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关于体能性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中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高原训练内涵,分析了高原训练对于体能类运动员有可能造成的有利及不利训练后果,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体能类运动员高原训练进行高原训练需要注重四方面问题,即:所上高原的高度选择、高原训练持续时间、高原训练负荷安排和相邻两次高原训练间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2.
张文炳  李俊峰 《科技信息》2011,(25):I0250-I0250,I0256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迅猛提高,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会更加引起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本文对乒乓球运动在高原训练后,空气密度对乒乓球训练影响及采取解决的办法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亚高原训练既有一定程度的缺氧刺激,又可以保持平原的训练强度.使得运动员得到足够的强度刺激的同时,又避免了传统高原训练中的运动能力退化的问题,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将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就如何科学地利用亚高原独特的环境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成绩进行了研究.在综合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甘肃省马拉松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并做了比较分析,通过对亚高原训练期间及其后续平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探讨了亚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和亚高原训练的特点及规律.以期为亚高原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6名久居亚高原游泳运动员进行的高原训练,观察高原训练对其生理指标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亚高原游泳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期间体重、心率变化幅度较小;对HB有利影响与亚高原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高原效应持续时间更长;CK值与亚高原基础值没有显著性差异;BUN值与亚高原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仍然低于7mmol/L。可见,亚高原游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在亚高原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相同情况下其各项生理指标仍能保持在相对理想范围之内,久居亚高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运动强度与运动量。  相似文献   

5.
李晓兰  连玉龙 《科技信息》2011,(14):I0280-I0281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目前,高原训练仍是目前体育科研中的一大研究热点,已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普遍重视,并建立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同时高原训练的方法也不断改进,参与高原训练的项目已由原来的一些主要耐力运动项目,发展到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奥运会项目。各国的训练实践也证明,高原训练是发展有氧耐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因此,本文通过观察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观察平原-高原-平原这种交叉训练对机体血液红细胞的影响,旨在探索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可能机制,为科学的进行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平原训练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入手,分析了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时所要承受的来自两个方面的缺氧刺激和运动技能提高的理论基础。根据高原的地理分类法与运动训练的关系,从海拔高度、气温、太阳辐射等对人体的影响方面,分析了平原地区运动员和世居高原的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特点,探讨不同居住地区运动员高原训练的适宜海拔高度,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是高原训练全面兴起,并不断向世界范围内扩展、深入、系统研究的一个显著性标志。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高原训练由于其国家所受地域的局限和高原环境受外界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大,对其规律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近年来模拟高原训练被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模拟高原训练的主要手段,即低压氧舱训练,间隙性低氧训练和超压加氧训练的基本思路、原理、方法及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娴 《科技信息》2012,(1):341-341,354
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和运动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已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从高原训练的特征、理论依据等方面对高原训练对运动机制的影响做了系统的阐述.指出高原训练对提高运动员技能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原训练的不断发展,国际、国内体育界专家及科研工作者对高原训练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高原训练的一整套可行的经验,使高原训练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高原训练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的控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还有待于去研究、探讨、实践.就女子中长跑赛前进行高原训练控制时间的最佳程度,提出笔者的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许丽存 《科技信息》2012,(17):168+172-168,172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针对中长跑项目的特点、高原训练高原高度的选择、高原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和生化指标的评定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原训练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正反两面的双重性。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通过研究找出高原训练对中长跑的利与弊,以便在应用中更加有意识地开拓其积极的正面作用,要想方设法缩小其消极的负面影响,提高我国中长跑运动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1.
赖成婷 《科技信息》2010,(28):I0264-I0265
游泳是开展高原训练较早的一个项目,本文对游泳高原训练的监控做综述。结果发现,游泳高原训练的监控在运动负荷及运动强度等方面已经发展的比较系统化,但在训练后恢复及营养方面的研究目前不多,而这两方面对于高原训练的效果及运动员都很重要,关系到高原训练的成功与否,今后需在这两方面多做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游泳高原训练的监控,最终达到高原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原训练是目前各个国家广泛运用的一种训练手段,其中交替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作用与持续训练相比更为明显。不同海拔的高原交替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对高原环境的逐步适应。中等高度高原-平原-低海拔交叉训练能使运动员适应过程加快,提高机能水平;在中等高度范围内小范围的高度变化对运动员影响不大;在较高高度训练后再回到较低高度训练,运动员运动能力均有不同能力的提高。对交替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做了综述,并预计了交替训练在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高原训练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高原训练的基础理论和训练经验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但也暴露出高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高原训练的热点问题.文章就模拟高原训练同传统高原训练之间的关系,高原训练应以能力提高为重点,训练的控制不能简单地依靠机能监测和评价、适应期问题、高原训练中速度训练问题和种族差异问题等几个方面对高原训练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客观地进行分析,提出高原训练的针对性建议.加强高原训练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断探讨.  相似文献   

14.
疲劳是运动训练的必然结果,轻则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重则严重影响机体的健康水平。赛前在高原环境下训练的特殊时期,准确地判断高原训练的疲劳程度,及时采取恢复措施具有重大意义。以我国优秀女足为研究对象,对其赛前高原训练疲劳判定及恢复措施状况进行调查,以期为今后的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榆中、多巴、海埂、兴隆、呈贡等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项目设置进行比较分析,揭示高原训练与自然环境的某些内在联系,对利用我国高原训练基地优势提高田径运动员成绩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充分利用我国高原训练基地优势提高田径运动员成绩的理论依据,从而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特点科学地选择和建立高原训练点,并为高原训练的地域性研究及运动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高原训练理论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山地自行车项目高原训练运动实践,对山地自行车项目高原训练的海拔高度选择,训练前准备,训练安排、运动负荷、参赛时间及注意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汪洋 《甘肃科技》2010,26(7):87-89
对甘肃省中长跑运动项目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据此提出了保持和提升中长跑运动竞赛成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主要观点是:第一,加强后备人才储备,人才队伍有效衔接是当前困扰甘肃省中长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第二,加快推行"科训医一体化"模式的步伐;第三,加大训练理论研究,特别是地域训练优势与特色训练环节"高原—亚高原"环境训练理论,以此加速地域化项目积极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郭云聪 《科技信息》2012,(23):180+196-180,196
高原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能力的训练方法,对高原训练过程进行监控,对保证运动员训练效果及训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监控以山东CBA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监控对象,对运动员的整个高原训练过程进行监控,整个监控过程包括上高原前监控、高原训练监控和高原训练结束后监控三个部分。监控所得的数据为以后的高原训练提供训练依据,也作为评价运动员训练效果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赛艇队女子双桨组8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记录高原训练中每日训练负荷,测量两次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运动能力的变化及循环血红蛋白、铁蛋白和皮质醇浓度,用以比较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奥运会年两次高原训练负荷特征及有氧运动能力变化.结果发现:1)两次高原训练的训练量相近,均以水上训练为主,低强度有氧耐力训练占比95%以上;无氧阈及以上强度的训练第一次高原训练约占1%,而第二次高原训练增加至3.6%.2)第一次高原训练后多级递增负荷测试同级强度下即刻心率均升高,而第二次高原训练后均下降;第一次高原训练后仅250 W功率对应的即刻血乳酸浓度降低,但第二次高原训练后血乳酸浓度均下降,且组间150 W和200 W功率对应的即刻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3)第一次高原训练后循环血Hgb、Fer均升高,Fer显著升高,但第二次高原后Hgb、Fer均下降,Hgb显著下降,组间Hgb、Fer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以低强度有氧训练为主的两次高原训练相比较,无氧阈及以上强度训练占比更高的第二次高原训练后有氧运动能力得到了更大幅度改善,并伴随有循环血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浓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在速度滑冰的训练中,高原训练作为独特的训练手段之一,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通过改变生理机能的方式,获得在运动成绩上的提高。本文谈一谈高原训练的知识及对速滑运动员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