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体功夫思想是宋明道学中的重要哲学思想。它包括本体功夫范畴和本体功夫理论。本体功夫范畴与体用范畴有关,本体功夫理论则与中国传统的心性学说相联。本体功夫思想的合理因素和现实意义,在体用范畴方面表现为具有旺盛的吐故纳新的生命力;在心性学说方面则表现为有许多可供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3.
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教学论蕴含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他们关于为学之人必先立志的观点,是心理上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的具体体现:而把“作为感性认识途径,把“思”作为理性认识途径,则符合心理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原理。二程要求对待学业的“敬”和“诚”与品质的培养和意志的锻炼不谋而合,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4.
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拓宽了人们的知识面。而知识的非规范化组织阻碍了知识的共享、复用和集成。文章从本体的涵义和作用出发,探讨了本体的创建、融合和自演化方法,对基于本体的领域知识库构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6.
高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4):94-95,108
简述了本体集成的相关概念和流程以及本体集成中的关键技术——本体映射的概念和实现过程,介绍了目前关于本体集成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体作为领域共享的形式化概念模型,是实现服务自动化以及服务互操作的有效手段,其中本体互操作是多本体环境下实现跨本体服务发现的基础.针对现有本体互操作方法依赖于标示语言和逻辑系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范畴论的本体集成与互操作框架,使得系统可以在不考虑语言的基础上研究本体集成和互操作. 相似文献
8.
陈威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
搏斗运动获胜的关键就是武术界强调的“一胆、二力、三功夫”.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力量素质和扎实的运动技能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10.
11.
曾永志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9,17(3):89-92
解析了程颢和程颐的“诚”思想:他们认为天道、人道以及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诫”,“诚”是天理的根本道德属性,是人伦的最高道德标准,是天人合一的中介。在此基础上提出,二程的“诚”思想的现代意义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对于民众注重修德成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的取向和引导上。 相似文献
12.
广东著名客家籍作家程贤章的作品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他以反映客家的社会历史、表现客家人的的社会生活、弘扬客家文化为己任,在创作上有着独特的理论追求。 相似文献
13.
14.
15.
高修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6):52-57
程康圃,高明人,清代中医儿科学家。程氏祖辈六代业医,幼科最良,弱冠即遵从祖训,从医五十年,学验俱丰,晚年编撰《儿科秘要》一书。程氏把儿科证候概括为儿科八证(风热、急惊、慢惊、慢脾、脾虚、疳证、燥火、咳嗽),分列各则,首析病因病机,详究脉因证治,重视五脏分证,强调各证合参。诊断上,把四诊归纳为"二法"、"二要,并列举"死症四十候"以识症避凶。治疗上,立"平肝补脾泻心"为儿科治法,结合儿科八证,使三法又进一步发挥而成多种多样的具体治法。 相似文献
16.
夏承焘是20世纪中国词学研究的一代宗师,他在词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所公认。因此,在对其已完成的论著作进一步探讨的同时,对其词学著述构想做以评介,以丰富夏承焘整个研究词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18.
吴丹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11):62-64
成玄英的重玄思想广泛吸收佛教思想精华,对玄之又玄的道遣有、遣无、遣其遣,将“有”、“无”、“非有非无”统统视为“执滞”,主张一切无所滞、无所执,一切任凭自然,极大地推动了道教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瑶玲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4):70-74
地处吴头楚尾的萍乡,有着丰富的方言词汇,其方言词汇的来源途径也多元化。萍乡方言区分为城关片、北路片、东路片、西路片、小西路片等五个片区。本文以城关片为据点,从古汉语的遗留、其他地区方言的渗透以及人民群众的自造三个维度探讨该片区方言词汇的来源系统。通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调查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萍乡城关方言词汇的语源问题和古汉语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程恩泽诗论对郑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闻晓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4-68
程恩泽诗宗韩愈、黄庭坚,而诗论则重在凸显山谷诗学的"学问"、"脱俗"要旨,反映为"性情又自学问中出"、性情"包孕"学问、性情"深厚""庄雅"的重要表述,以及为诗须"引证赅洽"的创作主张.在考据成风而"神韵"流于虚廓、"性灵"堕落浅浮的晚清之世,对学问和脱俗之旨的异代强调彰显了"学人之诗"的独特品格.程恩泽诗论对郑珍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虽其规模韩、孟,又出以元、白面目,但一归于学问、脱俗二途.而与程氏诗论和山谷诗学相符若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