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31日,我国著名教育家、高等教育学学科倡建者和奠基人潘懋元教授和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等专家到我院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2.
4月30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潘懋元、邬大光教授应聘为我校客座教授,何思安校长向他们颁发了聘书。潘懋元教授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倡导者,高等教育学的开创者,1978年开始招收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1984年主编并出版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正式教材。1986年开始招收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生;1988年潘教授领导的厦门大学高教所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科的重点学科点。1997年该所被国家正式列为“211工程”第一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潘教授今年2月被英国名牌大学赫尔大学授予荣…  相似文献   

3.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14(4):F0002-F0002
2007年4月18日下午,我院举行教育思想观念专题报告会,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邬大光教授莅临我院,分别作了题为《高等学校教师发展和教学质量》、《高等教育评估的若干问题》的专题报告。学院党政领导周致纳、杨晓西、王江水、黄碧莲、安少华、邹晓平、戴炳源等以及全院教职工聆听了报告。  相似文献   

4.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F0002-F0002
为深化皖西学院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2009年8月16日,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奠基人、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主持人潘懋元先生应邀来我校作“应用型本科建设问题”专题报告,在校领导院长夏鹭平,  相似文献   

5.
白蓝 《厦门科技》2001,(3):12-13
今年4月中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播出:"上海市今后要培养30万名会计人才."这是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向朱镕基总理汇报加强经济工作的一个打算.由此可见掌握"资金运动"的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一生献身于我国会计事业、年逾八秩仍奋战在培养会计博士生岗位上的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来说是多么欣慰啊!葛家澍教授是唯一被<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辞条收录的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潘懋元先生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观点已得到我国学术界的公认。有学者将潘懋元先生的内外部关系规律总结为"适应论"并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否定和批判,并判定"适应论"是历史的误区。本文在尽力还原双方观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认为这些学者所谓的"适应论"是对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一种误读,"理性引领说"中的很多观点虽有价值但是过于理想化,同时它对"适应论"的批判存在着误批和过度批判的问题。高等教育的理想应该立足于现实,在适应社会中引领社会,实现现实和理想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潘懋元先生为学界后辈所作的百篇序跋,不仅是他对作者研究成果的客观评介,也是潘先生德艺双馨的另一种展现.概言之,潘先生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所展示出的"人"的境界:智者、学人、师长、先驱及求实者.  相似文献   

8.
V-△型构造     
李四光教授在研究了东亚构造后于1929年首次提出了这一构造型式。1979年,笔者参加塔里木石油遥感调查,在进行陆地卫星图象解释时发现并经过航空目.测和地面检查验证,证实了这是一例发育完整并已进入老年期的、尚属中小型规模的构造形式。  相似文献   

9.
李婧 《天津科技》2001,(4):34-35
人物背景:李积胜,天津武警医学院教授,医学博士,神经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解剖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老年性痴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杂志>特邀编委.  相似文献   

10.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6):137-140
2006年第一期(1)规模速度、分类定位、办学特色——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潘懋元(5)合理定位、明确目标、突出特色、和谐发展——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曾天山(9)质量与特色: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1.
近日,《重庆高教研究》2016年第1期刊发的论文《论行业特色型院校的回归与发展》(作者:潘懋元,陈斌)被《新华文摘》2016年第10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是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个综合性权威性文摘半月刊,每期只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因素,“教育家精神”被视为引领教育事业不断前行的核心力量。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方法,全面梳理潘懋元先生在长达87年的教育生涯中所形成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研究发现,潘先生的教育家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拓创新、奋斗不息的精神;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精神;投身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以生为本、大爱无疆的精神;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精神。这些精神特质共同构成其深邃而独特的教育家风范,不仅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更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导。潘先生的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坚持立德树人,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坚持育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系统传承和弘扬潘懋元先生的教育家精神,将有助于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重庆高教研究》2016年第1期刊发的论文《论行业特色型院校的回归与发展》(作者:潘懋元,陈斌)被《新华文摘》2016年第10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是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个综合性权威性文摘半月刊,每期只全文转载教育类稿件2~3篇,选稿标准严  相似文献   

14.
由β-CD—OTs或β-CD-I在DMF中,和过量咪唑反应,合成了单-6-(咪唑-1-基)-β-环糊精(简称β-DC-Im).产率较高,分别为60%和62%.并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TLC、IR、UV、1HNMR及元素分析等确证.其中UV数据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5.
以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麦氏酸和醋酸铵为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用微波辐射合成了4-苯基-6-甲基-5-乙氧羧基-二氢吡啶酮。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师发展决定高校教学质量高低和教学改革成败,国际上对大学教师发展的研究正日益凸显。潘懋元先生把握国际动态,结合中国国情对大学教师发展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揭露其深刻内涵,并对发展方式提出了相关建议。强调发挥大学教师发展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化发展是潘先生对大学教师发展的主要特点概括。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荣誉称号的潘先生更以自己坚持不懈的学术追求、不断创新的教学方式、崇高的师德风范亲身诠释了大学教师发展的深远意蕴。  相似文献   

17.
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RIVERS提出的语言教学十大原则,强调学生主体、创作性学习、重视环境,也深入讨论了测试的学习功能、如何充分利用各个介质、目的语文化对外语学习的重大影响、课外学习和课堂学习的整体性、连贯性和重新定位教师的形象及师生关系等问题。这些教学原则代表了现代外语教学的最新视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标题化合物C18H11FN2O是由4-氟苯甲醛、苯乙酮和丙二睛在无溶剂条件下,70℃加热反应而得,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M=290.29,α=0.8705(2)nm,b=0.79408(18)nm,c=2.0462(5)nm,V=1.4029(6)nm3,Z=4,Dc=1.374 g·cm-3,μ(Mo Kα)=0.096 mm-1,F(000)=600,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使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R=0.0624,Rw=0.1373.  相似文献   

19.
潘懋元先生提出的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是对教育基本规律的最一般抽象与概括,它们间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此中的内外部关系(internaland exteral)是相对于教育系统自身而言的,外部指教育系统与外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系统间关系,即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而非指外在的表象关系(extrinsic);内部指教育系统自身内部因素间的关系,即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而非指内在的本质关系(inherent).  相似文献   

20.
以2-氯-5-氟-3H-4-嘧啶酮和相应的醇钠,在常压回流条件下反应,合成了2-烷氧基-5-氟-3H-4-嘧啶酮类化合物.该法具有操作方便,反应周期短,产品收率较高等优点.其中2-异丙氧基、2-异丁氧基、2-异戊氧基和2-(2’一乙基丁氧基)-5-氟-3H-4-嘧啶酮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