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上古经典名著《论语》一书的"按断复句"共有224个,这大量的数字表明,按断复句作为复句的一个种类,在上古汉语中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按断复句在《论语》中大量存在,是有特定的语言环境的。《论语》中按断复句有六项内在规律:判断句作断语;叙述句作断语;描写句作断语;反问句作断语;感叹句作断语;复句作断语。  相似文献   

2.
《论语》格言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勰在《文心雕龙·征圣》中评价《论语》的艺术特征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的确,孔子的思想,《论语》的精华,多在其只言片语、微言大义的格言警句之中。《论语》格言数量之丰赡,蕴涵哲理之深邃,修辞艺术之精美,不仅在诸子中独树一帜,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化典籍中也是大放异彩而弥足珍贵的。《论语》警句艺术,是"有德者必有言"的不朽典范,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修辞理论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殆"共出现四次,都是"危险"之意。"殆"字解释为"疑惑"、"困乏"、"有害"等是不妥当的。考释词义要注重语言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4.
《论语》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著作,其书名中的“论”字有作“伦理”解、“编纂”解、“讨论议论”解、“把有序的言说编次成佚”解、“讨论编次”解、“选择”解、“讨论解释”解等,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根据《论语》的性质、内容和体例,其中的“编纂”义是最为恰当的。  相似文献   

5.
《论语》成语是在《论语》中能够找到明确来历和出处的汉语成语。《论语》成语以其特有的语言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被频繁、广泛地使用。《论语》成语具有文言性、人文性、历时性、创造性和经济性等特征,它用最简洁的语码承载着最丰富的信息,能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减少认知耗损,达到言简意赅、事半功倍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语文》1983年第5期载有《论语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正义》一文(以下称原文),看题目当是对《论语·述而》此章别提出新解。因为古今解《论语》者至多,而此书又为旧时读得最普遍的古籍很重要的一部。清朝汉学家著群经新疏,刘宝楠、恭冕父子的《论语正义》就是较早作成的一种。现在再专对这章作“正义”一定是  相似文献   

7.
张敏 《科技信息》2011,(28):131-131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达到"以言行事",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有些老师过分关注语言意义,忽略了语言形式。但语言形式和意义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要在任务型教学中关注语言形式,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关注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8.
语言动态顺应论可从文化的多维度视角阐释《论语》不同时期英译本的差异.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通过对辜鸿铭和安乐哲的《论语》两译本进行了对比,认为辜鸿铭是顺应其传播儒家文化并得到西方尊重的目的而采用"归化"策略;安乐哲则是顺应文化平等尊重、相互融合的背景而采用"异化"策略.二者的译介实质都是文化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文艺争鸣,思想自由,儒、墨、道、法各家形成自己的言论。《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它是儒家经典的代表,它具有深入浅出的风格,它的语言凝练简洁,深入简出,微言大义;它的内涵丰富,对人生的感悟涵盖面广,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论语》的这种特色跟孔子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成长背景与人生经历、阅历相关。  相似文献   

10.
孙双双 《科技信息》2010,(17):I0262-I0262
《论语》是一部常读常新的经典著作。本文从训诂学、语法学的角度,对《论语·雍也》和《论语·子罕》中的两则记录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说解,同时加入语义的照应和上下文的衔接来处理,以求得更加合理的理解,使文义畅通、词顺字安。  相似文献   

11.
《潍坊学院学报》2019,(4):61-63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洪堡特从人类学及民族学角度对语言进行了独特的哲学思考,提出了"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语言是内蕴形式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等语言哲学观点。本文试图从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出发,分析探讨《易经》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历代研究《论语》的著作为数众多,这些《论语》学著作,共同构成了一部蔚为壮观的《论语》学史。通过整理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论语》学著作,可以深化对《论语》的研究,使人们洞察学术的发展轨迹,也可以“为其他学术开一条便利的途径。”但是,直到今天,国内还没有一部相当规模的《论语》学史的研究力作出现。唐明贵先生的《〈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下文简称《论语学》)适时而作,弥补了这一学术上的缺憾。但是正如赵伯雄先生在其《春秋学史·序》(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叹言:“就当时学界一般的研究状…  相似文献   

13.
《论语》记述了孔子学说的思想核心,因其文辞简约,微言大义,后世解读歧义纷呈,有时甚至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这既损坏了语言的内在规定性,也损坏了孔子学说的严肃性。明确《论语》的语境状态,并按照确定的语境来解读,对于回复到经典的原意,避免随意为解,主观臆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东林 《科技信息》2007,(20):12-12,46
一部《论语》,注家蜂起,仁智之见在所难免,后人各是其是,或另有所见,作出新解。本文尽目力所及,对语文教材中的十则《论语》注释给以补释,并列出歧解,以开阔思路,便于琢磨众解所长。  相似文献   

15.
就我国20世纪前半叶有关语言起源之研究言,汤炳正先生的成果是最值得珍视的。迄今,这仍为本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创获之一。首先,其在《语言起源之商榷》一文中提出了"容态语"与"声感语"等极具深度之说;其次,其《原"名"》一文将语言起源中影响最大之"手势说"往前推进了一大步。然遗憾的是,这一异常珍贵之研究成果,由于种种原因,尚远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问题是,就解"语言之起源"这一世界性的难题言,汤先生的研究有着其难以替代的独特之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当代影响最为深广的《论语》注本,注释简明扼要而不乏考证,翻译直白明确而不乏灵活,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便利,对《论语》和儒家文化在当代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孔子的时代距今已2500余年,因而历代对《论语》中词语的解释时有见仁见智之处。就《论语·学而》中的"贤贤易色"、《论语·为政》中的"父母唯其疾之忧"的阐释,拟与《论语译注》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此文是继“《论语》语言智慧类译”之后的另一篇关于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研究论文。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中简要介绍了孔子作为古代大教育家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而在教育哲学、教育对象与作用、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师修养与教学原则、方法、过程、态度等方面对《论语》简作探讨;第二、三两部分把《论语》中所含学习理念和教育理念的原文附以理雅各英译文和杨伯峻白话译文逐条对照录出;第四部分对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系统对《论语》中的双音词的结构进行了分类论证,探讨了双音词在中的表意功能,阐述了《论语》中的双音词在我国语言发展史上的作用,认为《论语》中双音词对于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此文是继“《论语》语言智慧类译”之后的另一篇关于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研究论文.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中简要介绍了孔子作为古代大教育家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而在教育哲学、教育对象与作用、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师修养与教学原则、方法、过程、态度等方面对《论语》简作探讨;第二、三两部分把《论语》中所含学习理念和教育理念的原文附以理雅各英译文和杨伯峻白话译文逐条对照录出;第四部分对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张九成《孟子传》被誉为其儒家思想最为醇厚的作品。考察了《孟子传》一书的流传及版本,并从君臣观入手,分析了张九成的解经特点。张九成倾十数年之力注释《孟子》,不拘于笺诂文句,而是采取"以意逆志""以时考之"的解经方法,意在探求孟子深意,并借孟子阐发理学思想。《孟子传》的注释独具特色,既有宋代理学家重于义理阐发的特点,又自觉地贯彻和强调自己的注释方法,并且时时回应着宋代以来学者对《孟子》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