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相关产业转移对于安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经济风险。为使皖江城市带更有效地实施产业转移,本文运用SWOT方法深入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为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在国内各界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一片“叫好”的情况下,旨在探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从而更好的促进安徽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运用DPSIR方法,建立了包含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5项因素22项指标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皖江城市带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皖江地区各市的低碳经济控制水平有待提高;低碳经济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宣城、铜陵、池州、滁州、巢湖、马鞍山、芜湖、安庆、合肥.宣城和铜陵两个城市低碳经济水平相对较好,其资源利用率和单位产出效益水平较高;合肥低碳经济水平排名最后,主要原因是发展中能源消耗、电力、交通路网等压力过大,需要注意能源的有效利用;其他6个城市,各因素层指标比较均衡,但发展中仍需注意对个别极值影响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6.
廉同辉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基础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区,当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来自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本文依据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理论和连绵都市评价理论,在示范区现状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等方面深入分析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下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皖江城市带SWOT分析1.面临的机遇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皖江城市带重化工业比重大.发展快:长三角经济圈快速崛起.为皖江城市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牵动力量: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促进中部崛起和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开发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本文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区域,构建了皖江城市带环境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研究区的环境综合实力指数与经济综合实力指数;运用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皖江城市带2004-2011年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协调度的平均值为0.7848,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总体上表现出一般协调水平,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且各年间变化幅度大;协调发展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化范围为0.6432到0.7614,大致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阶段和中级协调发展环境滞后型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服务外包发展迅速,皖江城市带作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服务外包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与转型的新趋势,而皖江城市带的高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以皖江城市带企业培训外包和高校接包为例,以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高校的接包能力。通过访谈,对调查资料的分析,该文提出:高校要把握宏观环境,通过机制建设,加强自身文化与环境建设,提高师资力量,主动对接市场等措施提升服务外包的接包能力。 相似文献
10.
皖江城市带FDI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FDI的因素有市场因素、成本因素、集聚因素、创新因素等,从这些因素中选取市场规模、市场化程度、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地区产业结构、非国有企业数量、人力资源8个指标,运用Matlab软件对皖江九市2002—2011年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和地区产业结构是影响皖江城市带FDI的三大因素,认为政府应采取继续扩大市场规模、保持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产业聚集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郭建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7):164-166
运用竞争情报中的SWOT分析法,对龙岩市环保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了分析,为龙岩市环保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之后,在外需萎缩和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加快了向内地迁移的步伐。中西部地区面临承接转移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承接到适宜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将关系到中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走势。从成本因素、市场化程度、产业设施配套能力、经济外向度、技术创新能力、环境承载能力6个方面构建了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指数。此外,利用该指数分析了产业承接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承接能力每提高1%,则导致经济增长0.843%。因此,产业承接能力的提高对于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培育产业承接能力。有利于中西部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曹言红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6):40-47
在构建产业同构和行业分工测评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相似系数和专业化系数对皖江城市带产业整体及工业行业相似程度、专业化程度进行评价,明确皖江各市优势产业及相关行业,提出皖江城市带产业协调发展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分析芜湖地区饮食文化资源特征和芜湖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基础及开发依据,并提出芜湖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SWOT分析模型,探讨了个旧市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了个旧市发展工业旅游面临的机会及存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张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5):498-50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芜湖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与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其目的是为未来芜湖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在《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等利好政策下,芜湖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品牌优势以及地方和中央政府必要政策的支持等,可打造一系列体育旅游项目,其体育旅游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借助体育管理学的相关原理,以SWOT分析方法为媒介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内部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弱势因素、机遇因素和威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分析中发现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体制的混乱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继而建立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体制模式。期望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好背景下,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