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研究,对学校学生的读书热潮进行了分析,对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目的、效果进行分类探讨;揭示了"读书热"的倾向和实质,并对如何引导广大读者端正阅读态度、合理利用馆藏、沿着正确有序的轨道提高阅读质量,提出了笔者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蔡孑民先生传略、吴雅晖先生序》),这两句话集中地表明了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救国思想。蔡先生的教育救国思想酝酿于1894—1898年之间。先生生当清季末世,虽并不热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目前少儿读者中出现的阅读现象,提出少儿图书馆在坚守阵地报务的同时,应利用阅读指导和多样的少儿读书活动,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让孩子在学习的养成阶段学会读书,热爱读书.  相似文献   

4.
热学的发表一、热现象的早期研究成果温度计的发明人们很早就开始考虑什么是热的问题了。古希腊哲学家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他们只是对热现象的实质作了某些猜测。中世纪也没有产生关于热本质的任何精辟的思想,从十八世纪中叶起,热现象的学说才开始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5.
耿序  陈树文 《科技资讯》2013,(6):233-233
读书的名言有很多,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有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现实是,书越来越多,可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本文从"图书馆现象"引发关于读书的思考,集合阅读《毛泽东传》,回顾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读书历程,点出读书对于现代青年人的成长的重要性,旨在鼓励现代青年人多读书,读好书,进而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研究了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制氧化重整合成气时Ni-Ce-Cu-Li/Al2O3催化剂床层的热波分布,考察了炉温和进料配比对催化剂床层热波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氧化重整反应中,催化剂床层存在明显的热波现象;在相同的炉温下,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热波强度最大,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氧化重整反应次之;甲烷、二氧化碳的重整反应没有热波现象.热波现象进一步印证了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制氧化重整合成气的反应遵从燃烧-重整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余红 《天津科技》2001,(3):48-48
近视眼在我们当今社会中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除少数高度近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大多数是由后天的生活条件,读书环境和用眼不良习惯所造成的,长时间的读书学习使得近视眼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AVCO碳化硅(SCS-6)单丝纤维的热性能、热暴露后的表面形态和氧化现象以及断口形貌,并对SiC的主动氧化和被动氧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纤维的力学性能与其氧化现象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9.
微小气候热湿传递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考虑微小气候区的热湿传递现象,将温度梯度和水蒸汽压力梯度作为主要驱动力,同时考虑热湿相互耦合作用及相变过程中发生的蒸发冷凝现象,建立了一种反映微小气候热湿传递现象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0.
焊接元件的失效经常发生在制造和运行过程中。通常焊接元件的抗失效分析集中在回避裂纹上,现在的焊接性研究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焊接性研究的重点是在焊接制造中阻止热开裂现象。为了提供有关阻止热开裂现象的各国信息和讨论平台,德国的材料和试验联邦研究所创办了焊接中热开裂现象的国际专题讨论会,第一次专题讨论会的主题是机理和现象、冶金学和材料、模拟和仿真以及试验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广泛存在于大学校园的“考证热”现象,以江苏理工学院例,对在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考证热”现象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女生考证的热度较高。基于logistic回归对证书拥有率的研究表明,年级、个人信息能力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金从  王西云  杨锋 《科技信息》2009,(24):I0159-I0159
围护结构中有容易传热的热桥部位,热桥处理不当会造成房间的发霉、返潮等现象,本文论述了热桥的产生及处理的方法,即做保温处理,并对构造的做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王念孙堪称清乾嘉时期和整个校勘学历史上成就最大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首先完全自觉地依据缺注和赘注现象进行典籍勘误,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常规校勘手段。《读书杂志》集中体现了王念孙的校勘学成就。论列《读书杂志》中据缺注和赘注进行校勘之实例,将从一个侧面展示王念孙对于校勘学方法论之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生物活体组织温度振荡效应的理论与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在一类介于生理学与热物理学之间的生命热现象——活体组织温度振荡机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阐述了新的温度振荡理论的建构思想,介绍了用以证实该理论而设计的仿真实验、活体动物实验的技术路线,报道了实验中所发现的一些新现象及其研究结论,解释了以往动物实验中观察到的生命热现象的物理实质。其结论可促使人们重新全面认识生物传热本身并继而修改以往的一些温度预示模型和模式,直至推向新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曾准 《科技资讯》2007,26(3):100-101
这几年,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考试“持续发热”,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本文对这种现象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原因,更重要是提出了对公务员考试“持续发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普通房间热气流分层现象,使用数值仿真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使用 了CTFFP和PHONLX两个软件进行了仿真,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都可以很 好地预测气流流动。文章还讨论了影响分层现象的几个因素(入口高度、热射流角度和热流方向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热载流子退化现象对集成电路可靠性的影响,研究了改善热载流子退化的计算机工艺模拟技术、按比例缩小的准恒定电压理论、LDD结构MOS晶体管。  相似文献   

18.
从体系生热速度和除热速度相互关系建立了生物化学系统热稳定性模型。得出生物具有两个生存温度。预测生物“低温热死、高温冻死”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9.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初期,在对热现象的认识中,爆发了热动说和热质说之间的激烈论战。这个论战持续了将近两个世纪,争论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热是运动还是物质?起初,人们根据各自的经验,就对热产生了这两种不同的主张;后来,热质说解释了一些热现象,热是物质的观念一度占了上风;只是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发现了热和其他各种运动可以定量地相互转化,证实热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以后,热动说才战胜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制造具有新颖结构的微型器件和材料(例如微电子器件、微机电系统和各种先进材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种发展使得热科学领域中的热现象。从发生在大量级结构中转移到发生在级结构中。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能量传递而言,这种转移既提出了挑战又提供了机遇。本文从微尺寸、微结构和微时间三方面说明了上述微量级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