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铜鼓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淀了独特的铜鼓文化。此文化始于2600多年前的句町时代,融入了壮族的三元宇宙观念和万物分公母的哲学思维,成为壮族祖宗基业的标志及后代命脉所出、精神所在的心灵圣殿,并作为该民族的制胜法宝及族群寻根的信物,一直传承至今。应该讲铜鼓是壮民族族群记忆的载体,故有“读懂铜鼓、就读懂了壮族”之说。  相似文献   

2.
用人类学变迁理论来阐述铜鼓社会功能的变化,及铜鼓在现代化进程中被赋予的使命和意义,展示了铜鼓文化旺盛的生命力。说明历史上社会的变迁使铜鼓的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嬗变。  相似文献   

3.
经调查,中国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共发现12面铜鼓,包括黑格尔Ⅰ型铜鼓11面,黑格尔Ⅲ型铜鼓1面,大都未经科学发掘.柬埔寨人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期间开始使用铜鼓,很可能是越人最初将铜鼓带入柬埔寨.高棉文明深受中国及越南北部的铜鼓文化的影响,但未能持久;真腊王国时期,高棉人高度印度化,婆罗门教和佛教对高棉人的...  相似文献   

4.
壮族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众所周知:使用、拥有、收藏铜鼓的民族,不能说明其就是发明、创造、传承铜鼓的民族。经出土文物证实:万家坝型铜鼓,为“濮人”所造和使用,故称“濮人鼓”和“越人鼓”。而其出土地点的地名为“那波”,与壮族“那文化”有关。越人中的“巫成”就是最早的铜鼓制造者。壮学先驱者徐松石认为:铜鼓与壮族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壮族被誉为“铜鼓民族”。因此,壮族是最早发明铸传承铜鼓的少数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5.
铜鼓文化是古代中国长江以南到东南亚的广阔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典型文化代表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与壮族铜鼓文化相比,布依族铜鼓文化虽在起源、社会功能和艺术特征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分布地域、铜鼓类型、铜鼓名称以及铜鼓"十二则"鼓谱等多方面却又表现出了独特的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铜鼓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与之相邻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铜鼓是这些国家和民族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与融合形成的共同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7.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众多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铜鼓是权力与财富象征的重器,是沟通人神的祭器,类似于古代中原的铜鼎。铜鼓又是娱神娱人的乐器,还是指挥军阵的响器……可以说,铜鼓是名副其实的"大器"。20世纪后半叶,植根于农耕文化的铜鼓日渐式微。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始复兴,铜鼓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在此种背景下,该书的作者万辅彬以"铜鼓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为题,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得立项。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铜鼓,数量很大,据粗略统计,目前国内外收藏达一千四百件之多。这种铜鼓自春秋时期产生以来,绵延二千余年,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和四川诸省,为各族人民爱好和使用。它全为铜铸,体如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侧有四耳,通体皆饰有花纹,造型与中原地区的铜鼓迥然不同,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它与中原地区古代文化究竟有着什么关系,这是目前铜鼓研究中受到大家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拟从古代西南铜鼓的发生与发展来探讨一个它与中原古代文化的关系,供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老艺人,曾经将广南洞经音乐中的28支曲牌带到了云南滇剧团,经整理之后,成为经久不衰的滇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滇剧音乐的内容,增强滇剧音乐的美感。“文革”之后,广南洞经音乐就不再登上大雅之堂。近年来,还在抢救中的广南洞经音乐只要登台亮相,专家就说“独树一帜”;亦无论田夫野姥,都要拍手叫好。这个“好”是现在时,而对于她的“过去时”和“将来时”,就知之甚少了!因此,在变与不变中,查考她的源流,就成为我们这些文化后生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白族与铜鼓     
铜鼓是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化之一。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冶金史、经济史、文化史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做好铜鼓的研究工作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过去在讨论铜鼓的族属时,对于白族是否是古代铜鼓的铸造者和使用者提及甚少,甚至有的学者专家认为白族地区发现的铜鼓是从别的少数民族地区流传进去的,也就是说白族不是我国古代铸造铜鼓的民族。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是十分勉强的,有必要重新  相似文献   

11.
用国际视野对越南东山铜鼓和东山文化重新考察 ,可以看出 ,东山铜鼓以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作为铜鼓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参与铜鼓分类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12.
董彦屏  张义妮 《科技信息》2012,(35):232-233,391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与汉族聚居的地方。广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广南方言词缀极为丰富,其中,形容词词缀尤为突出,名词词缀次之。本文主要从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数词等五方面来讨论广南方言中较有特色的词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泰国铜鼓的发现和分布情况略作介绍,并论述了铜鼓在泰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白异读的分析研究对于考察地方方言的语音特点和方言语音发展演变的历史层次有着重要的意义。广南方言有着丰富的文白异读现象,且极具地方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主要从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描写广南方言的文白异读系统类型,同时对文白异读所透露出来的语音演变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广南水库,位于黄河三角洲,属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是鸟的王国,广南水库则是鸟类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堪称鸟的乐园。广南水库南北宽8公里,东西长5公里,水面面积约40平方公里。库中有中心岛,面积6万平方米;“生物岛”(又名鸟岛)四座,面积约1800平方米。西坝和中心岛由一条长路相连,“生物岛”布列于水库四方。岛上建有假山,草木繁茂,供鸟类栖息。水库外围有大片沉沙地,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引来的黄河水在沉沙池澄清后注入水库,池中有片片滩地,长满芦苇。库区本是广阔的荒原,现部分土地已得到开发,在水库的灌溉下,荷叶映天,稻花飘香,杨柳成行。荒地上则长满芦苇、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献中关于铜鼓传说的记栽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铜鼓来历的传说;一类是反映铜鼓神奇、灵异的传说。民间对铜鼓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伏波造鼓、诸葛造鼓和孟公造鼓,这些传说和历史关系密切,反映了西南人民对马援、诸葛亮及孟获三位有功于他们的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怀念。关于铜鼓神奇、灵异的传说则反映了古时岭南人民对铜鼓的崇拜。  相似文献   

17.
"广南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滇南片"[1],该方言的形容词生动形式极为丰富.文章从语言事实出发,对广南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进行客观描写,归纳出了广南方言形容词具有"AA+呢"式、"ABB+呢"式、"AABB+呢"式、"ABAB+呢"式等四种重叠式和一些特殊四字格的生动形式,并对其构成形式、语义功用和语法功能等作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8.
古代铜鼓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形制纹饰、社会文化功能随着时代、地域、使用族群的变化而演变,铸造技术亦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变革。该文结合文献资料,从铜鼓的铸造工艺、材质及铅同位素比值角度归纳分析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灵山型、北流型、遵义型、西盟型、麻江型铜鼓的铸造技术特征,梳理了铜鼓在滥觞期、成熟期、发展期、普及期四个发展阶段中铸造技术的演变情况。综合来看,各类型铜鼓以泥范块范法及失蜡法为铸造方法,在铜鼓体量、壁厚、垫片设置、合金配比、纹饰制作方式、浇注系统设置等上存在技术要素演变,铜鼓社会文化功能也有相对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广南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滇南片。文章以广南县城所在地莲城话为调查对象,整理总结出广南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其配合规律,同时对广南方言的语音特点及音变现象作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20.
构成铜鼓的材质为青铜合金,经剖析研究其成分和构相,考证其生产工艺和周围环境,发现古代铜鼓具有防腐蚀条件,从而提出该响铜表层可能是经过可熔性六价铬化合物的处理,生成表层并不含铬的防腐层.实验证实这种判断是合理的;经强化试验,证明防腐蚀效果显方法亦可用于其他青铜器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