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班级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级小组、班委会、班集体、团小组等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本文在阐述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作用与影响,强调了要对班级非正式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2.
健康良好的学生正式 体或非正式群体,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天地;另一面学生群体,特别是学生非正式群体自身也存在不足和缺陷。面对这种情况既要给予学生群体支持和帮助,又要加强引导,及时克服因学生群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组合而成。他们或因性格相投或因地域相近、或因兴趣爱好相同而组合。他们之间凝聚力强,有小群体内约定俗成的规范要求。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班主任要善于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积极有效地引导非正式群体,为创建优良的班集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群体是指有一定数量的个体,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合体,按其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一定手续、有严格规范、有隶属关系的群体,而非正式群体则是指由于某种共同的需要,或兴趣爱好相同、感情融洽,或是老同学、亲友、邻居等关系而自然形成的群体。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作为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其中也存在着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对学生正式群体的研究,一直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但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探讨则显得不够具体、深入和系统。本文即拟对班级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种类、特征及其教育管理措施作一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学生群体是相对于正式学生群体而言的,它客观地存在于班级正式组织当中,对班级建设和个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借鉴社会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出小学高年级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特点、作用等,在理论和实践指导下,寻求管理非正式群体的必要性和方法,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视“非正式群体”对做好医院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分析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在医护队伍中的存在及影响,结合管理实际论述对其进行引导的方法,提出了减少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措施。结论:重视和引导好非正式群体,是建设和谐的医院环境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并有既积极又消极的双面作用。高校实现办学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因"群"施教,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改革和改进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该文将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置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下,通过研究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自然影响力,目的是克服其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和沟通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首先,界定建筑工人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和沟通的研究范畴,识别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其次,构建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和沟通与不安全行为影响机理模型.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采用SPSS和AMOS软件工具进行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和沟通均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安全意识和安全动机分别受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和群体沟通的影响,并最终作用于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工作压力是重要的中介变量,受到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和沟通的影响,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意识均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邹宽生 《科技信息》2006,(9):198-199
当前,对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产生原因及作用,然后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类型、成因与功用等方面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了探析,提出高校要把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工作列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要认识和把握好三个关系,即:非正式群体存在与影响的客观必然性与主观决定性的辩证关系;非正式群体积极与消极两重性的可逆关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在教育意义上的主辅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及其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其行为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综述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及对其成员的作用,依据非正式群体在体育课上存在的主要类型提出了课堂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处在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班主任担负着培养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大学生完成人生转换的重任。班主任要密切注意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做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把个人的道德修养跟综合测评联系起来。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引导非正式群体,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高校内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它们的存在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广泛.通过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和功能,进而探讨如何正确看待和积极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从而实现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统一,促使学生沿着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管理研究》2015,(3):84-87
将企业家集群定义为在多重正式或非正式关系有效叠加的基础上,因理念相合或地缘相近等因素形成的,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家群体网络,并结合集群特征,深入剖析其内涵。同时,构建理论模型系统分析企业家集群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机理和具体作用路径,以期为实际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具有社会理性和制度理性.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生成是学生个体理性选择的产物.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偏差行为有三类表现形式,呈现出边界的模糊性、模仿性与易变性、二元性及其寻求朋辈与朋辈文化认同、网络偏差行为的相互渗透等四个特征.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干预应坚持传统教育范式与建构范式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固有权能,发挥支持网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全民健身中的城市非正式体育群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非正式体育群体是我国国民强身健体,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全民健身中的城市非正式体育群体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非正式体育群体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格属于大学生非智力素质,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借助非正式群体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培养。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特性,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中的积极作用,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群体存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后,认为在正式的组织群体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它是人们在共同的劳动过程中,由共同的人性上的感情形成的联结,对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在梅奥提出“非正式群体”概念后,国际上许多学者对生产部门、教育部门及其他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