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将贴壁培养型BHK21细胞驯化成适合口蹄疫疫苗生产的无血清全悬浮培养型细胞.方法:引进贴壁培养型BHK21细胞,通过改变培养液和降低血清的方法进行悬浮培养的驯化,对驯化得到的悬浮培养型细胞进行生物学检定.结果:引进的BHK21细胞低血清驯化培养22代可悬浮生长,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0代后形态趋于稳定生长变快.贴壁和悬浮细胞均有致瘤性,对口蹄疫病毒敏感,适应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且没有外源物污染.结论:驯化的BHK21细胞可用于口蹄疫疫苗的研究和生产.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猪、牛、羊等偶蹄动物一种高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一旦爆发和流行,会使家畜生产性能降低,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给公共卫生造成重大的影响.随着弱毒苗禁用和灭活苗的减少使用,新型疫苗的研究成为热点.自1990年首次出现基因疫苗的研究报道之后,基因疫苗已经成为疫苗研究领域中的一大热点,因此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口蹄疫基因疫苗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西洋参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洋参悬浮细胞培养技术生产人参皂甙,在理论和生产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国内外在西洋参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和发酵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病毒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在世界范围内对偶蹄的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具有高度传染性.口蹄疫病毒感染后可诱导细胞凋亡、逃避先天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抑制,并形成持续感染.本文对口蹄疫病毒感染后的上述进程进行了综述,以更好地了解口蹄疫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口蹄疫防控和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在研制的口蹄疫新型疫苗有10多种,分别是纳米微球黏膜免疫疫苗,表位肽疫苗、口蹄疫O型复合表位蛋白疫苗、A型重组毒株(Re-A/WH/2009)的口蹄疫O型、A型、亚洲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猪口蹄疫O型广谱基因工程病毒灭活疫苗、口蹄疫O型标记疫苗、猪O型Mya98毒株空衣壳疫苗、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多肽2600+2700+2800)、牛口蹄疫(O型、Asia1型)二价合成肽疫苗、以及口蹄疫病毒活载体疫苗。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有5种,牛口蹄疫(O型、Asia1型)二价合成肽疫苗PD50值大于6.0,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保存期为12个月,已完成所有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申请了新兽药注册并已通过初审;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多肽2600+2700+2800)PD50值大于6.0,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保存期为12个月,已完成所有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现已申请新兽药注册并通过复核试验和复审;含A型重组毒株(Re-A/WH/2009)的口蹄疫O型、A型、亚洲Ⅰ型三价灭活疫苗PD50值大于6.0,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保存期为12个月,获得了农业部新兽药注册证书,实现了产业化;猪口蹄疫O型广谱基因工程病毒灭活疫苗已申报农业部临床试验批文;口蹄疫O型标记疫苗已完成疫苗质量研究,并已申请新兽药注册。其他疫苗研究也均取得了程度不等的进展。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平台,获得基因工程修饰病毒疫苗株5株:(1)r V-STN-5;(2)9O/r V-1;(3)Re-A/WH/2009;(4)Re-Mya/98/BY/2010;(5)Re-Asia1/HN/2006。利用基因克隆、重组等技术,获得其他基因工程修饰病毒9株,分别为:(1)表达O型FMDV不同亚型主要免疫原性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1株;(2)共表达O-A-Asia1型FMDV主要免疫原性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1株;(3)表达FMDV免疫原性基因的杆状病毒2株;(4)表达猪源IFN-α/IFN-γ和A型FMDV P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3株;(5)表达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的重组羊痘病毒2株。成功研制Cp G-IFN、Cp G-IL4以及多磷腈和Cp G DNA等生物复合佐剂3种,纳米乳油佐剂、纳米粒IL-2佐剂以及多孔硅和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的载药系统等纳米复合佐剂材料4种,以及IL-2、IL-4和IFN-γ等多种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质粒和多糖类免疫增强剂4种。  相似文献   

6.
用FMDV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口蹄疫的主要手段之一 .研制既含B细胞表位又含T细胞表位的基因工程疫苗对口蹄疫的防治具有更强的保护能力 .用化学方法合成O型口蹄疫病毒 (FMDV)外壳蛋白VP1中 2 1~ 40位肽段的T细胞表位基因 ,与 1 41~ 1 60肽段的B细胞表位基因串联后 ,与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相连 ,构建成一重组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融合蛋白疫苗 .动物实验表明 ,该疫苗不仅能诱导豚鼠产生滴度很高的中和抗体 ,而且产生大量对病毒专一性T细胞 ,与不含 2 1~ 40肽段的疫苗相比 ,用该疫苗免疫的豚鼠血单个核细胞对FMDV的反应性提高 7倍以上 ,并能抵抗病毒攻击 .说明该疫苗可同时激活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反应 ,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是由于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和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被国际畜疫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为了掌握新生牛血清中口蹄疫抗体的情况,从而为口蹄疫疫苗企业提供不含该抗体的优质新生牛血清.本试验采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LPB-ELISA)方法对20个批号新生牛血清样品中口蹄疫O型和亚洲I型抗体进行了检测,其中O型病毒抗原对照平均D492nm值50%值(临界值)为0.432;亚洲I型病毒抗原对照平均D492nm值50%(临界值)为0.897;20个新生牛血清样品亚洲I型和O型的D492nm值均大于临界值,表明各样品均显阴性,来自没有感染口蹄疫病毒或没有接种疫苗的动物.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12,(24):67
阿根廷大型企业集团Grupo Insud实际控制人之一席格曼(Hugo Sigman)将投资5500万美元在中国建立一座生产口蹄疫疫苗的工厂。口蹄疫工厂将与上海海利公司合作建设。席格曼称,生产口蹄疫疫苗的项目已经获得中国农业部的批准,5500万美元只是第一期投资,未来希望为中国的猪、牛、羊、家禽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兽药产品。Grupo Insud在2011年的收入约为30亿欧元,药物  相似文献   

9.
当前疫苗研究已由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生产常规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基因工程疫苗的传统疫苗学,发展到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研发分子疫苗或结构疫苗的反向疫苗学和结构疫苗学.针对动物免疫压力过大的突出问题,提出"动物免疫潜力"新概念,建立新概念疫苗理论体系,并致力于动物疫病新概念疫苗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如牛、羊、猪、骆驼、鹿等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和可以借助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口蹄疫疫苗是防治口蹄疫的发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系用猪源强毒接种BHK-21或IBRS-2细胞单层,收获细胞毒液,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与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本研究选用3批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进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即疫苗免疫效力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用O/MYA98/BY/2010株攻毒,3批疫苗每头份疫苗分别含有10.32、10.81、11.84 PD50,3批疫苗1头份免疫动物LPB-E抗体效价≥1︰64的均在80.0%以上。可以看出,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对我国目前流行的猪O型口蹄疫MYA98流行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用FMDV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口蹄疫的主要手段之一,研制既含B细胞表位又含T细胞表位的基因工程疫苗对口蹄疫的防治具有更强的保护能力,用化学方法合成O型口蹄疫病毒(FMDV)外壳蛋白VP1中21~40位肽段的T细胞表位基因,与141~160肽段的B细胞表位基因串联后,与β-半乳糖苷酶基因相边,构建成一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融合蛋白疫苗,动物实验表明,该疫苗不仅能诱导豚鼠产生滴度很高的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12.
烟草悬浮培养细胞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材料已有较多的研究,将外源基因通过克隆进行载体构建,转化入悬浮培养的烟草细胞并进行表达,在带有相应筛选抗性的抗生素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将愈伤组织转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转入外源基因的液体悬浮培养烟草细胞.我们通过对此法作一些改进,使其便于操作、省时,适合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操作,且烟草悬浮培养细胞传代培养快,取材方便的特性对实验的开展也有很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抗原决定簇融合基因转化胡萝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是目前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个研究热点,具有生产简单、成本较低、使用安全方便、易贮存等优点.本实验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O型和A型口蹄疫抗原决定簇基因O21-O14-A21转化胡萝卜.通过筛选,获得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经胚状体再生得到156棵抗性苗.通过GUS染色检测,GUS报告基因在部分转化的愈伤组织中瞬时表达,并在部分抗性苗中稳定表达.对部分抗性植株进行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胡萝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中国红豆杉(Taxuschinensis)细胞聚集体两步法悬浮培养生产紫杉醇的培养体系.红豆杉细胞于含LH1g/L,NAA0.1mg/L,2,4-D0.5mg/L及6-BA0.8mg/L的细胞聚集体形成的培养基中生长并形成聚集体,10d后转入生产培养,较大细胞聚集体的生物量比和紫杉醇产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3.7%和82.1%;提高细胞聚集体的生物量比能显著增加紫杉醇产量.四种基本培养基中B5最适合诱导细胞聚集体的形成.生长培养12d后细胞悬浮培养物按1∶1(体积比)直接转入生产培养对细胞生长、细胞聚集体和紫杉醇形成最有利.在100μmol/L茉莉酸甲酯作为诱导子下本体系紫杉醇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15.
前体和诱导子对大豆悬浮细胞中异黄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成功建立大豆下胚轴悬浮培养细胞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茉莉酸甲酯、二甲亚砜(DMSO)和苯丙氨酸对大豆悬浮细胞生长状态、总异黄酮含量及大豆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MSO和苯丙氨酸加入大豆悬浮培养体系后有利于悬浮细胞生长,对悬浮细胞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75 mmol/L DMSO加入悬浮体系培养48 h时,悬浮细胞中总异黄酮和大豆素的积累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的1.6和1.8倍;10 μmol/L的苯丙氨酸处理悬浮细胞48 h时,不仅能够促进悬浮细胞中大豆素的积累,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染料木素的含量;而加入茉莉酸甲酯则易使大豆悬浮细胞褐化,对悬浮体系中总异黄酮及大豆素的积累均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可分为原代和传代培养,有贴壁、悬浮和固定化培养等培养方式.细胞生长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性质,需要无菌、恒温和充分的营养环境.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光明前景的同时也面l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动物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可分为原代和传代培养,有贴壁、悬浮和固定化培养等培养方式.细胞生长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性质,需要无菌、恒温和充分的营养环境.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光明前景的同时也面l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以长春花幼嫩叶片为材料诱导和筛选愈伤组织,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初步探讨了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悬浮培养的长春花细胞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长春花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周期均为27 d,细胞增殖率曲线呈"S"形;其生长势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POD活性呈现一定相关性.光照对长春花细胞的悬浮培养是有利的,最佳收获期为18 d到21 d.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固体CFA培养基和液体LB培养基培养,全菌ELISA,口服免疫Balb/c抗体测定,评价肠毒素大肠杆菌抗原CFA/I,CS6和载体志贺氏痢疾杆菌LPS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LB培养基培养不影响疫苗株抗原免疫原性.由此提示,LB培养基对肠毒素大肠杆菌载体疫苗生产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研究液体培养条件下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细胞的生理生化特性.方法 以唐古特大黄子叶为材料,诱导和筛选愈伤组织,进行细胞悬浮培养.测定了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的细胞生长、pH值和总蒽醌累积的动态变化,并研究了水杨酸(SA)对细胞生长和总蒽醌累积的影响.结果 培养细胞生长周期36d;细胞的增殖曲线呈"S"形;其培养液pH值先下降后回升;细胞中总蒽醌累积规律也呈"S"形曲线,在培养的第30天,细胞中总蒽醌可达到最大值.SA对细胞的生长和总蒽醌累积有影响,0.1mg/L和1.0mg/L SA促进细胞的生长和总蒽醌的积累.结论 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的总蒽醌累积和细胞生长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