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五行美论在秉承了道、阴阳关论的所有精神的基础上,各具体项循道之展开即能成为其重要特征。以水为例,述及作为五行之一的水的美论的三个层次,它们是遭遇美、德性美和灵性美。遭遇美论相通于道及其阴阳之论,德性美为五行共通之领域,至于第三论——灵性美则是水作为五行之具体项所专有。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也是对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进行深度考量的重要标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执政理念上的又一次重大升华,从审美视角观照,和谐社会表征为社会主义的伦理、制度、生态等三个维度的内在和谐统一,蕴示着道德之美、秩序之美与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3.
鲍照是刘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前人关于鲍诗之研究,多是集中在鲍诗的艺术创新、成就及影响等方面,而从美学的角度去探索鲍诗者甚少。事实上,鲍诗无论在用词与意象、句式与结构、主题与内涵以及情感与气势上,都充溢着大气、刚健、凌厉、雄奇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4.
《美芹十论》是辛弃疾的呕心沥血之作,是对宋、金双方国情民意以及和战问题的最全面、最精辟、最系统的分析总结,所论皆有的放矢、高屋建瓴,带有指导全局的意义,显示了辛弃疾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英伟磊落的文风。  相似文献   

5.
任何艺术的作品,都是以"美"为生命的。虽然历来评柳永词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柳永的词作,充满了谐协美。谐协美即通过字音的平仄高低,句读的长短参差,押韵的疏密清浊,来获得文辞的声音和美。柳永的词作从三个方面来达到这种谐协美:一、将字音里不同的声纽、韵母和平仄开合,错综地连缀在一起,充分显示出词句的谐协美;二、善用四声,使音调分明,吟哦朗诵,锵铿愉悦;三、利用双声迭韵,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与感染能力,更可使口吻调和,以增加声调的美听。但柳永词作也有用语造句颇多雷同的缺点,其词甚至多有淫媒之作。  相似文献   

6.
数学美是学术界的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结合高校数学基础课教学的教学过程,分析数学美的4个要素在各种特定情况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最后讨论了数学美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作品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它在描写外物与表达内心的和谐交融中,使文本拥有一个丰富而又自由的文学审美空间。《简·爱》的风景描写较为突出地展现了小说的意象之美。作者夏洛蒂·布朗特以其对自然界的热爱,用敏锐的目光和独有的视觉来捕捉"火""月亮""风""霜""雨""雪""雾"等自然意象,或传达主人公细微复杂的心理感受,或预示人物的命运,或蕴涵宗教文化的象征意义,以丰富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赋予作品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之美,美在简单。简单的方法给人以美感,能够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文章以幂指函数的求导问题为例,探讨了简单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体验数学的简单美。  相似文献   

9.
陆游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博大而纷繁的地理意象世界。具体来说,有地名意象、地形意象、地图意象三个层次。地名意象,一端连接着个人功名,一端连接着偏安王朝的文化怀乡。地名意象以回忆、梦想,甚至是白日梦等想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地形意象则通过迁都观、军事观得以表达;地图意象则折射了陆游的王朝地理情怀。作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陆游的地理意象传达了南宋王朝的政治隐喻,也从而印证了空间是社会化的产物、是权力的伴生物这一后现代地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潘向黎用自己的笔将其对生活与生命的关注进行了审美的再现,让读者感受到来源于小说这种文学影式本身的魅力.女性的视角造就她小说温情之美,而意象叙事的运用形成她小说诗的意蕴和散文化的风格.在<我爱小丸子>、<白水青菜>、<永远的谢秋娘>等的艺术创造上,充分体现了潘向黎对文学的现实性与美的坚守.  相似文献   

11.
<正>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和中国风景式园林被公认为世界3大园林体系。西方古典主义园林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表现为一种受控制的有秩序的理性自然。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表现为顺乎自然景观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着重显示自然之美,且蕴含生命之美、艺术之美,自由灵活。一、中国古典园冶情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在中国,类似于阿房宫的皇家大型综合建筑群(皇家园林),或以建筑群为主,或以自然景观设计为主,均显示出帝王独特的园冶观感,也是"君权神授制"下王权的象征。而以士大夫和文人为主的知识阶层则有着更为纯粹的古典园冶情致,类似于陶渊明"菊庐"的园艺,蕴含着自我净化的精神境界、悠然自得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工业设计发展背景 中国发展具有现代意义的工业设计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历经二十余年,中国工业设计之火已在国内呈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3.
唐宋诗之争,自南宋迄于近代,历时八百余年。或扬唐抑家,或宗宋贬唐,聚论纷法,莫衷一是,形成文学批评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公案。近八缪,独具慧眼,于唐宋诗评加比较,曰:“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放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政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浓华繁采;宋诗如寒海秋菊,自留冷香。唐诗如埃荔枝,一颗人口,则甘芳盈须;宋诗如食激揽,初党生涩,而回味隽永。”(《论宋诗》)比喻生动精当,持论公正平允,颇能发人深省。大体说来,唐…  相似文献   

14.
杜甫《雕赋》是其求仕的最后一试。其诉求建立在两个支点上,一是光荣的家世,一是非凡的才能。重点在明志。该赋由是摆脱“乞怜之态”。雕的意象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的象征,关键是敢于直言廷诤,致君尧舜。因此该赋属“为情造文”的“诗人之赋”。在语体上则注重多视角、多层次铺叙的赋法及其语词的双指向,并由两组不同指向的语词造成依附性与野性间的张力。雕意象的二重性深刻地体现了杜甫人格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5.
何焯对柳宗元文集的整理研究在柳宗元研究史上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义门读书记》中的《柳河东集》评点为对象,从校勘训诂、思想评判以及文学研究三个角度全面评价了何焯的柳宗元研究,认为何焯校勘精审,为柳集的整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政治、哲学思想趋于保守,对柳宗元偏见良多,甚至不乏攻击之处;文学思想上重文体创新、崇尚简洁古雅、提倡含蓄中和之美,而其研究方法则主要为文本细读、比较阅读及知人论世三法。文章认为何焯对柳宗元的研究,不仅在何焯个人的文献整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评点文学史上亦具有典范意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艺术媒介的扩展让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成为现实,新材料、新工具的出现乃至现成品艺术作品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艺术媒介的传统认知,以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视角审视日常琐碎的物象,这也是艺术创造陌生化手法中的一种.面对新的艺术现象,面对艺术媒介多元化的现状,康德美学的“品味论”范围也应该加以拓宽,如此,才可以应对五花八门的艺术作品.对当代此类艺术作品,需要从意义美和内在美的角度去审视去鉴赏,因为艺术家将意义深深地植入现成物品之中,内在美已经成了一种重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唐代三彩俑从三个方面体现了唐代的审美精神:以肥为美的审美风尚,积健为雄的审美理想,世俗感性的审美情趣.这些特征的组合,使唐代的审美精神既不同于前代,也与后世有别.  相似文献   

18.
“猿”是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里一个重要的动物意象。唐诗中使用的“猿”意象包括四个层面:善援之猿与善射之术,这也是构成“猿”意象最基本的层面;哀鸣与清啸之猿,分别代表了愁苦与超脱之情;心猿与听经之猿,它们与佛教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豢猿与放猿,文人在猿身上发现了自我,“猿”意象也最终成熟定型。  相似文献   

19.
汉末至北宋是士族文化构型向世俗地主文化构型嬗变的历史阶段,文学与之作同构运动,在这一运动中,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在文化构型嬗变中的矛盾统一,是中世文学由"自觉"到"再自觉"的动力,而中世文学意象化与律化的双进程则是其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开创了新诗风——“自由体”的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其代表作《啊,船长!我的船长!》运用象征、意象、反复等表现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从视觉、听觉、语言、音韵等方面让读者享受一种无与伦比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