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重心计算方法,利用福州各县市1988-2009年年末人口、经济等数据,计算出福州市各年人口、GDP、产业重心坐标、迁移方向及移动距离,定量地表示这一时期人口、经济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性,人口重心总体向东南缓慢移动,经济重心有明显向东南方向迁移的趋势,且经济重心迁移的幅度远远大于人口重心.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第二、第三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与经济重心相近,第一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则表现为较不规则.  相似文献   

2.
人口密度是由人口组成的具有连续分布特征的动态系统,是人口集团作用空间的存在形式。人口密度场地图是反映人口连续分布特征的地图,人口密度等值线是表示人口密度场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人口密度场图的特点和编制意义的基础上,以宝鸡市为例,采用加权圆法编制了宝鸡市人口密度场地图,并且阐明了与人口密度场地图编制有关的诸如加权圆半权及权系数的确定、控制点的布局、人口密度高度带的选择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支撑剂嵌入岩石定量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裂缝闭合后存在支撑剂嵌入现象,在高闭合压力、软地层中尤为显著,支撑剂嵌入导致裂缝缝宽减小、导流能力降低、压后增产效果差。通过微元受力分析确定裂缝岩石面在支撑剂作用下的变形量,各微元弹性变形弹力之和即单颗粒支撑剂在闭合压力下承受的压力,叠加微元变形弹力建立支撑剂嵌入深度定量计算模型,为定量分析支撑剂嵌入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并分析了闭合压力、支撑剂粒径、岩石杨氏模量对支撑剂嵌入的影响,对于优化压裂设计、提高压裂改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引入重心模型、相关分析、熵权法等研究方法,以四川省的21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川省的人口与经济数据,综合分析经济视角下四川省人口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研究发现:2010-2020年四川省人口重心呈向西移动的趋势;市域尺度上,人口密度存在空间自相关;人口性别比呈下降的趋势,城镇人口比重呈上升的趋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在波动中下降。经济重心总体呈向东北移动的趋势,均位于成都市,可见成都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较稳定,经济体具有保持原有状态的“惰性”。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资源聚集,形成典型的“增长极”,人口流动量、人口规模、人口增长量相对较大,是典型的人口与经济活跃区,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的状态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目前对于运动矢量分析还较笼统的现状,获得对运动矢量场更为直观和定量的分析,运用贝叶斯定理,设计一种新型的基于运动矢量后验概率计算的矢量可靠性分析算法.利用贝叶斯理论中关于决策分析的思想,结合视频信号的特点和相关理论,计算运动矢量的后验概率,作为对矢量可靠性判断的依据,并据此优化运动补偿策略,提高去隔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法对运动矢量场进行分析,可得出对运动估计算法客观定量的分析结果,同时有助于矢量类去隔行算法的改进.运动矢量可靠性分析方法增强了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的可分析性,有助提高运动补偿算法的鲁棒性和高质量地重建图像.  相似文献   

6.
针对普通汽车照明用灯水平线光源长度优化问题,应用空间几何光学、圆锥曲线数学模型、空间矢量合成以及微元化理论,得出了车灯水平线光源长度优化问题的基本理论模型以及解决方案,即利用光照测试屏上特殊点累积光强度比求取水平线光源长度的新方法,经计算得出,车灯前方25m、照射宽度约10m的范围,符合实际要求,具有经济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电热隧道窑温场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辐射原理,采用热平衡法对电热隧道窑的高温恒温区温场进行了分析和模拟.计算中将发热棒分解为无数微元发热面与烧结体进行热交换,依据辐射强度定律,建立了烧结体接收能量的数学模型,并用计算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依据模拟结果来优化硅碳棒的排布,可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进而可以获得分布均匀的恒温区温场.计算结果已在窑炉设计中应用,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重心模型引入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演变的研究当中,计算了1996-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心并分析了其演变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和定量研究总结了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重心16年来快速向东南方向移动,逐渐偏离我国几何中心;我国科技创新重心与高技术产业重心、经济重心和研发投入重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科技资源的空间集聚、科技创新环境是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生成是社会发展中综合因素促成的结果.从被同人学者所忽略的人口密度与生产方式即经济形态的关系来论证,中国从战国以来就已经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国家;正是这种人口密度大的状况,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没有走西欧封建社会那种领主制下的大庄园经济的道路,而是走了中国独特的地主制下的小农户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藏、青、川、甘、滇的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与GDP数据,利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空间探索性分析技术,分析了2000年、2005年、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联性及动态变化,探讨人口格局与经济格局的空间一致性,对各地市州经济与人口耦合性进行等级划分并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在2000—2010年间整体上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偏离程度在缩小,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相对等级变动不大,青藏高原区2000—2010年间人口、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有所提高,但人口与经济耦合性未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长治市2003年~2012年统计年鉴,通过文献法、统计法、分析与综合法、制图法得出并分析了长治市2003~2012年各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数据.首先通过长治市及其各地区2003年~2012年人口总数分布、人口密度、人口经济密度得出了长治市2003年~2012年的人口分布概况;其次,通过人口—经济地理联系率、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度指数研究方法得出了长治市经济—人口的协调程度.第三,分析了长治市经济—人口不协调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粤东地区1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选取粤东地区1990、2000、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分别计算各区县的老年人口系数、老年负担系数和老年人口密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人口重心模型,对粤东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试图从空间视角丰富对人口老龄化区域特征和差异的认识,并为人口优化措施提供参考性的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粤东地区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初期;粤东地区老年人口分布不均,各区县差异显著;老年人口分布重心呈现向东北推移的趋势;老年人口分布表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高值集聚区分布在粤东地区东北部的区县,低值集聚区出现在粤东地区南部的区县.  相似文献   

13.
应用累积展开方法,我们解析地计算了格点Z(2)规范场-Higgs场和Z(4)规范场-Higgs场定模耦合系统的相结构,这一计算分别精确到累积展开的第四级和第三级,所得结果和MonteCarlo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应用累积展开方法,我们解析地计算了格点Z(2)规范场-Higgs场和Z(4)规范场-Higgs场定模耦合系统的相结构,这一计算分别精确到累积展开的第四级和第三级,所得结果和MonteCarlo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秭归县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县域复合大系统中各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复合大系统分解为产业经济子系统、自然资源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人口子系统。在确立衡量县域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基础上,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运用多指标层次法建立了秭归县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扩散型、自适应加权的矢量中值滤波器(PAWVM),用于对三维递归搜索(3-D RS)块估计算法产生的矢量场进行调整。该滤波器将前一步估计中所采用的块分解为4个小块以精确地估计物体边界处的运动,并沿扫描方向扩散改进后的矢量;在考虑矢量场本身平滑性的同时,利用各候选矢量的匹配误差,通过一个无特征区域开关进一步控制各矢量权值的计算,提高了反映真实运动的矢量扩散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更好地平衡了运动矢量场的一致性和最终的预测误差,使矢量场更接近真实的物体运动。  相似文献   

17.
箱式电热炉温场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热辐射原理,采用热平衡法对箱式电热炉炉内温场进行了分析与模拟,计算中将发热硅碳棒分解为无数微元发热面与烧结制品进行辐射换热,依据辐射强度定律,计算了硅碳棒对烧结品辐射的能量,同时,考虑了炉膛内壁对烧结制品的影响;通过对表面间辐射角系数的计算,进而得出炉膛内壁对烧结品辐射的能量;建立了烧结体接收能量的数学模型,并用计算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依据模拟结果来优化硅碳棒的分布,可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进而可以获得分布均匀的炉内温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格网生成方法的山东省人口密度空问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先进的格网生成技术,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因子和陆地数字高程(DEM)、陆地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等自然因子相结合,通过模型的反演,模拟某一时期的山东省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状况。这种模型反演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按行政区界线统计人口密度的方法,改为按照均匀分布、规则大小的格点单元来计算人口密度,丰富了获取人口密度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格网生成方法的山东省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先进的格网生成技术 ,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因子和陆地数字高程 (DEM)、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等自然因子相结合 ,通过模型的反演 ,模拟某一时期的山东省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状况 .这种模型反演的方法 ,突破了传统的按行政区界线统计人口密度的方法 ,改为按照均匀分布、规则大小的格点单元来计算人口密度 ,丰富了获取人口密度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地形条件对广东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进行最佳计算单元的计算分析,提取广东省地形起伏度;利用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进行人口和经济空间化建模,生成人口和经济密度图;在系统分析地形起伏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统计分析方法定量揭示广东省地形起伏度与人口、经济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广东省地形起伏度总体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其空间分布与海拔、坡度2个地形因子呈较强正相关,地形起伏度区域面积占比呈现较强的地形梯度效应。(2)采用自然间断点法划分人口稀疏区与密集区,进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的人口空间化建模,其模拟精度更高。(3)与其他地形因子相比,地形起伏度对人口、经济的影响更强,与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对经济密度的影响更大。(4)人口和经济均呈现向地形起伏度低值区集聚的现象,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