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饱和地基轴对称竖向振动有限元-无限元耦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饱和土弹性波动方程和波的传播特性,建立了饱和地基轴对称竖向振动问题的一种有限元-无限元耦合解法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可蜕化为单相弹性地基的气饱和土(干土)与渗透性很差的水饱和土地基,应用该方法计算了Lamb问题的地表竖向位移,其结果与既有单相弹性地基的理论解吻合良好.所提出方法可为求解层状饱和地基轴对称动力问题、研究饱和土中单桩复合地基动测技术等提供一种较为简便而可靠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饱和分层地基上列车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薄层法原理,将圆柱坐标系下饱和土的Biot轴对称波动方程在竖向进行离散,沿切向坐标及轴向分别进行Fourier级数分解和Hankel变换,得到饱和层状介质中频域~波数域中的位移基本解表达式,再利用Hankel逆变换和Fourier综合,求得频域柱坐标系下的位移表达式。结合运行列车~轨道~地基的振动模型,对饱和分层地基上列车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渗透系数、孔隙率、流体粘滞系数和剪切波速等饱和土层参数对振动传播与衰减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地基的第一层土体参数对列车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的影响比第二层土体参数的影响显著,饱和土体的渗透系数、孔隙流体动力粘滞系数、孔隙率和剪切波速是影响地面振动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列车运行引起的桥下地面振动衰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桥下地面振动衰减规律,通过一系列现场测试,测得多组在不同车速下的地面加速度记录,对所得加速度记录进行计算处理,得到了各测点的最大加速度值.然后针对各测点的加速度比,运用复合回归方法,得到了列车运行时所引起的桥下地面加速度衰减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Merchant粘弹性本构模型,从轴对称饱和地基动力方程出发,运用Hankel积分变换,研究了粘弹性地基的竖向振动问题,获得了位移、应力、孔隙水压力及渗流量的积分形式解.并由此结合数值算例,讨论了粘弹性地基受动力荷载作用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地基竖向振幅沿半径呈波动衰减,粘弹性土体竖向振幅随半径变化要比弹性土体的小.  相似文献   

5.
微结构振动特性的自由衰减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快速地对微结构的谐振频率和阻尼比进行测试和分析,组建了以激光多普勒测振仪为核心的微结构瞬态离面运动特性测试系统.附有压电驱动的微悬臂梁和微振动薄膜在斜波脉冲激励信号作用下产生自由衰减振动,通过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将瞬态运动速度转换为模拟信号,经数据采集卡数字化后送入计算机,对其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实验测得MPA-41200-10型微悬臂梁谐振频率为48.676kHz,阻尼比为0.0029,微薄膜谐振频率为25.446kHz,阻尼比为0.042.实验结果与采用频率扫描方法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证实自由衰减振动法对微结构振动特性的快速测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竖向非均质饱和地基中埋置简谐扭转荷载的动力响应,考虑地基为饱和半空间,并假定土体剪切模量随深度呈指数函数非线性分布,基于Biot固结理论与弹性动力学原理,建立饱和地基扭转振动的动力微分方程,引入边界条件并利用Hankel变换方法求解获得变换域内的剪应力、切向位移表达式,进而通过Hankel逆变换求得饱和地基内部的剪应力、切向位移解答,据此基于Mathematica编制出相应计算程序,并通过参数分析发现:地基土剪应力、切向位移沿径向呈现出明显的波动规律,曲线波动频率随荷载频率增大而增大;荷载作用面土体切向位移最大,剪应力发生突变,主要影响范围是荷载作用面上、下各两倍荷载作用半径(2a)区域;土体最大切向位移随荷载埋深h增大而减小,h=2a时最大切向位移下降90%,h 4a时,最大切向位移近似为零.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制砂土一维压缩高频振动试验系统对饱和砂土进行压缩试验研究,考察了高频振动下,振动时间、动应力幅值、相对密实度等因素对饱和砂土残余应变与振动频率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砂土残余变形随着频率增大而减小,残余变形的对数值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可近似用直线来描述;振动时间、动应力幅值、相对密实度对饱和砂土一维振动压缩残余变形影响显著;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饱和砂土比干砂土的残余变形量大.  相似文献   

8.
饱和软土地基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沉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沿海饱和软土地基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沉降特性,针对变电站软土地基处理实际应用工程,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分析饱和软土地基下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沉降特性,同时考虑井阻效应和涂抹作用,解析计算并设计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相关参数和效果控制等,预测饱和软土固结度及其沉降特征,综合分析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地基加固效果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非均质地基振动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基于改进的一维剪切梁模型,对于成层非均质场地推导了确定自振频 率、振型函数、参与系数及稳态动力响应的封闭型解析表达式,进而提出了场 地地震反应简化分析方法。在本模型中考虑了土壤特性(如密度与剪切模量) 沿深度的非均匀变化,通过对典型场地剖面的数值计算探讨了有关因素对场 地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刀具的超声振动衰减可用其在脉冲切削力作用下的特性方程描述,作为系统调整和参数选择的依据。分析与实验表明,应在过共振区(ω>ωs)选择频率工作点,并使切削造度系数ν>0.2;从切削力的影响出发,有可能通过切削用量的优选,预控切削状态下刀具的超声振动衰减。  相似文献   

11.
考虑桩的径向变形以及饱和土层对桩的径向力作用, 分别将空心圆柱桩和饱和土层视为单相弹性介质和饱和粘弹性介质. 基于弹性动力理论及不可压饱和多孔介质理论, 研究了饱和粘弹性土层中端承弹性空心圆柱桩竖向振动的动力特性. 利用Helmholtz 分解和变量分离法, 在频率域得到了空心圆柱桩竖向稳态振动的轴对称解析解以及桩头复刚度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空心圆柱桩桩头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随激励频率的响应曲线, 数值考察了饱和土和桩的材料、几何等参数对桩头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空心圆柱桩精确轴对称解析解的桩头静刚度与经典Euler 杆模型桩的桩头静刚度几乎相等, 但其桩头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存在较大区别, 并且空心圆柱桩的内外径比(即桩壁厚比) 会对桩头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 经典Euler 杆模型桩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 应采用轴对称模型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虑桩周土体沿径向的非均质特性,将桩周饱和土划分为内域饱和土和外域饱和土两部分,运用多孔介质理论和桩基动力学理论建立径向非均质饱和土-桩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Novak平面假定和数学物理方法并考虑桩-土系统的连续性条件和边界条件,求解了非均质饱和土中单桩的纵向振动,并得到了桩顶的复刚度.通过数值算例考察了内、外域饱和土力学性质的差异对单桩纵向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桩周饱和土弱化范围内、外域剪切模量比和密度比对桩纵向振动影响较大,而内、外域液固耦合系数的差异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多孔介质混合物理论为基础,同时引入土体双变量本构关系,得到了非饱和土中的一组动力控制方程。利用Hankel积分变换方法,直接对频域内的波动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轴对称情况下土体骨架位移及应力分量在变换域内的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非饱和土半空间体在垂直集中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给出了Lamb问题积分形式解。当不计土中水、气的存在时,上述结果退化到单相弹性半空间中的经典Lamb解。通过数值计算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各物理参数对地基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新的减振方法,这种方法是对原完整的振动系统施加适当的非完整约束来实现的。以二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为例,施加一个非完整约束后达到减振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几种合金材料振动时的内耗值,试验研究了石墨形态、热处理状态、碳当量对几种常用铸造合金材料减振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具有不同石墨形态的铸造合金材料对振动衰减的能力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6.
由于豆包阻尼的结构具有柔性约束特征,难以直接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所以文章采用试验的技术对主轴箱的豆包阻尼减振效果进行了研究。豆包材料的配比不同,阻尼减振的效果不同,所以本文设计了两种方案,通过试验得出了减振前后各方向的动刚度谱。通过分析得出了随着豆包材料的增加,低阶频率的刚度值变小,高阶频率的刚度增大。为豆包阻尼在主轴箱的减振应用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往返荷载下饱和砂土瞬态有效抗剪强度的已有认识,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方法来定量分析饱和砂土振动三轴试验中土试样惯性力、动粘滞阻力和仪器系统阻尼力三个重要因素。从而证明了,在一般地震作用的振动频率变化范围内,饱和砂土的动有效抗剪强度指标有着十分稳定的变化规律。本文也表明了分析复杂的土动力试验成果时,正确运用一般力学原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对滚动导轨系统油膜阻尼的减振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式的油膜阻尼均有明显的减振作用,但随油膜参数变化而产生的减振作用的变化规律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