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一直是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性别言语风格研究主要集中在话题、谈话量、话语重叠、最少反映、和沉默等方面。语言性别差异的成因主要包括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社会地位和权力方面的原因。对于性别会话风格差异的解释至今仍有争议。主要的研究理论包括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和礼貌论。这些理论的有效结合将会是对性别语言风格差异的更好解释。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性别语言研究在交际以及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尹剑波 《科技信息》2010,(34):I0150-I0150
模因论来自于达尔文进化论,是研究文化进化中文化模因传播复制现象的理论。中华"和"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与"和"有关的思想及话语从古流传到今。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阐释了"和"文化传承的现象,并提出了对其他语言文化现象阐释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西方语言哲学指称论、观念论、行为论、使用论分别对语言的意义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它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语言的本质,虽然还存在着局限、不足、缺陷和偏颇之处,但是为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维索尔伦1999年创新性地提出了语用综观论下的顺应理论,该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以交际为目的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从而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而科学的研究视角。本文以这一理论为基础,认为翻译也是一种不断选择的过程,并以对语言结构对象的选择和顺应为研究重点,总结出一种全新的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5.
维什尔伦(Vesrhcueren)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也是语言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可从顺应论的视角去研究翻译。本文借用这一理论模式,尝试从顺从语言内部实际与语言外部语境两方面,研究翻译过程中的顺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语言学,特别是女性主义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女性文体学的研究方法,以经典名著《永别了,武器》为研究范本,从字词层面来分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挖掘语言中隐藏的性别差异,并提出一些消除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建议,旨在唤醒人们的意识,达到真正摒弃性别歧视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白四新 《科技信息》2007,(24):472-473
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综观的思想。语言的使用是一种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的心理意识下对语言的使用进行持续不断的选择,每一个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的时候都是在遵循着一种动态的顺应。而人称指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因此,本文旨在应用这一理论对人称指示的研究进行一种新的尝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准确的运用人称指示,使言语交际和谐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语言学家们从文化、权力等角度分析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形成了支配论和差异论两大体系.依据这两个理论体系,对美剧《老友记》中人物语言的语调、词汇、句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可发现人物性格、社会经历以及语境等非性别因素对语言性别差异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罗颖德 《科技信息》2007,(15):388-389
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得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时代的特征。本文对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术语如语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进行了阐释,阐明了跨文化交际涉及的跨文化意识层次理论、图式理论等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并对跨文化交际在国外和国内的研究情况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相关著作进行了大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与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的一种学说,它把"语言"作为研究内容,考察社会对语言的影响,揭示语言的本质。品牌名称与社会语言学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蕴含了语义预设、性别差异、社会语境等大量的社会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与关联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又是一种认知现象。关联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隐喻含义的阐释及其推导过程。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拓展了以往的隐喻理论,同时进一步表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2.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以其“心性”论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不仅首创性地提出了理解活动中阐释者主体意识的问题,而且将理解规定为阐释者与诗人之间人伦心理的会通,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意义生成方式。这一命题在后世的经籍阐释特别是文学阐释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多个层面上具有和当代文学解释学理论对话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以往旅游反贫困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功能论、社会分层论、拟剧论等社会学理论与旅游反贫困研究的关系;分析了旅游在反贫困中的显功能、隐功能;运用选择模型阐释旅游业对贫困人口福利的影响;探讨因旅游业发展导致的环境、社会分层和产业结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贫困人口的影响;论述了旅游在反贫困中的角色、动态特征和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4.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从顺应论的角度看,习得就是一种顺应。顺应论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为英语口语习得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在概述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也揭示了顺应论对英语口语习得研究的启示和诠释。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交际的广泛发展渐渐催生了一门新的语体——网络语言。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已成为语言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身份构建是语言使用者积极使用语言资源的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它有助于理解年轻网民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和意识性。本文以模因论为其理论基础,把身份构建放在促进网络语言传播的大框架下探讨网民主体意识对网络语言传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外语教师作为整个语言教学实践或教学交际情境的参与及引导者,如果不具备先进的语言教育意识,缺乏敏锐深厚的教育机智策略,那么即使外语语言专业水平再高,语言教育理论研究再深入,都不可能在真实具体的语言教学实际工作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本文从外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机智两方面,阐释了二者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并就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娜  李静静 《科技信息》2009,(10):113-114
Jef Vers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语言各层次的顺应以及文化顺应等方面。本文以语境顺应论为基础理论,探讨言语幽默翻译中的语言语境顺应问题。本文对顺应理论的语境进行综述,并以大量实例为证,论述了幽默翻译中做出的顺应。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的语言性别差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同时又是对社会传统和文化的反映。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英语在语音、词法、句法、言语交际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话语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话语社团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话语社团有广泛的地域性;同一话语社团成员遵循共同的文体惯例;同一话语社团的成员往往关注共同的事物或问题,并对所关注的事物或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基本相同的阐释框架.男性和女性分属于不同的话语社团.男性和女性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及其相适应的话语解释框架,导致了男女在话语风格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话题的选择、话语量的多少、话语策略等方面.话语风格性别差异研究不仅打破了原有的学科领域界限,更重要的是使语言研究与社会文化相互介入.性别差异的语言研究是对占据中心主流地位的均质性、普同化以及否定和贬低文化性的观念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利用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呈现歇后语意义形成的动态过程,丰富了歇后语的研究,为人们对歇后语的欣赏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证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对歇后语具有阐释力;同时提出歇后语是认知语言学的三种认知现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