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彝族少女换童裙时穿的童裙称为"红裙".穿上"红裙",是彝族少女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认为穿上"红裙"会为自己的将来带来幸福.本文就彝族少女换童裙时所举行的仪式作了细致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在大小凉山地区,彝族少女成年时要举行一种神秘的"换裙"仪式,彝语叫"沙拉洛",意为脱去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彝族少女在"沙拉洛"之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的童裙,梳的是独  相似文献   

3.
李绍明 《凉山大学学报》2002,4(4):149-153,148
近来美国学者郝瑞(Stevan Harrell)以四川攀枝花几个彝族支系为例,为中国彝族的认同提出质疑,认为这不符合“族群”的概念,因此彝族的“聚扰”带有任意性,他还从“民族”与“族群”两个概念出发,认为中国并无“族群”概念,本文认为,彝族虽然支系众多,但历来即有认同,新中国的民族识别还是加强了彝族整体的认同性,“民族”与“族群”的概念确有差别。我国以往在翻译和使用上曾将其混用,这一问题现已不存在,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的民族志资料构建族体理论。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理智应对,顺应其逞能心理语文课上,我正带领学生学习《灰椋鸟》一课,当读到“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时,所有学生都沉浸在了灰椋鸟在林中愉悦的情境中,我也顺势转身在黑板上板书“翩翩起舞”。然而就在这时,台下学生一阵笑声。  相似文献   

5.
彝伞风情画     
我常常想,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物件中,伞可能是一件很特别的东西。它既有实用价值,也常有装饰作用。它既有优美的形态,也可赋予丰富亮丽的色彩。在挡雨、遮阳之外,它常用以寄托着某种特殊的美感和情怀。古往今来,有多少由伞而引发的传说和故事,为人们广为传诵。白娘子和许仙西湖借伞,演绎出充满浪漫情调的惊世之缘,至今仍牵动人们的心灵。我在凉山彝族“火把节”上,看到彝族少女在美丽的伞下和小伙子们轻歌漫舞、互诉衷情的情景,更令人怦然心动。伞在钟情的少男和怀春的少女眼里,该是怎样美好的一种象征啊! 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面积635平方公里,居住着  相似文献   

6.
楚雄地处“彝族文化大走廊”的中心部位,是滇西旅游黄金线上的门户,具有“一州连三市”的区位优势,是中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楚雄州的彝族有50多个支系,其文化灿烂,物产丰盈,旅游资源丰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该文探讨了楚雄彝人古镇的人文景观,包括建筑文化、装饰文化和行为艺术,是笔者在人文地理研究基础上结合云南楚雄彝人的案例研究,相信对从事旅游人文地理研究的同行恩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打歌”史称“踏歌”,是一种自娱性的民间歌舞。彝族“打歌”历史悠久、曲调优芙、歌词内容丰富、舞姿活泼多变,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保护彝族“打歌”这一传统文艺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举奢哲是我国彝族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他善于吸取彝族先辈史家的史学成就,总结出治史的六大原则与方法:“史事”的时间要弄准,世系要分清;“史事”的鉴别要审慎;写出各部的“繁荣昌盛史”;撰写“真史”;使用“真正的史笔”;牢记“韵律”。举奢哲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并对彝族后代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彝族字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长斗争、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几百代人的艰辛努力,逐渐创制而成的。因为有了这种字,几千年来,彝民族的哲学、化、科技和历史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彝族社会才越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章通过彝古籍、民族字学家马达仁先生手孤本《阿诺史色与彝族字》一书,以及汉古籍上和彝族民间有关彝族字起源问题的记载与传说,进行反复对比研究,最新彝学界有关彝族字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彝族字的创制时间应是“阿诺史色”时代,即母系氏族社会后期,距今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10.
彝伞风情画     
我常常想,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物件中,伞可能是一件很特别的东西.它既有实用价值,也常有装饰作用.它既有优美的形态,也可赋予丰富亮丽的色彩.在挡雨、遮阳之外,它常用以寄托着某种特殊的美感和情怀.古往今来,有多少由伞而引发的传说和故事,为人们广为传诵.白娘子和许仙西湖借伞,演绎出充满浪漫情调的惊世之缘,至今仍牵动人们的心灵.我在凉山彝族“火把节“上,看到彝族少女在美丽的伞下和小伙子们轻歌漫舞、互诉衷情的情景,更令人怦然心动.伞在钟情的少男和怀春的少女眼里,该是怎样美好的一种象征啊!……  相似文献   

11.
潘妍娜 《科技信息》2008,(16):188-188
在云南南部,红河北岸,居住着彝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尼苏支系。石屏地区的“三道红”就属于这个支系。三道红的传统音乐“海菜腔”随着彝族姐弟李怀秀李怀福在青歌赛上的获奖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根据自己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发现“海菜腔”是一种有着庞大结构的歌曲形式,一首“海菜腔”由“拘腔”、“四六句”、“正曲子”、“白话”几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古代彝族天象观测的一些遗迹保留至今,从遗迹中可看到远古时期彝族先民通过对天象的观测,创造了彝族的《太阳历》,并据此制定了自己的节日-“火把节”。  相似文献   

13.
陈世鹏 《凉山大学学报》2004,6(1):144-146,108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贵州彝族宗教中的几种仪式进行分析,力图除去人们的这种“心魔”,以实现真正的社会性别平等。让彝族妇女的潜能在当前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发挥,加快彝族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叶仁敏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AMS),调查西昌学院彝族学生成就动机影响因素,以了解本学院彝族大学 生成就动机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因素显著影响着彝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  相似文献   

15.
彝族乐器“葫芦笙”独具特色,是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本试从葫芦笙的特色,使用情况和改良等几个方面作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解析了以“小裤脚”(所地)、“中裤脚”(圣乍)、“大裤脚”(依诺)为代表的凉山彝族三大服饰的不同款式及纹样特色,认为这种服饰表现是彝族文化象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熊克江 《凉山大学学报》2003,5(1):152-152,146
本文从凉山彝族古代大毕摩毕阿苏拉则后代为其建造“藏经楼”的史实说明,彝族先民具有超前的图书馆意识。  相似文献   

18.
彝族烟盒舞起源于原始的狩猎祭祀,与彝族“跳乐”、“跳弦”等民间舞蹈同源异流。彝族进入农耕社会后,烟盒舞开始以高梁杆、牛皮、铜鼓为乐器,加之与彝族男女青年“吃火草烟”相结合,逐渐形成有固定套路和配器的民间舞蹈,并由单一向综合性、复合性演变,成为深层彝族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彝族史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20世纪前半期为开创阶段,彝族史研究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50年代至70年代为发展阶段,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但由于“文革”十年动乱的干扰,彝族史研究一度中断;80年代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彝族史研究的繁荣阶段,该领域硕果累累,成绩空前,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了使彝族史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今后还要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彝族文献《宇宙人文论》记载了彝族历法中的日月食理论。文章考证和分析表明,彝族的日月食理论抛弃了“虎吃太阳”“天狗吃月”等神话说法而运用阴阳宇宙观来解释,是重要的进步,与汉族的日月食理论相当。分析作为日月食成因的“红眼星”和“豹子星”的含义,与来自印度的“罗睺”“计都”比较,提出彝族日月食理论可能受到了印度天文学的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