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喀喇昆仑山黄耆属(Astragalus L.)植物进行的形态分类学研究表明:中国喀喇昆仑山黄耆属植物计有24种,占新疆、中国黄耆属植物种总数的14.1%和8.63%。其中新发现中国喀喇昆仑新记录种4种,该地区黄耆属植物有昆仑山特有种1种,青藏高原特有种3种,中国特有种1种,中国喀喇昆仑仅分布种3种,中国新疆仅分布种4种。  相似文献   

2.
用差示脉冲极谱法对转基因植物黄耆中有效成分叶酸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测体系。该方法简便迅速,灵敏度高,能用于中药黄耆的生理生态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疆黄耆属袋果组、兔尾状组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考察和标本的整理鉴定,结合文献资料,对新疆黄耆属(Astragalus L.)袋果组(Sect.Trichonstylus)和兔尾状组(Sect.Laguropsis)植物进行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黄耆属袋果组有2种,其中毛柱黄耆(A.hey-dei Baker)是新疆新记录种;兔尾状组有15种,其中兔尾黄耆(A.laguroides Pall.)是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9年出版的《中国归化植物名录》和该书成稿后的其他文献,中国至今尚无豆科(Leguminosae)黄耆属(Astragalus L.)植物的归化记录.于2017年在辽宁省朝阳市大凌河支流石家河套与大凌河的汇合处首次发现1种黄耆属未知植物的多个野生居群,沿河两岸分布.后经多方考证鉴定,确认为鹰嘴黄耆(Astragalus cicer L.).其在此地不仅长势良好,而且开花、结实,说明已完全归化.鹰嘴黄耆属于豆科黄耆属,是多年生草本,原产于欧洲和亚洲西南部,作为一种优良牧草和水土保持植物,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起,在北京、辽宁等地引进试种,但未见任何植物志收录,也未见任何资料对其引种风险做过评估.不仅描述了鹰嘴黄耆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而且分析了可能的归化途径和入侵风险,以期为该种在中国的归化和入侵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蔓黄耆属Phyllolobium,是基于黄耆属Astragalus簇毛黄耆亚属subgen.Pogonophace的一个提升属,虽然沿用了Fisher1818年的Phyllolobium属名称,但完全不是早先其仅一种的分类涵义和范畴.对这个类群的来龙去脉做了必要的说明.基于ITS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分类,对属下组的分类等级做了处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北省全镜豆科植物的结瘤和固氮状况进行调查,共采集到24属53种豆科植物的根瘤样品235份,98.1%的被调查豆科植物可自然结瘤,96.2%的自然瘤可测到固氮酶活性其中海边香豌豆、野百合、阴山胡枝子、山岩黄耆、辽西苜蓿的结瘤固氮情况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岩黄耆属(Hedysarum L.)植物区系生态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种的现代分布、替代关系、地质历史、古气候和化石资料,探讨了中国岩黄耆属植物区系的发生、演变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岩黄耆属可能是由古地中海旱生植物区系中一类中生的原始灌木类群,在晚始新世到早渐新世或比这个时期稍晚一些,经过第三纪以来的环境分异变化,逐渐形成适应高寒山地生长的扁荚组种类和适应干旱环境生长的多茎组、短茎组种类,短茎组种类是多茎组对干旱强化进一步适应的结果,与此同时,原始的灌木类群自身也在继续演化,形成适应荒漠半荒漠生长的种类.这种演化过程揭示出生存环境中水热条件的剧烈变化是植物演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豆科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毛乌素沙地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和塔落岩黄耆(Hedysarum fruticosum)等植物根际0—10, 10—20, 20—30, 30—40和40—50cm 5个土层分别采集了土壤样品.研究了3种豆科植物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和分布与宿主植物密切相关.在分离的2属11种丛枝菌根真菌中,近明球囊霉(Glomus claroideum)仅分布在沙打旺根际,透光球囊霉(G. diaphanum)仅出现在塔落岩黄耆根际,而皱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rugosa)仅出现在柠条锦鸡儿根际.在沙打旺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高,而在柠条锦鸡儿和塔落岩黄耆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低.土壤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和定殖率有显著影响,最高定殖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均出现在10—20cm土层.孢子密度与泡囊、菌丝和总定殖率呈正相关.在评估荒漠生态系统和豆科不同植物形成菌根的能力时,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孢子密度、菌根定殖程度是十分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五种豆科(Leguminosae)植物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观察了内蒙古五种豆科植物的花粉形态,该五种分别属于黄耆、棘豆和雀儿豆等三个属。黄耆与棘豆属花粉形态比较一致;花粉粒一般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具小穿孔状雕纹。花粉粒大小与穿孔直径的大小因种而异。雀儿豆属的花粉形态比较特殊,明显区别于前两个属;花粉粒扁圆球形。极面观近三角形;具3-孔沟,外壁在沟间区具近脑纹状纹饰,在沟界极区具小疣和小穿孔。具近脑纹状纹饰的花粉前人在山羊豆族里尚未发现。此外,作者根据本文结果结合前人的工作探讨了花粉形态对该三属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药物治疗上的研究,在我国和苏联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通过动物实验,以检查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已不下数十种,如:川芎、党参、檞寄生、玄参、苍术、泽泻、黄耆、山药萸、枸杞、滇三七、牛膝、地龙、当归、槐花、黄连、人参、红花、藜芦、姜黄、生地、丹参、柴胡、华山参、蓁茹、大蓟、小蓟、茵陈、桑寄生、内蓰蓉、豨莶、鱼精、木子、爵床、夏枯草、玉米丝、蚕豆花、木、杜仲、黄苓、青木香、北五味子、决明子、益母草、海州常山、千里光、大蒜、广玉兰、臭梧桐、芎、元参、萝芙藤、大翅猪毛菜等。其中以藜芦、黄岭、海州、常山、广玉兰、青木香、檞寄生、黄耆、滇三七、地龙、小蓟等降压作用较为显著。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其药理作用,然后应用到临床上已得到一定  相似文献   

11.
助行训练机器人是一种帮助偏瘫、截瘫患耆进行行走训练的康复设备,其作用是通过对人体骨盆中心和腿部的控制实现行走功能,进而达到锻炼肌肉和康复行走功能的目的.该文提出了4自由度骨盆位姿控制机构,基于齐次坐标变换建说了位姿控制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完成了运动学仿真,验证了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本研究为助行训练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宁夏沿黄经济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宁夏沿黄经济区农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论述了宁夏沿黄经济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资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思路.可为沿黄经济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河北省全境豆科植物的结瘤和固氮状况进行调查 ,共采集到 2 4属 5 3种豆科植物的根瘤样品 2 3 5份 ,98.1的被调查豆科植物可自然结瘤 ,96.2的自然瘤可测到固氮酶活性 .其中海边香豌豆 (L athyrus maritimus)、野百合 (Crotalaria sessilif lora)、阴山胡枝子 (L athyrusinschanica)、山岩黄耆 (H edysarum alpinum)、辽西扁苜蓿 (Melilotus ruthenicus)的结瘤固氮情况为首次报道 .  相似文献   

14.
黄胸鼠的取食与贮藏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用活捕笼捕获黄胸鼠12只,以花生、油茶及假海桐为备选食物,在围栏条件下对黄胸鼠的取食及贮藏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胸鼠主要集中贮藏食物;与油茶等林木种子相比,黄胸鼠更倾向取食和贮藏花生种子;黄胸鼠在巢外取食的位置一般会位于巢穴与种子释放点之间的区域,这可能是回避捕食风险的反映,每晚在巢内也会取食部分种子;黄胸鼠夜取食种子9.28±2.79g,约占其体重的10%左右.因此,黄胸鼠对林木种子有一定的捕食压力,但对种子扩散作用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瓦氏黄颡鱼在早晚活动高峰期对6种环境颜色(黑、白、黄、蓝、绿、红)的偏好.结果:静水条件下,晚上和早上瓦氏黄颡鱼(体重为61.29±10.62g,体长为15±3.5cm,n=16)在6种不同环境颜色中活动时间平均百分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流水条件下(0.3m/s),晚上和早上瓦氏黄颡鱼(n=7)在6种不同颜色底质中的活动时间平均百分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在以上条件下没有明显环境颜色偏好.  相似文献   

16.
黄瓜钝绥螨对茶黄螨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黄瓜钝绥螨雌成螨对不同虫态茶黄螨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黄瓜钝绥螨雌成螨对茶黄螨卵、幼螨、静止期螨和雌成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方程Ⅱ型,搜寻效率α与处理时间Tb值各为0.1144,1.2433;0.4422,0.2243;0.2861,0.3577;0.4180,0.2676.黄瓜钝绥螨对茶黄螨各虫态均有很好的捕食能力,其中对幼螨的捕食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从河流底泥、河水水体中分离得到一株黄杆菌Flavobacteriumsp.(Oil56).用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和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s,Na·Alg)为包埋载体,以五硼酸铵和氯酸铁溶液为交联剂,固定黄杆菌Flavobacteriumsp.Oil56得到固定化球形颗粒.对比研究了固定化颗粒与游离菌对地表水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COD初始质量浓度为77~205mg/L时,用固定化Flavobacteriumsp.Oil56修复48h的COD去除率为48.2%~50.6%,比游离菌的降解效率提高了42.7%~45.8%.利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固定化球形颗粒在降解过程中的微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在不同pH下活性炭对阴离子染料达旦黄的吸附规律,揭示了活性炭表而的ζ电位对达旦黄吸附的作用.由于在溶液PH小于活性炭的PHzpc=6.5时,活性炭表而带小电,它对阴离子达旦黄的静电引力明显增大.当pH大于PHzpc时,活性炭的表而带负电,对达旦黄阴离子产生静电斥力,引起吸附量下降.本文还进行了活性炭对阴离子染料达旦黄在不同pH下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参数的估算,揭示了活性炭在不同pH下对达旦黄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旋转圆盘电极及多种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黄药在黄铁矿和毒砂表面的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H≥9.8的溶液中,首先发生黄药的电化学吸附然后化学吸附的一个黄原酸离子与另一个游离的黄原酸离子结合形成双黄药,反应电子数e1=e2=1.黄铁矿对黄药的氧化有电催化作用,采用恒电流阶跃法导出了黄药在这2种矿物表面氧化生成双黄药的动力学方程,可对其氧化过程进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20.
黄药在矿浆中的赋存状态和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硫化矿浮选体系中黄药的分布状态、测试方法的研究,找到了黄药的解吸、转化以及消除对测试干扰因素的办法.使浮选矿浆中的黄药检出率达到97%左右。指出了硫化钠在黄药测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