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库切小说的一个根本的主题就是关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实施以来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变化。就像库切想要通过题目直白地传达的信息一样,《内陆深处》就是国家的中心,也是一个国家本质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想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传达对殖民时代南非的种族关系的深刻认识。从《内陆深处》中主人公玛格达与父亲性格变化过程,可以看到殖民不仅给被殖民者带来了身心的伤害,同时也造成了殖民者自身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2.
张勇 《潍坊学院学报》2006,6(5):111-114
作为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于自我身份的一种困惑,他试图摆脱与南非殖民体系相联系的一切特征,体现在文本的操作上,他把性别叙事作为实现这种企图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从身体言说与性之颠覆、父的缺位与阉割情结、性别叙事的弱势化三个方面出发,试析库切的文体叙事策略,认为库切通过颠覆男性权威,一方面实现了自己与南非殖民身份的象征性脱离,另一方面对南非殖民历史和帝国权威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南非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上残存的最顽固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堡垒,决不是偶然的。人们欲了解它的今天,须知道它的昨天。西德著名记者和作家亨·耶内克笔下的《白人老爷》正是一本有助于人们了解南非历史的书。它1976年在西德《明星》画报上连载时,曾引起强烈的反响。《白人老爷》描述了南非从1652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到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沧桑。故事是从一支由荷兰三桅帆船组成的小舰队在非洲南陲建立殖民地开始的。作者用文学语言和记者笔法,把南非黑人和白人殖民者冲突的起源和历史层层剥开,真实地展现了主人变为奴隶、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后殖民理论对当代南非著名作家库切在1999年发表的并同时获得布克奖的小说《耻》和2005年才出版的并在当年就获得布克奖提名的小说《慢人》进行研究,指出在《耻》中体现了作者对于在后殖民国家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初步理想,而在《慢人》中则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在后殖民国家中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理想的最终实现。因而从《耻》到《慢人》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体现了作者在自我心灵上的一次和谐之旅。  相似文献   

5.
身处南非,会感到语言交流有很多有趣现象。有的人可以使用多种语言,如祖鲁语、柯萨语、英语和阿非利加语,这是语言和文化的多元现象。但同时,也有一些人只会一种语言,如只会英语或柯萨语,这又反映了文化和语言的隔阂和局限。从南非语言的构成及其演变,可以了解南非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列强对南非的殖民史。由于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南非的相继殖民统治和争夺,南非也就成了多种语言共存和互相影响的一种多元文化并存的珍贵环境,成了一个学  相似文献   

6.
罗姆   《科技潮》2000,(6):86-87
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期间,人们对殖民历史纷纷提出质疑。在此之前。殖民主义大国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似乎“忘记”了这样一个铁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随着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完结,南非白人以往所享受的特权也随之废除。白人在法律上处于和黑人平等竞争的地位。这种变革对白人资本财团没有太大的冲击,但是对于下层白人的生活则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南非大城市街头时常可见乞讨的白人,引起人们对穷白人问题的议论。早期穷白人来自布尔人南非穷白人问题并非始于政治变革后的今天,而是出现在19世纪中叶。这与南非独特的历史和社会结构有关。1652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开普半岛南端,开始了白人种族主义者统治南非的300多年历史。19世纪初英国加入了对南非的殖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企盼的南非历史上的庄严时刻到来了。4月26日午夜25点59分,象征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南非旧国旗降下,标志着南非新时代的南非新国旗在27日凌晨。点01分升起。曼德拉领导的非洲人国民大会在史无前例的南非全民大选中以压倒优势赢得胜利.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终于成为历史.南非开始迈上种族平等的发展道路. 黑人:终于赢得自由南非的这次所有种族参  相似文献   

9.
7月中旬在开罗举行的第二次非洲国家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决议,要求各国对南非和葡萄牙实行抵制。会议决定成立两个事务局,一个负责协调各国的行动,对南非实行有效的抵制;一个负责协调各国的合作,抵制葡萄牙。非洲国家把抵制南非白人种族主义者和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当作是对向未独立的非洲国家人民斗争的有力支援。在1963年5月第一次非洲国家首脑会议以前,加纳等国家,就已对南非和葡萄牙实行抵制。第一次非洲国家首脑会议以后,许多非洲国家进一步采取抵制措施。自1963年5月以来,对南非殖民当局和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进行抵制斗争的情况如下: (一)断绝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或禁止南非和葡萄牙籍公民入境。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几内亚、马尔加什、摩洛哥、  相似文献   

10.
小知识     
津巴布韦和赞比亚读者来信问:“津巴布韦和赞比亚是什么地方?”津巴布韦(Zimbabwe)和赞比亚(Zambia)是中非的南罗德西亚和北罗得西亚新改的名称。这是当地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的具体表现。十九世纪末叶,英国的老牌殖民主义者西塞尔·约翰·罗得斯(Cecil John Rhodes,1853—1902年),以南非为基地,以他所创办的英国南非公司的武力为资本,兼用政治欺骗和武力镇压的手段,向中非进行殖民扩张,先后占领了三比西河流域南、北的广大地区。基本上完成占领后,英国政府便把这两个地区授予英国南非公司统治,并分别于1895年和1911年把罗得斯这个殖民冒险家的丑恶姓氏强加于三  相似文献   

11.
《战争和人》是王火对亲历过的抗战生活进行了长达40年的沉淀和反刍后才创作出来的鸿篇巨制。作品通过童霜威这个国民党的中间派,在抗战期间终于转变为国民党的左派的坎坷人生道路和艰难思想历程,形象地说明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必然失败,腐朽的国民党政权必然崩溃,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必然诞生的历史发展趋势。作品由于既深入地挖掘了人物转变的内因,又全面地表现了人物转变的外因,还充分地展示了人物转变的过程,也即历史地描写出人物的具体人性,因而成功地塑造了童霜威“这一个”人们“熟悉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改革小说”正面响应了文学现代性的要求,反映了中华民族迫切现代化的呼唤。其发展经历了初期的物质现代化转向人内心现代性的追求;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逐渐深入的时候,改革小说却出现停顿。探索这段时间里它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为文学发展提供一个参考。现代性的复杂与多元,要求“改革小说”既要适应时代变化发展,又要时刻贴近人心,更多地关注于现代性过程中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以湘西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贵生》,是用平静的口吻自觉不自觉地结合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缓缓道出湘西男子贵生的心理变化。其心理描写方法有:利用细腻的心理活动或借用别人的话语暗示人物心理活动;捕捉小说人物内心细腻的复杂多变心理展现人物感情的复杂性;以行动披露心理,尤其是用反常的行动来揭露微妙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献给艾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福克纳小说中塑造的畸形变态的人物形象及离奇的故事情节深刻地展示了美国南方历史中的痛苦人生。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氛围及人物来研究小说所具有的哥特式元素,即该小说是一部哥特式小说,作者用哥特式手法为我们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作家孙利生的长篇小说《安监局长》,深刻揭示了社会转型期安全事件多发的背景与原因,真实地再现了政府官员和普通百姓在安全事件前后的心理和行为,对读者起到了警示作用,对安全文学创作有很大的映射作用。以安全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反映安全事件的本质,为社会敲响安全为天的警钟。在文学创作中,既要以安全发展的正确思想为指导,唤醒人们的安全意识;又要遵循文学规律,避免简单的说教,以生动的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反映安全事件中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安全文学创作体现一定的特点要求,如创作者经历、小说内容事实及其社会功能等。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在他的笔下,人与人的“隔膜”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其包括先驱者与群众之间。先驱者之间,民众之间,男女两性之间的隔膜。鲁迅小说不仅从历史、现实以及人们的心理上探寻了造成隔膜的复杂原因.而且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展望了消除隔膜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哈克贝里对黑人杰姆的种族统治意识,并进一步指出了文中所体现的哈克贝里如何处理与黑人杰姆关系的矛盾心态,象征了美国工业文明初期、奴隶制末期白人统治阶级对黑人种族身份认定上的困境,马克.吐温小说的这种表现形式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美国白人种族对黑人阶级的殖民主义统治。  相似文献   

18.
北村的小说文本《周渔的喊叫》与孙周的电影《周渔的火车》相比,电影人物反置与情节删改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是市场经济下完美的结合。二者对于爱情主题采取的不同的诠释方式,其精神实质在于表现出当下社会语境中人们在理想与现实间、精神与世俗见的徘徊与艰难选择,探寻了当下社会生存语境中人们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民生视角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是重要方法论也是贯彻新时期加强民生建设的内在要求。新时期民生建设理应重点围绕加强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公共民生等方面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暗疾"不仅是鲁敏一篇短篇小说的名字,综观鲁敏的诸多小说,如《取景器》、《正午的美德》、《纸醉》、《博情书》、《百恼汇》等,虽没有以"暗疾"为题,但小说的核心人物都是与"暗疾"紧密相关的。如果说"暗疾"是鲁敏有意无意间对现代人们生活的一种隐形的概括,那么这种"暗疾"的由来就不得不归结到现代文明对人们日常生活及心理的侵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无限度追求所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正是鲁敏小说中所呈现的"暗疾",包括精神与身体。实质上,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其最终指向都是对精神的残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