗粒与蚯蚓精子的营养和活动有关,可能与其成熟的程度也有关。前列腺的分泌活动可能还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生殖季节里比较旺盛。  相似文献   

3.
大鼠Harderian腺中卟啉的释放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鼠Harderian腺存在大量卟啉洒物质。分离细胞抽提物的荧光激发、发射光谱与标准原卟啉Ⅳ几乎完全重叠,说明大部分卟啉是原卟啉Ⅳ。荧光显微镜下分离的细胞发出很强的红色荧光,在分泌颗粒间隙荧光较分泌颗粒处更强,胆囊收缩素8肽(CCK-8)、乌拉胆碱(Beth)皆不以刺激卟啉向胞外的释放。这些结果说明,Harderian腺细胞向胞外释放卟啉不是通过胞吐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Carnoy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PAS反应、RNA反应,对无蹼壁虎消化道的组织学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表明:其消化道由同心圆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绒毛发达,绒毛的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消化腺为分枝管状腺.PAS反应显示柱状细胞纹状缘,杯状细胞和腺细胞呈强阳性,与分泌的粘多糖有关.RNA反应显示腺细胞呈强阳性,与腺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扬子鳄消化系统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扬子鳄消化道和消化腺的胚胎发育、形态结构及有关功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获得如下一些结论:(1)在胚前发育中,消化道壁的分层具特定的时空顺序,即按照粘膜上皮和固有膜、粘膜下层和环肌层、斜肌或(和)纵肌层的先后次序出现.消化道上皮细胞的特征及其在个体发育中复杂的演变过程可能与其进化历程、消化道的伸长和胚后期食性有关.(2)扬子鳄消化道接受植物性神经--胆碱能纤维的支配,同时本身具有多种内分泌细胞,参与消化活动的调节.(3)扬子鳄舌腺被认为具有泌盐和分泌粘液两种作用,在胚前和胚后期均发现有大型和小型两种舌腺的存在.(4)扬子鳄肝脏由早期胚胎前肠门边缘内陷的内胚层上皮和脏壁中胚层组织共同发育形成.发现胚胎期肝细胞在孵育第30天(约29℃孵育温度)已具备糖类和脂类等物质代谢机能.胚后期肝细胞中脂滴数量比胚前期显著减少.(5)扬子鳄胰腺属于由低等向高等进化的原始类型.在胚前和胚后期,胰腺内分泌细胞大多数分散分布,少数成群分布,未能检测出胰岛素分泌阳性细胞(B细胞) ,这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眼柄的神经分泌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中国对虾眼柄神经分泌结构特征。眼柄神经分泌结构由神经分泌细胞和窦腺两部分组成。依据细胞及其核直径和细胞质特征等将神经分泌细胞分为6种类型,它们多以集群方式分布,少数则分布较为分散。窦腺位于眼柄视神经节内髓外侧,呈椭圆囊状。依据神经分泌细胞轴突末梢直径和其内颗粒特征将窦腺内轴突末梢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慈姑雌花蜜腺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蜡切片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慈姑雌花蜜腺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慈姑雌花蜜腺不很发达,无明显的成形蜜腺,仅存在腺细胞及分泌道,腺细胞位于最外(最下)轮雌蕊基部的花托表面,由腺细胞构成腺表皮,属于花托蜜腺.它仅有一层分泌表皮(腺表皮)而未分化出特殊的产蜜组织,又属于非结构蜜腺.腺表皮由一层近方形的大型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厚,细胞核大,内含丰富多糖类物质.根据其蜜腺的位置及结构,可以推测其蜜腺可能是由花的雄蕊退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黄螟的性外激素分泌腺显微及超微结构的研究。用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黄螟性外激素分泌腺,见腺体位于腹部第8节及第9节节间膜的背部,外形是一个折叠成囊状的结构,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腺体对外有一裂缝状开口。腺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到深,浅色二种类型,腺细胞的顶端覆盖着深色的上表皮及浅色的下表皮,性外激素分泌颗粒群集在细胞的上端及基部,分、泌颗粒之间有许多腺粒体。核近似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上分布着许多异染色质。细胞基部与基底膜相连。腹部第9节上的刚毛及腺体两侧的两条垂直光滑沟道,均有助于激素的扩散。  相似文献   

9.
徐杨 《大自然》2010,(2):56-57
在全球23种鳄中,扬子鳄是日前仅存的两种淡水鳄之一,体长约1.5-2米。扬子鳄曾与恐龙共同生活在2亿年前的中生代。恐龙灭绝后,作为恐龙家族一个分支的扬子鳄却奇迹般地一直繁衍到今天。  相似文献   

10.
孙守慧  高其康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1):1331-1335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胶体金定位和ELISA检测技术对野蚕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寄主识别利它素的合成、分泌及传递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在野桑蚕和家蚕雌蛾性附腺分泌部分泌细胞中的内质网上合成,在Golgi体上修饰后,经过分泌颗粒的浓缩与传递,被贮液囊周围的微绒毛吸收,通过分泌细胞腺腔分枝到分泌部腺腔中,再由分泌部腺腔逐渐汇聚到管状的贮存部腺腔中,在雌蛾产卵时,分泌到中输卵管,涂布于卵的表面,随之产出体外.  相似文献   

11.
扬子鳄Sox基因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人SRY基因HMG-box保守区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扩增了扬子鳄的Sox基因,并进行了SSCP分析,结果显示扬子鳄Sox基因的扩增片段与人SRY基因扩增片断大小相同,为220bp左右;且雌雄个体间该基因片段的单链迁移率无差异,而与人的有较大差异,本研究为扬子鳄的性别决定机制的探讨及Sox基因的进化保守性分析提供分子资料。  相似文献   

12.
扬子鳄胚胎味蕾发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例不同时期的扬子鳄胚胎中观察了味蕾的形态发生及细胞分化过程。孵化至第48天,部分舌乳头上皮的基部出现味蕾原基。第52天味蕾体积增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第56天部分味蕾出现味孔,味蕾细胞出现基细胞、支持细胞和味觉细胞的分化。第62天味蕾的味孔均形成,部分味孔扩大,味毛增多并伸出味孔外。味觉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其细胞核内的异染色质及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均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3.
扬子鳄胚胎十二指肠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18例不同时间扬子鳄胚胎十二指肠的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10天十二指肠出现形态分化。16天,上皮细胞增殖为3 ̄4层,.肠腔扩大.30天,上皮局部出现突起,多具2层细胞。34天,间充质已分化为固有膜、粘膜下层、环行肌层及纵行肌层,环行肌层较厚,平均约为28μm。40天,上皮为单层柱状,纹状缘明显,开始出现原始小肠腺。52天,杯状细胞较多。62天,各层结构与成体时相似;扫描电镜下观察,绒毛为指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16例不同时间的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胚胎背部皮肤及鳞甲的形态和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20天,来自胚胎中胚层生皮节的间充质细胞开始向有皮下迁移,表皮仅具周皮层与生发层两层细胞,第28天背部鳞片开始明显,左右鳞片之间出现很浅的鳞间沟,前后鳞片交界处的原始表皮,真皮层开始向外突出形成鳞甲原基,第34天鳞甲原基突出伸长,第40天背鳞的纵嵴明显,第34-50天中,鳞甲后级基  相似文献   

15.
扬子鳄胚胎食管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12例不同时间的扬子鳄胚胎中食管的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10天食管从前肠中出现形态分化,之后,中胚层间充质细胞逐渐向食管上皮周围聚集。第24天粘膜下层及环行肌层出现。第40天纵行肌层开始形成。第50天以后粘膜肌及固有膜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大袋蛾性信息素腺细胞的超微结构。每个腺细胞具有一个表皮孔和一个由微绒毛围成的端器,但是没有导管细胞,也没有真正的表皮导管。腺细胞上方的表皮显然是由间细胞分泌形成的。腺细胞的分泌物从端器中经表皮孔而排到体外,所以这进一步证实了大袋蛾的性信息素腺细胞是一类新型的昆虫表皮腺细胞。基于各种昆虫表皮腺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还讨论了昆虫表皮腺细胞的可能的进化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发初孵扬子锷胃粘膜表面及胃腺的形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胃贲门具11-13个贲门瓣,贲门区及幽门及粘膜上皮凹稀而浅,胃体冲皮凹陷密而深,排列很规则。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来自4个不同地点(包括安徽宣城野生和饲养种群、浙江长兴的饲养种群及在美国的饲养种群)的64个扬子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结果共检测出4个单倍型共3个变异位点,与龟类、鸟类、哺乳类及其它鳄类相比较,反央出扬子鳄线粒体区的序列变异性很低.在此基础上,对扬子鳄遗传保护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扬子鳄幼鳄身体量度间的回归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鳄头部和躯干随年龄增加按一定比速增长.据目前研究,躯干和头部长度之间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扬子鳄幼体的4个身体量度数据和14个头部形态学参数被测量和记录下来.头部量度与身体量度间的数学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提取出来.体重值采取log转化,再与体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直线方程.回归方程为由头部参数来估计出扬子鳄幼体体长与体重等数据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野生扬子鳄栖息地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11月,作者在皖南地区对扬子鳄栖息地进行了质量评估,主要是对现有野生鳄的栖息地以及曾经有鳄分布的栖息地共20样点土壤中的Cd、Pb、Zn、Cu、Fe、Ca、Mg等7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对重金属元素的数据分析,采用我国土壤元素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每个样点的污染程度以多因子评价指数为指标,发现曾经有鳄分布的样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较其它样地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高,野生扬子鳄对于栖息地的无机环境是有一定的依赖性的,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但影响了野生扬子鳄的生物环境,也影响和改变了野生扬子鳄的无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