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河南省济源市大沟河林场营造的栓皮栎人工公益林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随机布置凋落物收集框的方法来收集凋落物,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在2006年9月—2007年5月,20,30,40年生栓皮栎的凋落物输出量分别为5 594,8 358,6 397.6 kg/hm2.②在20,30,40年生栓皮栎人工林凋落物的对比中,凋落物总量比较为30年生(8 358 kg/hm-2)>40年生(6 397.6 kg/hm2)>20年生(5 594 kg/hm2).③凋落量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其凋落量的季节变化为秋季>春季>冬季,凋落量的峰值出现在10,11,12月,主峰在11—12月.  相似文献   

2.
主要探讨福建秋茄红树林凋落物和凋落叶的能流的季节动态,1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红树林春、夏、秋冬4个季节凋落物量分别为199.6、335.1、214.9、113.3(g/m^2),即夏季〉秋季〉春季〉冬季;1年中月凋落物量变化与群落环境温度波动趋势相似,月凋落物量(Y,g/m^2)与月均气温(x,℃)的回归公式为Y=4.797x-29.140(r=0。612^**,df=130),相关极显著;落叶  相似文献   

3.
甘肃兴隆山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的凋落物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组成特征及月动态,了解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养分循环状况。【方法】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法,对甘肃兴隆山森林演替阶段的3种典型森林群落针阔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青杄(Picea wilosonii)林)和暗针叶林(青杄-灌木林和青杄-箭竹(Fargesia nitida)-苔藓林)的凋落物量、组分、月动态进行了观测与研究。【结果】3种典型森林群落年凋落物量5 534.48~7 951.25 kg/hm2,大小排序为:山杨-白桦-青杄林>青杄-灌木林>青杄-箭竹-苔藓林,针阔混交林高于暗针叶林; 凋落量随森林正向演替的进行而不断减少。山杨-白桦-青杄林中以叶(44.91%)、杂物(20.53%)、枝(15.86%)、果(14.74%)为主,青杄-灌木林中以叶(41.22%)、杂物(23.58%)、枝(18.53%)、果(13.32%)为主,青杄-箭竹-苔藓林中以叶(37.48%)、杂物(27.51%)、枝(22.35%)为主; 在叶凋落物中,针阔混交林以阔叶为主,暗针叶林则以针叶为主。3种典型森林群落凋落量动态模式均为双峰型,但最高峰和最低峰出现时期有所不同,针阔混交林最高峰在10月,最低峰在7月; 暗针叶林最高峰在4—5月,最低峰在8—9月。针叶凋落量动态模式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4月和10月; 阔叶、杂物、枝、果和花凋落动态模式呈单峰型,阔叶最高峰在10月,杂物、枝和果在4—5月,花在5—6月; 树皮凋落动态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森林演替对凋落量及其凋落物组成影响明显; 随森林由阳性落叶阔叶林向阴性针叶林方向演替,森林年凋落量逐渐变小; 阔叶凋落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而针叶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甜槠群落凋落物的产量及其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讨论了武夷山先峰岭甜槠(Castanopsiseyrei)群落1992~1995年4年凋落物的产量和季节动态.甜槠群落1992~1995年的凋落物产量分别为556.26、379.20、364.35、258.70g/m2,凋落物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4年的平均值为389.63g/m2,4年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比为2.15∶1.1993年营养元素通过凋落物的归还量分别为:N3.645、P0.139、K1.282、Na0.057、Ca2.623、Mg0.548g/m2.  相似文献   

5.
鼎湖山森林凋落物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雨林中的凋落物和地表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数量和月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和土壤中均以细菌为多,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各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基本上只有一个峰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凋落物各组分含量的月动态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向林地输入的凋落物量分别为4.84t·hm-2、9.25t·hm-2和13.33t·hm-2.不同发育阶段各组分所占比例及凋落量变化较大,成熟林分别是中龄林和幼龄林的1.44倍和2.75倍.凋落物的碳素含量季节变化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  相似文献   

7.
不同落叶林林下凋落物的分解与养分归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分解袋法研究胡桃楸、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下叶凋落物的分解及养分归还速率。结果表明:在1个生长季内,3种林分叶凋落物分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胡桃楸纯林、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胡桃楸纯林叶凋落物归还氮的速率最快,落叶松纯林叶凋落物归还磷、钾的速率最快。二组成混交林后,混交林叶凋落物归还氮的速率较落叶松纯林明显提高,而归还磷、钾的速率较胡桃楸纯林明显提高。胡桃楸与落叶松混交后叶凋落物养分归还速率较其各自纯林的有所提高,可能是混交林增产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茂兰喀斯特森林凋落物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地处中亚热带的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凋落物贮量、季节变化规律及年凋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年均凋落物量为2.86 t/hm2,与其他类型的森林相比,年均凋落物量较低。凋落物量各组分中,叶凋落量占绝大部分,常绿叶凋落量仅为落叶叶凋落量的1/2。在凋落量季节动态中,秋季(8至10月)为凋落量的高峰,且大多为落叶种类;而常绿种类叶凋落量全年较为平稳。这些规律是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对非地带性的喀斯特因素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楠木人工林凋落物的产量与月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35 a生楠木(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人工林年凋落物量及月动态,结果显示:楠木人工林年凋落量为6 804.26 kg·hm-2,其中叶占大部分(63.11%),枝次之(11.59%),花果很少,而非目的树种枝叶和杂物共占22.14%;凋落物量年内变化大,4月份最大,与落叶量一...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2011年4月,对福建九龙江口秋茄(Kandelia obovata)中龄林(24年生)和成熟林(48年生)凋落物的年凋落物量、组成及其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茄中龄林和成熟林年凋落物量分别为13.02和10.08t/hm~2;各组分凋落物中,落叶量和落枝量占凋落物总量的比例为中龄林(65.74%,26.04%)成熟林(54.17%,20.43%),落花量和落果量则是成熟林(11.31%,14.09%)中龄林(5.84%,2.38%).秋茄中龄林的年凋落物量明显高于成熟林,是因为受林分密度和生长发育阶段影响:24年生秋茄林属中龄林,处于生长期,生长非常迅速,自疏现象比较明显,凋落物较多,导致其凋落物量高于成熟林;而48年生秋茄林属于成熟林,生长趋于稳定,凋落物反而较少.这说明秋茄林凋落物是一个巨大的养分贮存库,有助于维持红树林区的生物资源,提高河口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凋落物能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热值测定,研究了福建南靖县和溪亚热带雨林凋落物的能流特性。  相似文献   

12.
依托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森林转换研究平台,在凋落物高峰期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以米槠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以及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森林地表凋落物量及其组分(叶、枝、果、其他)与分解程度(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并分析米槠凋落叶的物理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林转换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后凋落物现存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3.03%和63.19%,凋落叶占总现存量的相对比例分别下降了5.72%和4.85%,但凋落枝和其他部分的相对比例略有上升,改变了地表凋落物的组成格局。天然林转换为次生林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量分别降低了37.49%和37.08%,相对比例基本不变;但转换为人工林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量分别降低了51.75%和70.12%,半分解层相对比例下降了11.07%,表明人工林可能具有相对快速的凋落物分解过程。此外,森林转换显著改变了建群种米槠凋落叶的面积、周长等物理性状,其中比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可见,天然林转换后凋落量明显减少,半分解层凋落物量相对于未分解层下降更为明显,不利于森林凋落物归还到土壤,形成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13.
在固定样地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收集并定期回收凋落物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北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2008—2009年的凋落物产量及N、P、K养分归还动态. 结果表明:(1)木麻黄林年凋落物量为5.9844t/hm2,其中小枝凋落物量在年凋落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88.99%;其次是杂物,为6.63%;最小是皮+枝,为4.38%. 木麻黄林总凋落物量和小枝凋落物量的月变化格局十分相似,皮+枝、杂物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则比较平缓.(2)小枝中N、P、K 3种主要养分年归还总量为94.69kg/hm2,其中N归还量在年归还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78.86%;其次是K,为18.71%;最小是P,为2.43%. N归还量月动态与总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极其相似,P、K归还量月动态则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14.
热带亚热带森林叶凋落物交互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检验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在跨气候带的大尺度下进行森林凋落物的交互分解实验,在热带的尖峰岭和亚热带的鼎湖山各选样地1个,它们有相似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年均降雨量及干湿季节律,气温为主要差异,年均气温相差3.7℃.各样地分别收集了10种当地的优势树种的凋落叶.其中2个样地各自的优势种青皮和锥栗,2个样地均有的共同种荷木作为单种样.10种凋落叶的等重量混合为混合样,共计6类凋落叶,分别交互置于2个样地分解.结果表明:6类凋落叶在尖峰岭的分解速率显著地大于在鼎湖山的分解速率;凋落叶分解的表观Q10在3.7~7.5范围内.证实在这个温差范围内,凋落物分解加快的程度可达1.36~3.06倍.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N0, N1, N2, N3),增加氮量分别为0、60 、120 和240 kg·hm-2·a-1。通过3 a监测发现,2005年各处理的年凋落量分别是2 427.50、2 238.10、2 286.66和2 599.50 kg·hm-2,2006年凋落量分别是1 008.83、1 164.10、1 147.30和976.47 kg·hm-2,2007年凋落量分别是1 557.85、1 445.60、1 595.85和1 555.85 kg·hm-2。从3 a的试验时间来看,凋落物总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高氮处理(N3)前期提高凋落物量的作用比较明显,但随后逐渐表现为抑制作用;中氮处理(N2)逐渐表现为增加凋落物量的作用,低氮处理(N1)作用不明显。不同水平的氮沉降处理对凋落物各组分存在不同影响, N2处理对增加叶凋落物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N1和N3处理表现为抑制作用;氮沉降处理均表现出降低枝和皮凋落量的作用,但对落果和碎屑物有显著的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16.
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凋落物及残留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凋落物产量和地表残留物累积及其动态.结果表明;该雨林年凋落物量为755.43g/m2(年变率为1.17),其中叶为517,35g/m2,枝为191.75g/m2,花为21.76g/m2和果为24.57g/m2.影响凋落物月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及植物的物候期.月凋落物量(y)与月降雨量(1)呈正相关(y=46.2894+0.1206y,,r=0.5104,df=34,p<0.01).林地残留物现存累积量随季节的不同而异,平均为426.20g/m2(年分解常数K=1.87),其中叶307.64g/m2,枝106.77g/m2,花0.60g/m2和果11.19g/m2.  相似文献   

17.
广西英罗湾红海榄林凋落物动态及能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红海榄红树群落三年(1989-01~1991-12)逐月凋落物动态及能流量.结果表明:1)红海榄群落年平均凋落物量为772g/m2,其中落叶量高达624g/m2.凋落物各组分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叶80.83%,花2.09%,果13.54%,枝3.54%.2)不同年份凋落物量变化率(R)为1.36.3)月调落物总量(Y,g/m2)与月均气温(x,℃)回归方程为:Y=4.273x=34.13(r=0.686,df=34),相关极显著,表明大气温度是影响凋落物量的重要因子.4)红海榄年凋落物能流量(三年平均)为1.40×104kJ/m2,这些凋落物能量是邻近河口海湾水生生物的重要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甜槠群落凋物的产量及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讨论了武夷山先峰岭甜槠(Castanopsis eyrei)群落1992 ̄1995年4月凋落物的产量和季节动态。甜储群落1992 ̄1995年的凋落物产量分别为556.26、379.20、364.35、258.70g/m^2,凋落物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4年的平均值为389.63g/m^2,4年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比为2.15:1.1993年营养元素通过凋落物的归还量分别为:N3.645、P0.  相似文献   

19.
模拟酸雨对毛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开始,采用分解袋法,在酸雨危害较为严重的浙江省临安市,模拟研究了酸雨对毛竹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实验设置中度(pH4.0)和重度(pH2.5)酸雨胁迫处理和对照实验(pH5.6),每种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酸雨胁迫条件下,凋落物分解速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毛竹的分解速率随酸雨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减小。毛竹凋落物在对照组中分解速率最高(0.69),其次是在中度酸雨胁迫下的分解速率(0.57),而重度酸雨胁迫下分解速率最低(0.33)。在重度和中度酸雨胁迫下以及对照处理中,凋落物分解95%的时间分别为9.08 a,5.26 a和4.34 a。随着酸雨胁迫强度的增强,毛竹凋落物分解速率对酸雨胁迫的响应表现越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不同林龄油松针叶凋落物初期分解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凋落袋法,研究了北京山区24、32、40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针叶凋落物初始化学组成、分解速率以及养分释放过程。结果表明:凋落物初始基质无机养分含量、灰分、粗蛋白、C/N在3个林龄之间差异性明显(p<0.05)。凋落物失重率季节动态变化表现为双峰型,且季节变化明显。随着林龄的增大,针叶凋落物年平均分解速率、分解系数k值逐渐增大。通过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可知,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失重率、N剩余百分率在不同林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P、K、Ca、Mg元素的积累释放受林龄影响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