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处于边缘领域,但鉴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接受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创造出适合儿童读者的语体形式并重现儿童童趣。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儿童文学读者的双重结构和读者特点,阅读动机的分析,廓清儿童读者的特质对儿童文学的要求和作为儿童阅读引导者的成人应履行的责任,强调了成人在儿童阅读过程中应“慧眼识珠”,站在儿童的角度“为儿童”甄选优秀作品,期望儿童阅读能在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的交互配合下得到健康发展,引导健康的儿童文学创作导向。  相似文献   

3.
结合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在整体性、同一性和互动性方面的共性,通过对《奥兹国的稻草人》、《红色童话》、《橄榄色童话》、《伊索寓言》、《彼得.潘》等儿童文学中一些片段的翻译进行解析,分别从内容、形式及修辞手法等角度阐述翻译文本中儿童文学本身所蕴含的美,具体表现为译者不仅要通过词美、句美、意美来传达原文的含义,也使儿童本身成为构造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意义的一部分,表明重视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不可或缺,把握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之间的共性并合理利用、加以发展,将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进程。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外来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大量译介的同时,应当注意译本的质量。从儿童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的传输等三方面看来,有必要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引入译者主体性。从《格林童话》的几个中译本中的语言使用、翻译选材以及文化传输等三方面来考证,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是确实存在的,并且有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陈伯吹,著名儿童文学家。江苏省宝山县(现划归上海市)人,1906年8月13日生。 陈伯吹曾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四年。1922——1928年,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1929——1931年在大学工读时兼任上海幼稚师范教职;解放后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同时,他又是一位热心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关心儿童杂志的编辑。1931年春,曾任《小学生》半月刊主编,1934年在儿童书局任编辑部主任,1945年任《小朋友》主编,出版过不少儿童文学读物。解放后,担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等职。在编辑工作之余,进行写作。解放前写了《阿丽思小姐》、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代新文学的艺术巨匠之中,老舍是少数兼顾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他创作的个性非常鲜明,最擅长表现北平城里“老大的不长进的民族”。那么,表现新加坡儿童的《小坡的生日》的创作动机又源自何方呢?本文就此问题从童年经验的角度来论述其儿童文学创作动机,并分析老舍儿童文学观的得失。  相似文献   

7.
最近《纽约时报》网站上公布了从1997年到2014年的年度值得关注的100本书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书籍和出版世界的风云变化。《纽约时报》年度"100本值得关注的书"每每成为年度书单中最引人关注的,"notable"这个词非常微妙,所谓的值得关注也不一定就是非常有价值的,能成为经典的书。2010年瑞典作家斯蒂格·拉森的《直捣蜂窝的女孩》进入了"值得关注的100本书"的名单,其实这本书在之  相似文献   

8.
方卫平是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界引起广泛关注。方卫平从儿童文学的学理角度出发,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从本质、创作、构成、接受、批评等多维度阐释和把握了儿童文学的内涵;从中外儿童文学史论的角度着眼,修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和《法国儿童文学导论》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西文化年"交流项目之一的《300%西班牙设计展》将亮相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览开放时间为2007年9月22日~11月10日,票价30元)。策展人为著名建筑师、设计师胡里·卡贝拉,展览包括西班牙最知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的300件作品:100把椅子,100盏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快乐王子》的两个译文为载体,以接受理论为基础,分析在读者群相同的情况下,两位译者各自是如何处理的。鉴于《快乐王子》隶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读者群多为儿童。面对这群特殊的读者,译者必须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结构,尽量采用简单的句式,常用的词汇,并填补文本空白,使空白具体化。同时,译者作为原作的读者,在面对空白和未定点的时候,也存在不同于他人的理解,因而不同的译者必然给出自己独特的译文。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是以成人作家为创作主体以儿童为接受主体的文学。这一界定显示了儿童文学的困惑和矛盾所在,即作者是成人而读者是儿童。本文试图从创作者和接受者两个角度说明这一矛盾的难以调和以及特殊之处,并指出这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根本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安徒生在中国——对安徒生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徒生在中国——对安徒生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潘延中国读者对西方现代儿童文学作家所知甚少,但安徒生则是例外。这位丹麦作家在中国的幸运命运使别的西方童话作家只能望其项背,《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中国儿童最熟悉的外国童话作品,他的各类译选本是近20...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代新文学的艺术巨匠之中,老舍是少数兼顾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他创作的个性非常鲜明,最擅长表现北平城里“老大的大长进的民族”。那私,表现新加坡儿童的《小坡的生日》的创作动机又源自何方呢?本文就些问题从童年经验的角度来论述其儿童文学创作动机,并分析老舍儿童文学观的得失。  相似文献   

14.
接受理论关注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认为只有当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视野"相融合,才能产生接受和理解。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要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读者和其阅读接受的特殊性,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创作出易被儿童接受的译作。  相似文献   

15.
接受理论关注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认为只有当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视野"相融合,才能产生接受和理解。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要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读者和其阅读接受的特殊性,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创作出易被儿童接受的译作。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西文化年"交流项目之一的《300%西班牙设计展》将亮相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览开放时间为2007年9月22日~11月10日,票价30元)。策展人为著名建筑师、设计师胡里·卡贝拉,展览包括西班牙最知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的300件作品:100把椅子,100盏灯,100幅海报。这些充满激情、活力与时尚的作品,蕴涵了设计者们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和不朽的创造理念,生动地反映了西班牙近百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重视读者,把读者的接受放在首要地位。接受美学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使儿童的接受能力成为儿童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词汇、句法、修辞和文化四个层面探讨了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8.
田地,原名吴南薰,浙江奉化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并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至今出版有《南瓜花》、《明天》、《轮船就要开了》、《他在阳光下走》、《小树叶》、《复活的翅膀》等十多本儿童诗集,还有十几本童话集。在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田地不断地在儿童文学这块土地上耕耘,不断地收获,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成为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1986年12月,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田地儿童诗选》,选收了田地几十年来已发表的儿童诗一百二十多首。本文试就《诗选》所收儿童诗,对田地的儿童诗创作作粗浅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作为一个文化强国把中国的文学作品输出到国外,让更多的外国友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人优秀的品质和精神,这是每一个译者的使命。在这样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佳作在这个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开始不断涌现,曹文轩和杨红樱的高水准的原作和译著无疑是海外文化传播最成功的例子,再如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是新中国出版史上第一次非常大规模的翻译儿童文学著作的活动,这为国外更多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多障碍,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还属于起步阶段,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也有诸多问题,中国儿童文学优秀的英译作品发展速度缓慢,无法像英语儿童文学作品那样在世界普及,要想扩大其国际影响力,要想让更多有实力的作家作品走向世界,高水准的翻译无疑是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本文旨在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的要求,在一些翻译学者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上,如目的论,归化翻译策略、接受美学理论和翻译美学理论对儿童翻译特点的反思,从而寻找可以让中国儿童文学外译作品获得更多国际影响力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孙幼军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创作活动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跨越了40多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童话作品,塑造了许多为儿童读者喜爱的艺术形象,体现在其中的儿童观也经历了从创作前期的教训主义的儿童观到向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的过渡、确立这样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对孙幼军儿童观发展演变的考察,对审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儿童观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