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经典社会主义中,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由于与现代化相联系,这一命题就体现为民生问题。从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判断和现代化追求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实践,再到邓小平理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围绕民生问题而展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只有把握民生问题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在混用着平衡、公正、公平等范畴,混用这些概念,是造成对公平问题认识混乱的重要原因,有必要给它们一个明确的界定。平等、公正、公平三个范畴作为人们的自觉追求都是私有制产生后才产生的,平等是公平的基础,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平等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自发状态——阶级社会的极度不平等——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社会公约的平等这样一个三段论式的过程;公正是一种原则,是调节人们利益关系的准则,公正原则体现了历史的制约性相对性;公平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价值目标,公平是在公正原则规范下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解放的程度和标志的一种状态,人类历史是一个从上对公平不断霎近绝对公平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征程的接续奋斗,成功探索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现代文明、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价值追求取代了西方以资本为逻辑的现代化价值理念,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突破了西方“历史终结论”“普世价值论”和“文明冲突论”,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原则是人们依据事物发展规律制定的行为准则。我们观察和处理事物,不能随心所欲,凭感情办事,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这些原则是否正确,则要由客观事物来检验。现代素质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必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素质教育的原则,应从现代化的规律出发、从教育的规律出发、从素质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扬弃传统的基础出发而提出。一、利益面则。利益是每一个人、每个社会集团(包括一个阶级、阶层、国家)追求的目标,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动力。是激励人们为改造客观世界而自党活动的客观动因。现代化素质教育这种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与制度公正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始终注重制度公正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发展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都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整体变革发展的方向,都以追求制度公正作为重要价值目标和伦理要求。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准备阶段制度公正的建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时期开启制度公正实践;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呈现制度公正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张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制度公正的新实践。多维审视上述过程在于明确: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基础上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公正价值基础;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维度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制度公正取向;在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基础上呈现传统价值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公正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现代化的执著追求贯穿于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始终,对政治现代化的追求自然也在其中。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广泛群众参与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里程碑,它引进了西方的制度文明,彻底改革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增强了国家和社会的力量,使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得以延续和发展,具体体现在政治权威的合理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作家以其对家族化的彻底否定显示出与古代作家价值观念上质的不同,但对传统家族化存在合理性的质疑并不意味着其精神自由与独主人格的形成,现代作家由追求个性解放走向对集体、阶级解放的归依;革命学队伍内部宗派主义的产生;现代作家对家与国之间关系的处理,对“治国平天下”事业的倾心无不笼罩着家族化蛛丝马迹的痕迹。家族化既为作家观念与行为的转变提供了心理上的潜在支援,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学价值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政治文明”概念,并将其确定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又一次理论突破。它超越了中西传统政治文明的发展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又体现了对价值追求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文明运动,是一种现代社会对传统社会的超越。中国的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突出本民族特色。因此,必然涵摄着深刻的历史合理性意蕴和鲜明的文化价值目标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实质是“合理性”的探寻与重建过程,其关键在于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关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合理阐释;二是树立合理的功利价值观念;三是必须认真协调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矛盾;四是“理性文化人”的人文目标的设计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焦元 《科技信息》2009,(27):189-190
人们在交际中选择不同的表达、句法结构、发音和意义。这些传递了说话人的社会背景、教育程度和对某一言语社区的社会态度以及对社区的“依附感”等社会信息。不同的阶层方言也有不同,而且阶层方言根深蒂固,不易改变。本文主要从阶层方言的角度探讨社会等级结构与语言的关系和社会某个等级的社会化过程。试图通过对美国中产阶级的话语分析去了解美国中产阶级的阶级心理、社会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的诠释总有着各种不同的话语。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进行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2.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表示准备实施宪政。在此背景下,陈启天认为,民主风度的缺乏是清末民初宪政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宪政实施要求从事政治活动者具备尊重民意、责任、法纪与公道等民主风度。民主风度的培养应以人本主义为哲学依据,其不易培养既源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又与人性有密切的关系。陈启天的民主风度论属于政治文化建设范畴,不失为现代化历程中的一份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3.
实现现代化是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共同愿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战略,民主法制建设、化现代化以及中国共产党自身现代化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感性选择具有认识论、本体论以及文化学等多重意蕴;从感性选择的语境来审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一个感性选择的历史发展过程,不了解中国人的感性选择也就无法理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刻底蕴和民族特色;理性地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感性选择及其演变机制与规律,这对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永恒主题。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含义,不断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在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采用模糊数学中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具体步骤是:首先通过确定因素集,权重集以及评价集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对出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各城市统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进行综合评判。文章采用二级综合评判的方法,从最终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到城市珠海和上海两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最高。从评估结果来看,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在城市的发展规划过程中起到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改造中国国民性思想的分析,认识新文化运动的立足点,并揭示其历史意义,认为启蒙思想家批判陈旧的国民性,呼吁国民思想的更新,力图改变国民性的思想,时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仍旧有着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历近40年不同阶段的快速发展后,中国的人才计划已经形成了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层次分明、覆盖面广的体系,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制度环境分析了中国科技人才计划体系的类型与几个不同发展阶段,概括了人才计划体系的特点,从系统角度分析了人才计划体系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官兵素质的改造构成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两大主题。中国军事近代化始于武器装备的发展,而此后的较长一段时期,武器装备几乎成为惟一主题。甲午之战,军事近代化的成果毁于一旦。痛定思痛,官兵素质的改造被提上军事近代化的重要日程,以西方的近代教育形式建立新式军事学堂,培养新式军事人才。从物到人,反映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不断调整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