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下,低碳城市建设已成为郑州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于城市碳排放测算框架,采用科学的计算标准,系统测算了郑州市2006—2015年的碳排放情况,分析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变化情况,最后通过分析郑州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优势与限制因素,提出郑州低碳城市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富 《科技信息》2010,(5):153-153,388
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危机的必然选择。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下,融合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也是最理想的选择。总结实践经验,并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实施低碳新政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杭州要建设什么样的低碳城市杭州要建设的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六位一体",既是杭州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内容,也是杭州建设低碳城市的特色所在。杭州如何确保在低碳城市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确保杭州低碳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关键是要不  相似文献   

4.
目前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面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从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实现从高碳城市模式向低碳城市模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推进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资源和能源利用、居民生活消费等多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ANP的低碳城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而作为经济社会中心的城市是碳排放的集中地。建设低碳城市对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国内外现有低碳城市研究进行梳理和对低碳城市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社会文明、低碳资源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城市低碳指标体系。引入ANP方法建立了可量化的低碳城市评价模型,系统研究了指标体系内各种复杂的依存与反馈关系,并对江苏省2009年13个地级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城市经济的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前提,人民低碳生活,政府以低碳社会为管理目标,从而实现城市持久和持续的发展。2007年9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悉尼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  相似文献   

7.
基于PSIR模型的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PSIR模型,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城市处于高碳发展阶段,只有郑州和洛阳处于中高碳发展阶段,没有处于低碳、中低碳、中碳发展阶段的城市;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川"字形特征,以郑州和洛阳为界,界线西北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界线东南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不同市域之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低碳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极为重要.以南昌市为例,应用SWOT分析和系统基模分析方法,在分析南昌市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弱势、机会和挑战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低碳经济城市指标层次体系,并进行相关系统反馈基模分析.研究分析表明:发展低碳城市由社会、生态环境、低碳技术等多种影响因素组成,因此在评价发展低碳城市的影响因素中,尽可能选择多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国外低碳经济发展以及国内一些学者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开始,探讨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日本、英国、丹麦的低碳城市建设研究总结出低碳经济时代国外城市建设的共同经验,继而分析我国低碳经济时代城市转型的主要特征.笔者最后论述了低碳经济时代城市规划的应对措施:一要突出总体规划,二要深入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10.
王军浩 《科技资讯》2012,(28):238-239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大趋势。煤炭和石油的消耗给各国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成为共识。在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的三个方面,其中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几乎占到一半。而这个比例远要高于我们日常的运输和工业领域。因此,发展低碳建筑在成了热门话题的同时也成为了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就通过如何发展低碳建筑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达到城市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卫红  梅亮 《科技咨询导报》2013,(2):140-140,142
镇江地处长江三角洲,在区域发展的梯度中城市规模、经济总量等处于劣势,在长江三角洲城市面临“特色危机”的时候,镇江必须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条件,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才能在长三角中脱颖而出,赢得城市可持续发展.该文通过低碳生态城市概念和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及对镇江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现状分析,提出镇江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低碳城市建设是低碳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一场重大社会革命。任何革命的成功必须有与当时社会基础相适应的新的思想基础,“环境和学”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思想基础。本文结合我国城市的发展现状,简单分析低碳城市建设的环境和学思想,着重探讨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径,说明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越来越大,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走低碳发展之路,是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倡导低碳发展,就必须建设低碳城市。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要有全方位的理念,应加强低碳政策指导,制定低碳城市评价标准,编制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构筑低碳经济模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许多城市在追求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城市的总体功能布局和生态环境,致使城市在快速发展和扩张的过程中造成土地浪费、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加大城市的交通流量等问题.在现行的城市发展形势下,为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节约资源、能源和土地等具有不可逆性质的因素,创造低碳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了低碳城市的研究意义,解析了低碳城市的概念,探讨了城市规划对低碳城市的宏观与微观控制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着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生态化转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趋势.以郑州市为例,依据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低碳发展理念,构建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模型对郑州市2000-2009年低碳生态城市进行综合评价,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低碳生态发展远景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综合指数呈逐步上升趋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0.9818.同时,对比分析郑州市2000年与2009年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成绩与不足,并运用SPSS提取主成分,分析影响郑州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郑州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2005—2018年我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该试点政策产生的创业效应。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创业水平,且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在政策传导路径上,低碳城市建设通过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和加快人才集聚效应促进试点城市的创业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创业水平的推动作用在不同类型企业中有差异。研究为“双碳”目标下如何推进经济低碳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标志的节能、环保型的低碳生态城市,是一种在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本文探讨了义乌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从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生态建设、以生态景观为重点的人居生态建设、以生态安全为保障的自然生态建设、以科技与体制创新为理念的文化生态建设、以维护社会公正平等为机制的社会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探讨了以低碳理念指导义乌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低碳城市建设是低碳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一场重大社会革命。任何革命的成功必须有与当时社会基础相适应的新的思想基础,“环境和学”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思想基础。本文结合 我国城市的发展现状,简单分析低碳城市建设的环境和学思想,着重探讨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径,说明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兰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兰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兰州"率先跨越式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兰州市走生产稳定、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低碳化和智慧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两大趋势,探索和推进城市发展更低碳、更智慧、更清洁、更便捷是时代命题。城市政府、社区管理者以及城市居民应在全面评估区域碳排放总量、结构、特征及趋势的基础之上,在推进城市低碳发展的同时,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着力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交互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