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生物菌种是国家的重要生物资源。菌种保藏工作对于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基础理论研究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那些已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微生物菌种,更是迫切需要保持它们的优良生产性状。因此,菌种保藏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越来越受到网内外微生物学工作者的重视。 目前常用的菌种保藏法有:斜面、矿油斜面、沙土管、真空冷冻干燥等方法。国内外微生物学工作者对此作了许多改革。例如,用无菌橡皮塞密封代替试管棉塞,保藏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菌种是国家宝贵的生物资源,也是从事微生物学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基础。菌种保藏十分重要。菌种保藏的方式方法因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异。国内外文献均有许多介绍。晚近在国内应用比较普遍的菌种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温、液体石蜡斜面、小米或夫皮、沙土管和冷冻干燥保藏方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都在低温下进行保藏。  相似文献   

3.
小曲米酒菌种的保存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霉和酵母菌种保藏技术很多,但原理基本一致,即采用低温、干燥、缺氧、缺乏营养、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等方法,挑选优良纯种。最好是它们的休眠体,使微生物生长在代谢不活泼,生长受抑制的环境中。常用的方法有:蒸馏水悬浮或斜面传代保藏:干燥-载体保藏或冷冻干燥保藏:超低温或在液氮中冷冻保藏等方法。根据小曲米酒的生产情况,斜面传代保藏法用的最多。  相似文献   

4.
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作为病毒的替代物,通常用于通过教学过程观察其感染机制的特点。国际公认的长效高效保藏蛭弧菌的方法有真空冷冻干燥法和液氮冷冻法。虽然这两种方法相当有效,但不适合教学。该文对噬菌蛭弧菌实验室教学用最佳保藏方法进行探究,主要对-80℃甘油保藏法,4℃甘油保藏法和4℃平板保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长时间的保藏,-80℃甘油保藏法效果最佳,18个月仍有活性;其次为4℃甘油平板保藏法,最长可保藏11~12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5.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使物体冷冻后,在保持冰冻状态下,利用真空使水份蒸发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保存血液的供给,开发了这个理论和相应的技术,到了1960年开始实用化。当时,咖啡成为一种重要的冷冻干燥产品,其极好的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无论是酒、酱、醋、豆豉等传统工艺,还是味精、抗菌素、菌肥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乃至日常生活中的馒头,面包发酵都离不开微生物。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一些性能理想的微生物,自然想到将它们作为“种子”保存下来,以便“传种接代”,继续为人类造福。类似农业上要求种子纯正不变,在微生物菌种保藏工作中,除了设法保存和延续菌种的生命外,还要求菌株的遗传性状保持不变。围绕着使菌种保持活力不致死亡,保持纯度不染杂菌,保持优良性能不退化等诸方面问题,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各式各样的保藏方法应运而生。然而不论什么方法,总的指导思想都是降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使其生命活动处于半永久性的休眠状态,从而长期达到保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目前被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本文首先概述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研究综述,然后主要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以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油豆角真空冷冻干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油豆角真空冷冻干燥的工艺,采用这种技术能得到保持油豆角原有色、香、味、形和营养成分的优质产品.  相似文献   

9.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生物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简要综述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生物材料制备的应用及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0.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生物制药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生物制品中的应用,以及在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前号,阐述选择真空冷冻干燥设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小麦种子的真空冷冻干燥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用于小麦种子干燥处理的可能性,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和热风干燥3种方式对小麦种子进行干燥处理,在不同环境温度和压力下,研究种子中温度-时间分布曲线,并通过分析复水率、出芽率和幼苗生长情况进一步研究了这3种干燥方法对小麦种子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风干燥时必须对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严格控制,否刚容易造成种子的死亡;真空干燥的方法易削弱小麦种子的生物活性,不宜用于种子的干燥处理;而经过真空冷冻干燥的种子的生物活性没有受到影响,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小麦种子的平均存活率高于其它两种方式,可以应用于小麦种子的干燥。小麦在真空冷冻干燥下,水分冰晶升华温度与干燥室压力密切相关,在干燥室绝对压力为200-400Pa时,小麦中冰晶升华温度为18-20℃。  相似文献   

12.
以水和叔丁醇为分散介质,分别利用烘箱和真空冷冻干燥机对混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进行干燥处理,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干燥前后碳纳米管的形貌及再分散性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水为分散介质,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所得碳纳米管粉体的再分散性比烘箱干燥的差;而以叔丁醇为分散介质时,真空冷冻干燥所得碳纳米管粉体的再分散性比烘箱干燥的好;干燥方法相同时,叔丁醇是更好的分散介质。以叔丁醇为分散介质,经真空冷冻干燥后,碳纳米管再分散性最好,可达到干燥前的91.2%。这应归因于:分散介质适当时,真空冷冻干燥能减弱毛细管压力、氢键及化学键合等引起的团聚趋势,从而能得到再分散性更好的碳纳米管粉体。  相似文献   

13.
以柠檬为原料,研究柠檬片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技术,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和加工工艺,为柠檬加工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以冻干速率作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加热温度、物料厚度、压力(真空度)对真空冷冻干燥速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对冻干柠檬干燥速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加热温度、压力(真空度)、物料厚度,最佳工艺条件分别为:加热温度50℃、压力(真空度)60Pa、物料厚度5mm,在此干燥工艺条件下,产品在色泽等方面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培养基富集筛选石油降解菌及其稳定性,基于TA克隆分析石油微生物多样性,用不同培养基富集筛选目标石油降解菌,真空冷冻干燥法保藏5 a,研究5 a前后的环境和保藏稳定性。结果表明:TA克隆检测到样品石油中存在8属18种细菌和4种古菌,11个培养基共筛选2属7株细菌,其中高效石油降解菌为XJ09(竿菌属)和XJ15(纤细竿菌p151),降解率分别为54. 2%和64. 5%,XJ02(纤细竿菌)的降解率为34. 5%;环境模拟实验中,XJ09和XJ15的石油降解率分别为50. 8%和53. 4%; 5 a保藏后,竿菌属降解率降低了2. 4%~6. 0%,假单胞菌属降解率下降约一半;不同培养基富集培养的纤细竿菌(XJ02和XJ15)的石油降解能力不同;长期保藏和外界环境都会影响竿菌属的稳定性,而对假单胞菌属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高活力纳豆激酶制备及贮藏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获得高活力纳豆激酶菌株和发酵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干燥方法、保藏温度、保藏时间等条件对实验室制备纳豆激酶粗酶制剂酶活力的影响,为该制剂的商品价值和有效开发提供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常温干燥两种干燥方式对NK活性的影响不大;干燥状态下的NK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室温保藏150d时,NK活性仍可达到原始状态的80%左右;但极端高温等恶劣条件对NK的保藏和活性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1前言真空冷冻干燥是利用冰晶升华原理,将含水物料先冻结,然后使物料中的水分在一定真空条件下不经液相直接从固相化为水汽排出,使物料干燥的工艺,简称冻干。冷冻干燥技术在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食品脱水以来,技术性能逐步提高,生产  相似文献   

17.
冻干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冻真空干燥也叫冷冻干燥、升华干燥或简称冻千。冷冻干燥属于边缘科学,它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知识,包括制冷、真空、电工、电子、仪表等技术。因此也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科学与技术。  相似文献   

18.
菌种保藏的方法有传代培养法、甘油法、干燥法、冷冻真空干燥法及液氮超低温法等,不同方法保藏菌种的种类、时间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对传代培养法进行改良,取得较好效果,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菌种保藏工作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中的各种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即使取少量的样品也是许多微生物共存的全体。厌氧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有其特殊性,主要是采用各种方法使它们处于没有氧的环境或氧化还原电位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需要用适应的方法将菌种进行长期保藏,以便随时使用。因此菌种保藏是微生物生物学工作者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高新科技。在生物制药方面引入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生化药物和生物制剂的化学、物理、生物的不稳定性问题,其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生物制药的有效技术。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冻干技术,然后从冻干机的性能指标和生物制药冻干过程的几个阶段,对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