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欧阳林超 《科技信息》2011,(20):I0340-I0340,I0342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袁庄矿煤层瓦斯涌出量逐年增大。为保证井下安全生产以及合理制定瓦斯治理措施,本文以袁庄煤矿4煤层为例,通过该煤层各主要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4煤层瓦斯风化带的下限标高。运用瓦斯地质理论,根据实际瓦斯涌出参数资料,系统分析了煤层埋深、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岩浆岩侵蚀对该煤层瓦斯涌出的影响,确定煤层埋深和牛眠向斜构造为本矿煤层瓦斯涌出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瓦斯含量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种控制因素对瓦斯含量的影响.认为上覆基岩厚度和埋深是影响Ⅱ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能预测井田未采掘区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为防治瓦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瓦斯赋存的构造逐级构造控制理论,研究矿区构造、矿井构造控气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白庙矿瓦斯赋存规律与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白庙矿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是地质构造+标高,即在构造挤压区,标高越大瓦斯含量越高;但在北东向断层释放带瓦斯含量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淮南潘三矿11-2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和主控因素,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线性回归的方法,结合潘三矿地质勘探期间瓦斯地质资料和现场实测瓦斯数据,分析了11-2煤层瓦斯赋存特征,探讨了煤层瓦斯赋存与埋藏深度、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厚和煤体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层埋深、地质构造和顶板岩性是影响11-2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控制因素,煤厚增加使得瓦斯含量也相应增大,构造软煤的不均匀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瓦斯突出危险性,从而为潘三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褚开智 《山西科技》2008,(1):116-117
文章通过分析煤层瓦斯的形成、瓦斯在煤层中的储积与运移及影响瓦斯储积与运移的因素,阐述了瓦斯灾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瓦斯安全性是瓦斯隧道建设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文中对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瓦斯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GIS构建煤矿瓦斯灾害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煤矿安全方面的最大威胁来自煤矿瓦斯灾害,在基于Web-GIS的基础上,开发煤矿瓦斯灾害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并对系统实现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其中核心是灾害预警模块,并对灾害预警核心模块进行了改进.该系统将地理信息技术与煤矿瓦斯灾害信息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煤矿瓦斯灾害信息的规范管理以及瓦斯灾害预警,降低事故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国内煤矿以往瓦斯灾害发生后群死群伤的情况,结合煤矿"六大系统"中有关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精神,分析了瓦斯灾害发生后瓦斯灾害的致伤形式及原因,研究了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机理,并得出井下人员安全疏散的判断条件,该结论对提高煤矿瓦斯灾害后的遇险人员生存概率,科学合理选择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位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CO2气窜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鲍云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9):2348-2351,2366
在CO2驱油过程中,气窜的发生是一个必然现象,只是不同条件下其窜流程度不同。目前对窜流规律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讨论了渗透率、驱替速度、裂缝对CO2突进的影响,并进行了CO2与N2驱油突进对比。进一步明确在相同注入条件下,CO2在特低渗储层中的窜流比N2要弱;与N2相比,CO2更容易进入致密的低渗层,有利于低渗层剩余油的动用。  相似文献   

10.
王同吉  韩世勇 《科技信息》2012,(11):455-455,503
本文分析了基建矿井发生瓦斯、煤尘灾害的原因,并以鲁新矿井为例阐述了防治瓦斯、煤尘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Combined with oil and gas 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structure-lithology evolution history, and with geochemistry and synthesizing geology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il and gas discharge history of Puguang large scale gas field and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oil accumulation. The natural gas in Puguang gas field is mainly coal-derived gas and oil-racked gas. The main hydrocarbon is Upper Permian coal mudstone and Lower Silurian mud shale with organic material. Puguang gas field has gone through discharge and adjustment 3 times, and it has favorable palaeostructure location, high quality dredge and effectively conserv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探索川西拗陷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类型,为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源储配置关系研究、流体特征分析、天然气运聚特征研究、单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断层沟通输导网状供烃和源储直接接触面状供烃是研究区须二段气藏主要的供烃方式。由此将研究区须二段气藏划分为"断层输导型"和"源储相邻型"2大类5亚类。晚期断层输导区和优质源储直接接触区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组合关系,是须二段有利的油气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张树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6):3965-3968
长春岭沿江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和典型油气藏分析表明,研究区内青山口组烃源岩成熟度低、生烃能力较差;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规模受外部油气运移数量的控制。研究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其西北的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烃源岩;不规则零散分布的河流相砂体、断层对砂体的强烈分割作用以及多期多成因油气对圈闭的充注作用是造成研究区油气分布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存在"源岩区高压倒灌—侧向断裂疏导—构造高部位聚集"的成藏模式。研究区油气生成、运移与圈闭的形成期在时空上形成了良好有机的配置关系;其中明水组末期是研究区油气成藏事件的关键时刻。密集断裂带及油源补给程度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具有良好的成藏基本条件,成藏要素时空匹配关系优越,具备多层段立体勘探的良好前景.本文充分利用钻井资料及包裹体分析结果,重建元坝地区须家河组气藏的成藏过程.其成藏经历了3个阶段:①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岩性气藏成藏阶段;②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性气藏成藏阶段;③晚白垩世-现今的调整改造阶段.通过与川中广安须家河组大气田进行类比,认为该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要受3方面控制:①源储共生、优质烃源岩“近源、短距、强充注”为须家河组气藏的大面积分布奠定物质基础;②多期砂体垂向叠置、侧向复合大面积展布为须家河组气藏的大面积分布提供足够的赋存空间;③相对优质储层和伴生裂缝网络共同控制了天然气的富集高产.  相似文献   

15.
城市燃气的年度负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能源政策、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等,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存在着严重的多重相关性,若采用普通的回归分析会使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对燃气年度负荷进行拟合和预测,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建模简单、计算结果可靠的特点,所得到的回归方程能综合分析各因素对于负荷的影响权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以 17条统一流程处理的区域地震大剖面为骨架网 ,综合分析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的结合 ,并经过 6次反复标定 ,建立起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将 5 8个已发现的侏罗系油气藏归位到层序和体系域中 ,分析其在层序和体系域中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 ,在层序级别上 ,不同地区油气富集的层位不同 ,总体上有从西到东层位变新的趋势 ;在体系域级别上 ,侏罗系油气主要富集在低位域 ,只在腹部有少量的油气藏位于水进域和高位域。层序格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储盖组合条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不同体系域内储集层物性的差异对油气富集也有控制作用。因此 ,在今后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的油气勘探中 ,应重视低位域和盆地的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断-砂配置在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砂配置所形成油气藏类型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断-砂配置与油气分布之间空间配置关系分析的方法,对断-砂配置的油气聚集条件及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运移条件不同,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条件也不同。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条件下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条件是断层侧向封闭,而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条件下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条件是上覆存在区域性盖层阻挡。断-砂配置油气富集主要受到3个因素的控制:1反向断裂有利于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成藏;2交叉断裂有利于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成藏;3断层侧向封闭性控制着断-砂配置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8.
广义最大熵回归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义最大熵回归方法的建模效果问题,尤其是模型中未知参数和误差项支持空间选择的不确定性问题,该文剖析了该方法的建模过程,并通过两个实例将该方法与其它建模方法的回归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广义最大熵回归方法的预测精度与解释能力优于最小二乘法和偏最小二乘法以及主成分方法;在先验信息缺乏的情况下,参数支持空间越大越好;误差项支持空间应在3σ与4σ之间。  相似文献   

19.
姬塬油田长8油藏具有欠注井数多、欠注程度高、形成原因复杂等问题,造成地层能量低和油井递减快,目前已成为制约油井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从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出发,系统分析了储层渗透率、储层微观特征、敏感性、润湿性、注入水水质和水型配伍性等对注水井欠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成分分析(PCA)和最大隶属度相结合的欠注主控因素判别方法,以油田133组欠注井数据为样本,求取了24项关键特征参数的影响权重,发现储层物性、注入水水质和水型配伍性是对姬塬油田欠注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定量、准确地判别注水井的欠注主控因素,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B盆地勘探风险大程度低,一直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2010年在其北部斜坡带首次发现Baobab N岩性油藏,拓展了盆地勘探新领域;其成藏具典型代表性,可为盆地其他凹陷岩性勘探提供指导。通过成藏要素分析,结合油藏和砂体展布特征,探讨了BN岩性油藏的成藏主控要素。研究表明:BN岩性油藏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洼陷发育优质烃源岩,且与砂体直接接触,具较好的生储盖组合。控制油气沿其周缘分布,具构造背景的砂体利于油气充注,而扇中辨状水道微相控制油气富集,具良好封堵能力的断层与反转构造有机配置为BN洼陷岩性成藏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对于强反转裂谷盆地来说,保存条件要求相对苛刻,上覆M组厚层泥岩质纯厚度大;且不同程度地发育超压,为油气藏保存提供优越的条件,控制岩性体最终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