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性课程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关注的教育课题。我国对其研究历史不长,但很快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从课程理论的视角,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基础上,隐性课程可界定为,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情景中,有计划地以间接、内隐的方式,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使受教育者获得知情意行等整体性教育经验的那些内容和要素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关于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概念界定的立体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课程是学校作为整体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总和,是学校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获得整体性教育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隐性德育课程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其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高职高专的教育过程中,所设置的各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若以功利的目来培养学生,忽视了基础文化学科的学习那必然是一种平面教育,是教育短视的行为,实质上也就是"应试教育"的另一种延续,是"应试教育"的变种,是"后应试教育"在高职高专教育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渗透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利用环境的多样性、多重性、隐蔽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发挥其隐性渗透的教育作用,对受教育者施加潜移默化渗透式教育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渗透法与中学德育的结合中,教育者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营造优雅的校园物质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5.
内隐学习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是近年来内隐学习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在高职无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任务情景,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加强知识的应用,重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过程.采用互动式教学,将内隐学习获得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利用化学史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内隐学习.  相似文献   

6.
董必辉 《科技资讯》2013,(29):186-187,189
加拿大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主要体现在CBE专业开发模式、DACUM课程开发程序、学生"态度"培养和办学灵活独立等方面。从教育环境、教育投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管理、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的评价诸方面论述加拿大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形成机制,并探讨对我国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应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基于护理岗位需求开发隐性课程,贯穿医学人文和隐性课程意识于护理教学过程始终,挖掘护理隐性知识,以间接内隐或直接方式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切实发挥医学人文课程隐性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挫折教育是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其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挫折教育区别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毅力与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温室效应”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过分溺爱,造成他们任性固执、追求享受、独立性差、意志薄弱、责任感淡漠等弱点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温室效应"不仅仅存在于家庭教育当中,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应承担的责任也不容忽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应对青少年成长教育中过程中的“温室效应”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军 《科技信息》2010,(30):I0381-I0382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由此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路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纳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同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相结合,将"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相结合,加强对教育的过程管理,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1.
新升本科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显性教育仍然是主导,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为:师德课程、师德规范和师德宣讲。隐性教育不是无计划、无目的的随意行为,而是刻意下的随意,它是一种内隐式的教育活动过程。隐性因素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表现为:物态因素、精神因素、网络因素、同伴因素、心理因素等几个方面。隐性因素的作用是通过师范生自主选择、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等环节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突出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是人们只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此,关注受教育者,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开发、利用隐性课程资源,塑造本科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品德形成具有内隐学习的特点.内隐的、下意识的学习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只重视显性教育的做法,而更多地关注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功能.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资源的一种,对每天生活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们的品德形成能够产生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院现正处于升本后的转型期,亟需塑造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促进学院的进一步建设发展.因此本文试图从利用好隐性课程资源的角度,为我院塑造新的本科理念下的校园文化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主导驾驭主体、理性统筹感性、手段服从内容这三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三原则"。只有在教学中坚持这三个原则,才能重归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原则,从而把理论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实施劳动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健康的劳动观念,是我们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环。实践中要实现教育的目的,既要注意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教育和实践形式的统一,也要注重教育过程中培养和引发受教育者的愉悦心理。创造的愉悦心理是受教育者自觉主动参与这一教育活动,形成良好定势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半隐性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呈现的、学生无意识接受的知识或其他教育因素,它具有半隐半显、内容宽泛、对显性课程的依附性和明确的导向性的特点。“半隐性课程”的提出,对厘清隐性课程概念,完善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半隐性课程”开发可以在课程规划、课程领导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隐性教育是指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起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即为辅导员。由于某种原因,一名辅导员常常不能对一个班级完成全程负责,因工作需要由另一名辅导员继续来履行管理工作时,这名辅导员即为继任辅导员。在继任辅导员工作中,传统单一的显性教育方法受到了制约和挑战。而采用提升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建设班级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渗透对学生的关爱的隐性教育方法,能不断提升继任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李伟  李晓薇 《当代地方科技》2010,(13):141-141,143
高校"两课"开设的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成为"两课"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何志杰  匡芬芳 《科技信息》2010,(24):201-202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进行,因此,如何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正凯 《科技信息》2010,(15):250-250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民族兴。"本文针对目前技工学校学生生源情况,针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建设作了初步的探讨。在技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要坚持五个结合:纵向与横向结合、家庭与学校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显性与隐性结合、言传与身教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