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述了徽州藏书楼的产生、发展及其衰落的历史,分析了徽商与徽州藏书楼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佳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3):129-132
一直以来,对徽州文化的第一印象莫不是徽商,他们在明清时期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在他们的身后,深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思想的迫害,长期过着悲惨、压抑的生活,却依然坚忍不拔,勤劳善良,为家庭的稳定和睦做出贡献的徽州女人,她们也有自己的追求,向往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一切,在一首首生动古朴的徽州民谣中有着真切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明朝中后期,壁画艺术由盛而衰,但徽州圣僧庵壁画保存了唐宋传统,融入了世俗化及文人画因素,出现了适应徽商审美需求、传达徽州人文价值、寄托民间精神信仰的壁画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该文化旅游设计通过雕塑、园林、建筑、等各类艺术表现手法,系统地表现徽州记忆、天下徽商、诗意徽州等主题意境,让徽商文化、徽菜文化、徽州艺术、徽派建筑、徽州园林、徽州文化得到充分彰显和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5.
徽州建筑是徽商研究的重要视角,徽商文化是徽州建筑的人文支撑。胡氏宗族聚居的西递村,以独特的建筑语言再现了封建社会经济繁盛时期商民故里的盛况,其建筑的类型与装饰无不传达着徽商意志,是维护整个徽商群体生态的实体和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6.
通过抽取明清时期山西教育发达的蒲州、太原与文风鼎沸的徽州在进士数量和分布上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由于蒲州、太原与徽州进士数量与晋徽商两大商帮教育程度的密切联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阐明晋徽商两大商帮在科举教育方面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7.
正周六早上8点,在安徽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门口,来自歙县各个小学的学生代表一起登上一辆大巴,去位于黄山市的中国徽州税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徽州是一个古地名,历宋、元、明、清共四个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都非常昌盛的地区之一,是徽商的发祥地。在明代和清代,徽商活跃于中国商界500多年,有"徽商遍天下"之说。如今,黄山市有徽州区,不过徽州区并不等同于徽州。  相似文献   

8.
木材贸易是明清时代长江流域重要的商业活动之一,历来颇受学界关注.近十数年来,随着著名的徽州文书和清水江文书之深入发掘和系统整理,一些新的珍稀文献得以利用,这使得相关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本文即利用新近发现的民间文献,探讨徽商与长江流域的木材贸易.论文在概述明清时代长江流域木材流通状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见民间文献中的徽州木商史料.论文指出,在整个长江流域的干支流,特别是长距离的木材运输中,徽州木商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商帮.徽州木商之崛起,显然得益于南宋以来木业经营所积累的经验和财富,而明代开始的皇木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徽州木商的进一步壮大.在徽州府下辖的六县之中,婺源木商最为专业.在婺源当地,木业采伐有着将近千年的悠久历史.明清时代,在长江流域各地,无论是作为行商的木客,还是在地坐贾之木行,婺源人皆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应莉  潘国泰 《工程与建设》2009,23(5):630-631,674
环境景观足心理思想的物质外化,徽州传统民居无论是其环境设计、总体布局,还是景观营造、园林规划,无不展示了古代徽州人的勤劳与智慧.针对现存占徽州传统民居环境,提出徽商心理观念、风水堪舆理论以及徽州特有的地形是徽州传统民居环境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这种因素在现存传统民膳中的具体体现,以及重点阐述了建成完备的徽州传统民居环境对居住在此的徽州人的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徽州,产生了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500年的徽商,也产生了影响中国思想千余年的理学,因而徽商具有“左儒右贾”“贾而好儒”的特征。儒家倡导的“礼”,理学宣扬的“三纲五常”是与宗法制度紧密结合起来的。宗法制度是贯穿中国社会的重要制度,它左右人们的行为准则,在徽商的生活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城市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分析安徽省主要城市中心性,研究表明蚌埠是皖北的中心城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蚌埠打造皖北中心城市现实和历史的有利条件,一是商贸基础较好;二是科技资源富饶;三是交通枢纽凸显;四是工业基础良好。  相似文献   

12.
安徽湿地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安徽全省湿地的概况、类型、历史现状、重要湿地、湿地资源和现有湿地保护区进行系统描述,提出了湿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首次对安徽湿地标准、功能、类型等,进行了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重,握手言和,形成统一战线以抵御日寇。但随着抗日战争的进行,两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甚至酿成“皖南事变”这样的重大冲突,而由于中共的合理决策,统一战线没有破裂。任弼时在中共处理国民党的挑衅和处理皖南事变后的局面的过程中有着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徽派版画是我国版画史上的一朵奇葩,以反映宗教神话、山水风光、戏曲小说、墨谱等为主要表现题材。受到徽商影响的徽派版画在万历时期达到创作顶峰。在创作技法中,工丽纤巧和注重线描是其艺术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5.
安徽近代报刊肇始于清末维新运动,发展壮大于辛亥革命前后.安徽近代报刊折射出皖南、皖北各自不同的自然风物与人文风俗.安徽近代报刊在呈现皖南、皖北地域空间差异的同时,适应民族主义整合社会以应对危机的紧迫需求,又对皖南、皖北地域空间的整合多有关注,这体现在:“我们安徽人”的叙事口吻、关于安徽昔日辉煌历史的描述及关于安徽行省的空间定位三方面.由此,安徽近代报刊为近代安徽民众构建了对于安徽地域空间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安徽省毒蘑菇25种隶属于13属,7科。其中11种为本省新记录。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毒性。  相似文献   

17.
安徽动物地理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江淮分水岭作为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古北界和东洋界在我国东部安微省的分界线。在研究安微陆栖脊椎动物区系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区及皖南山区共五个动物地理分布区、对各区中的兽类、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按区系组成、优势类群、珍稀和经济动物以及资源分布和利用现状,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时期,对传统农业进行近代化改良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农业大省的安徽多项农业新政并举,集中体现在了四个方面:设立近代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开垦荒地、推广桑蚕和兴修水利。这些政策和措施,在皖省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贯彻和实施,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徽的传统农业亦在此时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皖政辑要》作为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一部政书,真实地记载了该省实现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对于该省迈向新世纪的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结合专题调查的有关结果,具体分析了该省企业家的基本情况、素质特点、个人行为表现、思想认识及其它情况等,提出了若干期望.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调查、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健身娱乐业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安徽省健身娱乐业存在着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不高、场所设施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和健身指导技术滞后、营销水平低等问题,提出"应从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优化场所设施结构、推进健身指导科学化、提高场所运营水平等方面来优化行业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