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黄言青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3):54-55,60
莎士比亚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达到了世界戏剧艺术的高峰。莎士比亚戏剧在世界文坛上之所以拥有如此高的地位,原因就在于戏剧创作手法的独特性。他的戏剧创作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思想、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及引人入胜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
美国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纽约文人圈取得了卓越的文学创作与批评成就。埃德蒙·威尔逊是这个知识分子团体的关键人物。他的创作和批评话语典雅犀利,才华横溢,创作手法散漫又不失深刻。其独一无二的文学创作和批评话语至今影响深远。他的文学批评极富代表性和想象力,开启了美国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和创作的先河。他可以作为考察那一时期纽约知识分子思想深度和批评范式的样板。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小说大多具有探索性。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汪曾祺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颇深,因此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意识流、象征等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同时在汪曾祺早期小说创作的探索中所营造出来人物的意识世界有他自己的特色,充满丰富性、内在性,甚至作者以此作为行文的线索来展开叙述,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一套叙述逻辑。  相似文献   

4.
熊若佚 《科技信息》2012,(14):292-292,294
面具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戏剧表现手法,在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中占有独特的重要位置。面具文化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它是一种横遍全球纵观古今的重要文化现象,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外在形式,为学术界所重视。当今这种古老的面具艺术在戏剧人物造型中发挥着独特的艺术价值,仍然被人们巧妙应用并得以发扬和传承。本文就面具的起源和面具的文化地位以及艺术价值进一步阐明面具在戏剧人物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和审美价值,并丰富和拓展艺术爱好者的审美空间以及把这门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5.
谈起劳伦斯的小说,人们往往更多的把目光注在他小说中关于“性”的描写上,却忽视了他小说创作的现代主义倾向。本文将从审美视角的内向性、情节的淡化与暗示性、象征的神秘性的语言的意象化和感悟性等方面对其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文甫 《科技信息》2010,(16):130-13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短篇小说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将现代主义特色完美地应用于短篇小说领域的创新者。其作品表现的最明显的当属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主义手法的纯熟运用,其中比喻、象征的运用更是独具匠心,本文拟对其短篇小说《幸福》中象征手法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文甫 《科技信息》2007,(1):140-14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短篇小说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将现代主义特色完美演绎于短篇小说领域的创新者。其作品表现得最明显的当属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主义手法的纯熟运用,其中比喻、象征的运用更是独具匠心,本文拟就其短篇小说《幸福》中象征手法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暗恋桃花源》是当代台湾话剧史上的先锋之作,在接受西方戏剧现代主义元素的同时,不仅灵活实践了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戏剧尝试,也成功实现了对其的创新和超越。这部戏剧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它丰富了舞台技巧和戏剧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它能够在杂糅的故事拼接中,将主题统一在一个线索之上。  相似文献   

9.
朦胧诗中包含诸多的现代主义因素,借鉴了大量的西方技巧。朦胧诗人的创作灵感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启迪,在思想上、手法上都能看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子,西方现代主义因素影响朦胧诗的创作和审美,在朦胧诗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现代主义因素之一的象征主义在创作思想和美学价值上对朦胧诗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朦胧诗歌中的象征主义表现在用暗示的方式来创造诗歌的意境上,使读者在欣赏时感受到了丰富性、多义性,使朦胧诗具有魔方般的迷人魅力。朦胧诗语言的审美价值在于其极强的现代感,朦胧诗语言的现代感的体现使朦胧诗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曹禺的戏剧创作广泛而又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这使他的作品内容含蓄而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性;风格热烈而激荡,具有独创性。本文着重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环境氛围、戏剧情节四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了曹禺戏剧的象征色彩,并探寻了这种象征所包容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余兴小节目     
<正>化妆是万圣节最重要的节目活动之一,于是各种各样的面具便派上了用场。人类对于面具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类使用石质的面具进行狩猎活动。随着历史的进程,又出现了古埃及葬礼用的黄金面具、古希腊的戏剧面具、拉丁美洲的祭祀面具、日本的能剧面具,以及欧洲黑死病肆虐时期医生为杜绝传染而佩戴的鸟嘴面具等各种用途的面具,其制作材料包括黄金、石头、木材、皮革等等。如今,现代面具主要有三类用途:一是很受儿童欢迎的玩具面具;二是在各种戏剧表演中使用的道具面具;三是用于特殊领域的面具,比如化工用的防毒面具、消防用的防火面具,以及运动用的防护面具,等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初,王蒙在小说创作中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胆尝试。他的意识流小说既具有现代派小说的基本特点,又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以中国式的人文精神,从现实的感受出发来规范意识的流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相似文献   

13.
焦循曲论充分肯定了戏剧创作中的虚构手法,并以“谬悠”称之.“谬悠”之说,形成于长期以来大量的艺术创作实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焦循将“谬悠”说运用于历史剧点评,认为历史剧和史实之间存在相互印证之关系,剧作家的合理虚构甚至比史官记录更符合历史真实.此外,“谬悠”手法在塑造戏剧人物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谬悠”之说对于戏剧艺术尤其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剧的创作构思、结构安排和人物塑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西方现代派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对现代主义文学进行过一定的研究,对其表现方法有所肯定。他翻译过一些象征主义色彩浓厚的作品,并在创作中吸取过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但鲁迅并不是现代派文学的信奉者,他赞赏的仍然是写实倾向明显、现实意义较强及艺术上有所创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方乐 《科技信息》2013,(18):162-162
移情手法是中外文学创作中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郭风将其运用在散文创作中,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角,丰富了散文的表现力,创造出一个充满童真、诗趣的境界,从而使他的散文形成了清新灵动充满诗情画意的独特风格。郭风散文创作中移情手法的运用,成就了郭风散文的独特地位,丰富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内容。  相似文献   

16.
莫言一直是站在中国先锋文学最前沿的作家.他在80年代的现代主义艺术实验和先锋写作中脱颖而出,并在其以后的创作中始终坚持扎根于民间的先锋写作.回顾其创作历程,可以印证莫言走过了一条"物极必'返'"的创作道路,具体而言就是一种对西方现代主义特别是欧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民间化改造.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向培良在《中国戏剧概评》一书中对郭沫若早期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等提出了严苛的批评,认为郭沫若历史剧"教训"色彩浓重、人物塑造机械呆板、脸谱化等.向培良意在以此引进和宣传纯正的戏剧艺术观念,从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两方面正本清源.他的批评意见显然未能真正发挥效用,郭沫若在后来的历史剧创作中一仍其旧并有巨大反响,但这些意见为后人看待历史剧、认知戏剧提供了理性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媛春  石建和 《工程与建设》2007,21(1):13-14,17
通过对广州联星经济商业发展区的七个方面的介绍,具体讨论建筑的抽象-具象两种设计理论方法.总结创作手法,从中提炼出创作元素,阐释当今后现代主义象征隐喻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施蛰存以心理分析小说而闻名。学术界都倾向于把他当作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本文认为施蛰存不是新感觉派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应当定性为现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横向借鉴、碰撞、融汇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0.
结合现代主义文学的时代特点,以海明威早期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为例,从存在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流派分支的视角出发,指出海明威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现代主义倾向。在小说中,海明威通过对"虚无"主题的描绘,表现他对社会环境与个人存在的关注;他灵活运用意识流手法,通过增加读者与小说人物内心思绪的互动,进一步加深"虚无"的主题;同时,他通过频繁出现的象征意象烘托着整个时代的社会主题。可见,现代主义艺术对于深入理解海明威的作品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