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一水合醋酸铜与有机桥连配体N-(2-萘甲酰基)-氨基乙酸硫脲(2NGH_3)在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液中反应,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铜的三维配位聚合物{[Cu_(34)(2NG)_(26)(DMF)_6(H_2O)_(12)]·2H_2O}n(配合物1).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晶体结构.XPS测试结果证实,在配合物1中存在二价和一价铜的混合离子.测试了配合物1在2~300 K内的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相邻的二价铜离子间存在着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电子元件材料可靠性和我国铜合金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比分析了美国标准(ASTM)和中国国家标准(GB)关于铜及铜合金带弯曲试验的主要差异。在铜及铜合金带弯曲试验标准体系上,美国标准(ASTM)优于中国国家标准(GB)。目前,我国铜及铜合金带标准GB/T2059-2008和YS/T 1041-2015都引用了适用于所有金属材料、所有厚度的GB/T2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作为弯曲试验标准,没有引用GB/T 15825.5《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 -第5部分:弯曲试验》。在铜及铜合金带弯曲性能测试严苛性和适用性上,GB/T15825.5-2008比GB/T232-2010严格及适用,ASTM B820-14a比GB/T15825.5-2008更严格、更适用。为了提升我国铜合金带标准水平,中国国家标准(GB)组织应该尽快制定专用铜及铜合金带弯曲试验标准,或尽快更新铜及铜合金带弯曲试验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3.
偶氮胂K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多采用催化氧化动力学光度法和阻抑动力学光度法。笔者利用较少见的还原反应进行痕量铜的测定。研究发现在pH =5 .4的HAc -NaAc缓冲介质中 ,活化剂α ,α’ -联吡啶存在下 ,痕量铜 (II)能强烈地催化抗坏血酸还原偶氮胂K的反应。通过系统地研究反应的最优化实验条件 ,建立了利用还原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II)的新方法 ,并计算了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速率常数。该方法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 ,是目前测定铜的最灵敏的方法之一。方法的检出限为 5 .4 1× 10 -10 g·L-1,检测范围为 0~ 0 .35 μg铜 (II) / 2 5mL。可用于自来水及食品中的痕量铜 (II)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在酸性介质中,以K2S2O8为氧化剂,溴甲酚紫为指示物质,Cu(Ⅱ)强烈阻抑K2S2O8氧化溴甲酚紫褪色反应,褪色反应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随Cu(Ⅱ)浓度增大而降低.据此建立测定Cu(Ⅱ)反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法,并确定了测定最佳条件,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2~0.060 mg.l-1,检出限ε=3.3×10-5g.l-1.用于测定水系、蔬菜中的痕量铜(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用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测定了在298.15K时砷酸钠铜生成反应的反应焓.由此求得了砷酸钠铜的标准生成焓.同时评述和讨论了砷酸钠铜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性质、测定了分解反应的级数(n)和表现活化能(E)  相似文献   

6.
利用动电位扫描、循环极化、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3,5-二(2-吡啶基)-1,2,4-三唑(HBPT)在0.5 mol/L H2SO4介质中对铜的缓蚀性能.极化曲线研究表明3,5-二(2-吡啶基)-1,2,4-三唑在0.5 mol/L硫酸溶液中对铜的阳极反应起抑制作用,对铜的阴极反应起促进作用,属于阳极型缓蚀剂.循环伏安研究显示3,5-二(2-吡啶基)-1,2,4-三唑可能在电极表面产生吸附或与一价铜发生作用,从而在0.5 mol/L硫酸溶液中对铜起到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示     
正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2015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2015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单位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领取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5年1月25日-1月31日。举报电话为0551-62673506。本单位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孙刚(记者证号K34116455000004)、刘赞扬(记者证号K34116455000003)、张敏(记者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种新颖的由π-π堆积形成的链状二价铜配合物[Cu(bipy)2Cl]2Cl2·nH2O(bipy=2,2'-联吡啶),并用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在2K~300K之间测定其磁化率.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P2/c空间群,a=1.2328(3)nm,b=1.4781(3)nm,c=1.4311(3)nm,α=90°,β=108.51(3)°,γ=90°,V=2.4730(9)nm3;8K~298K之间标题化合物呈现明显的铁磁性耦合相互作用,在2K~8K范围内却呈现出反铁磁性相互作用的特征.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进一步佐证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铜转运蛋白hCtr1细胞膜内的C端区域对于细胞的铜转运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这一结构域对铜离子的捕获和胞内蛋白的铜分布机理尚不清楚.为了研究hCtr1蛋白的C端结构域与铜的结合方式,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方法,对C端8肽(C8)与铜离子的结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价铜离子对C8有很高的亲和力(log K=16.6).C8能够结合多个铜离子,其HCH基序中的组氨酸和半胱氨酸残基是铜结合位点,而另一个天冬氨酸残基也可能参与铜结合.进一步研究发现,铜离子能够从C8转移到Atox1.实验数据揭示了铜与hCtr1结合的详情,也有助于理解铜在细胞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K3(以下简称VitK3)对Cu2 催化H2O2和NaSCN的化学振荡反应(以下简称铜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VitK3的加入会使振荡图形的周期和振幅均增大,且VitK3浓度与加入VitK3后第一周期的改变值(ΔT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5 26×10-7~2 17×10-4mol/L和3 21×10-4~8 87×10-3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 9981和0 9975.初步探讨了VitK3对铜体系振荡反应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种新颖的由π-π堆积形成的链状二价铜配合物[Cu(bipy)2Cl]2Cl2·nH2O(bipy=2,2'-联吡啶),并用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在2K~300K之间测定其磁化率.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P2/ c空间群,a=1.232 8(3)nm,b=1.478 1(3)nm,c=1.431 1(3)nm,α=90°,β=108.51(3)°,γ=90°,V=2.473 0(9) nm3;8K~298K之间标题化合物呈现明显的铁磁性耦合相互作用,在2K~8K范围内却呈现出反铁磁性相互作用的特征.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进一步佐证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SPS方法制备铜/金刚石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制备出高体积分数的铜/金刚石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铜/金刚石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均匀,致密度分布为94%~99%,最高热导率为305W.(m.K)-1,热膨胀系数与常见电子半导体材料相匹配,能够满足电子封装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了铜铁试剂(Cup)-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HAc体系的伏安行为,发现在pH为4.0~4.5,0.4 mol/L的六次甲基四胺中,铜(Ⅱ)、铅(Ⅱ)在铜铁试剂存在下,分别于-0.26 V(vs.SCE)-、0.58 V(vs.SCE)左右产生一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铜(Ⅱ)、铅(Ⅱ)的浓度分别在8.0×10-8~8.0×10-6mol/L、4.0×10-8~8.0×10-6mol/L的范围内与相应的峰电流成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1.0×10-8mol/L和6.0×10-9mol/L.该方法用于大米、大白菜中铜(Ⅱ)、铅(Ⅱ)浓度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光光度法在298.2~313.2 K内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Ⅲ)酸根配离子(DPC)氧化2-氨基-1-丁醇(AB)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氧化剂(DPC)是一级,对还原剂AB的表观反应级数(nap):1<nap<2,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在弱碱性介质中随[OH-]增大而减小,在较强碱性介质中随[OH-]增大而增大,随[IO-4](ex表示外加的IO-4的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也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并且有弱的负盐效应.据此导出了一个能够解释全部实验事实的速率方程,求出了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298.2 K时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一类含有非线性局部顶的抛物型m-Laplacian方程的柯西初值问题{ut=div(|▽u|m-2▽u) ∫RNK(x,y)up(y,t)dy x ∈RN,t》0/u(x,0)=u0(x),x∈RN,u(x,t)≥0(x,t)∈RN×R (0.1)的非负整体解的不存在性问题.从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参数p,β,m和初始条件u0(x)在无穷远处的渐近行为对问题(0.1)解的不存在性的影响.采用的方法是"试验函数法".该方法是由Mitidieri和Pohozaev在研究一类椭圆型不等式时首先提出.为了使该方法能够用于问题(0.1),需要作些修正.主要结果的证明是通过对解的先验估计,然后应用反证法提出.通过选择适当的试验函数以及变量伸缩,得到解的一个渐近估计和一个上界估计.这些估计依赖于参数T和ρ.最后让ρ→∞和对上界极小化,得出问题(0.1)的非负解的不存在性.作如下假设:(H1)存在 a0∈(0,1/2),使得当α∈(-α0,0),成立u0(x)≥0,u0 ∈L1 a loc(RN); (H2)存在K0》0,0《β《N使得K(x,y)=K(y,x)≥K0|x-y|β-N,x,y∈RN;(H3)存在K0》0,γ≥0 使得 K(x)≥K0(1 |x|2)-γ,x∈RN.主要结果是:定理1 假设2≤m《N,p》m-1和条件(H1),(H2)成立.进一步,如果下列条件之一满足:(H4)P《m-2 N m/N-β;(H5)存在依赖参数m,p,β的β0》0,使得lim inf|x|→∞(u0(x)|x|m β/p 1-m-α)≥β0;那么初值问题(0.1)不存在整体的非负解.当K(x,y)只是一个变量y的函数时,有定理2 假设2≤m《N,p》m-1和条件(H1),(H3)成立.进一步,如果下列条件之一满足:(H6)0≤γ《(N m)/2;(H7)存在依赖参数的m,p,γ的β2》0,使得lim inf|x|→∞(u0(x)|x|m N-2γ/P 1-m-a)≥β2;那么问题{ut=div(|▽u|m-2▽u) ∫RN K(y)up(y,t)dy x∈RN,t》0/u(x,0)=u0(x),x∈RN不存在整体有界的非负解.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甲壳素吸附铜离子的过程。结果表明:甲壳素对铜离子的吸附在pH=4.46时最佳,在298 K下测得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17.2 mg/g(树脂)。用1.0 mol/L HCl可洗脱,洗脱率达97.4%;测得表观速率常数k298=1.34×10-4/s;表观活化能Ea=26.1 kJ/mol;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吸附热力学参数△H=11.3 kJ/mol,△S=42.6 J/(mol.K),△G=-1.4 kJ/mol。  相似文献   

17.
某冶炼厂污染土壤中铜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连续浸提法对冶炼厂污染土壤中铜的赋存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计算了铜的生物有效性系数.结果表明,铜生产区铜的形态分布(质量分数)顺序为: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溶态、可交换态;而锌生产区铜的形态分布(质量分数)顺序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溶态、可交换态;铜主要是以较稳定的残渣态为主,铜生产区达63.4%,锌生产区为38.5%.根据计算铜生产区、锌生产区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系数大小顺序分别为:K3>K2>K1,K2>K3>K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铜(Ⅱ)催化H2O2氧化7-(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偶氮氯膦(CTACPA)的褪色反应,褪色反应程度与铜(Ⅱ)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了测定痕量铜(Ⅱ)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pH 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535 nm,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04 ~0.2)μg/mL范围内符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3.026 0ρ-7.24×10-3(ρ:μg/mL),相关系数r=0.999 4,检出限为2.90×10-10 g/mL.方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头发和河水中的痕量铜,测定结果与AAS法的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9.
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兰州新区部分农用地土壤中铜、铅、锌、镉、铬、镍、汞、砷等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0个农用地地块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所有被调查地块中铜、铅、锌...  相似文献   

20.
采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铜离子与谷氨酸配合物在离子强度为0.1mol/L(NaCl)、温度25℃条件下体系pH的变化,用半整数作图法得出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 K1=9.67,lg K2=4.25,并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优化产物构型,同时计算出热分解反应的标准热力学量变,从理论上进一步证明配合物的稳定性,并对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