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根据土地变更调查的需要,将GIS控件嵌入到移动设备,结合GPS定位功能实现了集数据采集、信息录入、查询等多功能的野外土地变更调查系统。实例证明该系统能够满足1:500比例尺城镇土地变更调查的精度要求,利用GPS/GIS/PDA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移动GIS和GPS集成的绿化调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掌上电脑为移动设备,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实现了移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的集成.对移动GIS空间数据组织、GPS采集数据的GIS表达、GPS坐标转换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移动环境的GPS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坐标转换参数的求取与平差.构建了应用于绿化调查的移动GIS和GPS集成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上海某区进行了绿化信息调查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GPS坐标转换模型和所实现的绿化调查系统,在移动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GPS技术在土地利用更新方法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准确、快速地掌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对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S”技术集成,可以构成实时、动态的对地观测体系,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和GPS、GIS的快速发展,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本文以泰安市为例,研究了GPS技术支持下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3S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传统的土地利用图件更新技术的弊端,从当前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际要求出发,采用理论研究与系统开发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图件更新的总体方案,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发现变化的地块,用GPS快速准确地测定更新信息,最终在GIS环境下实现土地利用图件的更新,并开发了相应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原型系统.该方案投入小,效率高,对于市、县级土地监管部门快速准确掌握土地利用数据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通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定位、无线通讯技术、Internet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解决油田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能实时传输、应急反应不及时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对移动数据传输、移动GIS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并结合油田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PDA、集成了移动GIS与GPS技术的油田移动GIS服务系统的设计架构,给出了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使油田生产管理更加规范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6.
多S是指DBS、GIS、CADS、RS、GPS和ES等,基于多S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目前正在探讨和试验之中.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GIS软件作平台,由RS提供海量动态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PS差分技术取得细部的定位数据,DBS借助SDW和网络技术实现全关系型数据库,最终分析结果通过ES作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3S"相关技术研究,以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分析土地利用调查的内容,而后分别从RS,GIS和GPS三个方面探讨了他们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所发挥的作用,其中重点探讨了RS在土地利用变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璧山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以2000、2005、2010、2015年4期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5大类,利用2000—2015年璧山区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量。利用GIS和地统计学,分析研究期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得出其变化驱动因子。旨在解决当前璧山区经济发展与用地矛盾问题,为璧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小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不仅有助于全球变化的整体深入研究,而且有助于当地的土地科学利用和经济合理发展.为此,本文在动态差分GPS技术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试验区近17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具体过程为:通过动态差分GPS技术获得土地利用变化部分的基础数据,然后在GIS的支持下,对试验区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GPS-RTK技术在小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获取上具有测量精度高,效率快且费用低等优点.(2)试验区土地在数量、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当前土地利用变化趋快,现有土地利用更新技术难以满足土地实时监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以GIS平台为基础,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变化信息发现、变化区域标定并给出了相关算法.可以看出,利用遥感技术和GIS平台更新土地利用数据是比较适合较大范围的土地利用更新技术方法,可以完成土地利用动态更新的大部分工作且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11.
阳谷县土地更新调查数据库是利用"3S"技术建立起来的业务运行系统,该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可以满足县级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及时更新.以阳谷县为例,探讨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3S"技术进行县级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和更新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覆被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覆被监测中的适用性,以SPOT5和"资源一号"02C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两种数据的波段组合和数据融合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并建立相应的土地覆被解译标志,提取研究区2005年和2012年两期土地覆被信息,基于RS和GIS软件平台,从面积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3方面研究了土地覆被信息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有效合成和融合处理的高分辨影像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影像的纹理和光谱信息,可以正确识别并提取地物变化边界线,研究成果可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覆被变化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3s”技术为技术背景,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为遥感数据源,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喀斯特石漠化进行遥感解译,基于最佳指数波段选择法推算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类的最佳波段组合。实验表明,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不但可以替代具有相似空间分辨率和光谱波段设计的国外遥感影像TM和SPOT,作为喀斯特石漠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的信息源,而且能够较好地满足大比例尺石漠化成图的需要,为制定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林业调查中地类面积遥感判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小班遥感面积测量精度,本文利用博爱县国有林场部分遥感影像建立了目视解译标志,借助CIS进行了小班面积判读,并利用CPS实测了小班面积.遥感判读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及相关系数结果表明,除了苗圃地和竹林地平均相对误差较大外,其余地类误差均较小,所有地类的遥感判读面积与实测面积均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3S”技术作为当前信息管理的高新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介绍RS,GIS,GPS及“3S”集成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当前的热点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TM和SPOT卫星数据为基础信息源,结合卫星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高新技术手段,对山西全省范围的土地资源进行了遥感调查及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移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与3S集成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掌上电脑硬件平台下,对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与分析,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移动GIS数据模型,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移动地理信息系统,探讨了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低内存环境下的大数据量组织与管理,与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等的集成技术,构建了一个可支持数据移动采集、定位与导航、多源数据融合等应用的集成应用服务环境.在上海某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移动GIS数据模型和构建的集成服务环境具有较好的高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3S技术在云南省禄劝县土地更新调查中的具体应用。遥感技术和GPS技术相结合为土地利用数据提供了现势、准确的信息源,而地理信息技术用于存储和管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也为政府决策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