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4—9月对新疆尼勒克县苏布台乡黑土、黑钙土、风沙土及盐碱土等4种类型农田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4 340只,隶属于3门9纲16目(18类),其中真螨目、膜翅目、弹尾目、寄螨目和鞘翅目幼虫等5类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的69.55%.直翅目幼虫、等足目、双尾目、正蚓目、垫刃目、鞘翅目成虫、半翅目、蜘蛛目及直翅目成虫9类为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的27.30%.倍足目、革翅目、蜈蚣目、盲蛛目4类为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的3.13%.4种土壤类型农田中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个体数在秋季最多、夏季次之、春季最小.土壤类型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组成影响很大,4种农田土壤类型的土壤动物数量依次为黑土、黑钙土、风沙土、盐碱土.土壤含水率、pH值及地温对农田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及群落组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7种生境的土壤动物数量和群落组成,共获得土壤动物538只,隶属于3门7纲11目.分析表明:优势类群为蚁科和线虫,常见及较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蚯蚓、鞘翅目、马陆、鳞翅目(蛹)、蛴螬、蜘蛛目、鼠妇,其余5类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及类群数以城市道路绿地最多,废弃荒地最少,说明人为干扰较小的生境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数较多.多样性以河边人工灌丛沙地最高,菜地最低,这与河边人工灌丛沙地营养丰富,菜地施用化肥、农药有关.菜地与废弃荒地的相似性极高,说明其群落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3.
对长白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的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探讨了人工植被恢复后公路边坡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区内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2类,4 807只.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量的多样性特征存在差异,阳坡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大于阴坡,而个体数量小于阴坡;土壤动物群落个体和类群主要集中分布在0~5 cm土壤层...  相似文献   

4.
鲤鱼山公园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2007年4月至5月期间对乌鲁木齐鲤鱼山公园(山顶87°34′759″E,40°50′566″N,山中坡87°34′716″E,43°50′577″N,山下坡87°34′488 ″E,43°50′993″N)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动物进行取样调查.本次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动物共3171只,经初步分类鉴定隶属于4门、10纲、19目,调查表明不同生境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也不同,在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顺序为t山下坡(1493)>山中破(941)>1山顶(737).类群数量顺序为:山中坡(20)>山顶(18)>山下坡(16).调查发现真螨目为优势类群,弹尾目、综合目、正蚓目、膜翅目、鳞翅目、等足目、柄眼目、双翅且、地蜈蚣目、鞘翅目、革翅目等11类为常见类群,其余的为稀有类群.同时对其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动物个体敷、类群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等群落结构指标进行分析并讨论,在不同高度和不同生境土壤动物各类群之间存在差异,并垂直分布调查发现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即从地表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对漳州师范学院校园内芒果树(乔木)、铁树(小乔木),红桑(灌木)和草地四种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动物的组成、数量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631只,隶属于3门22类.其中以弹尾目和寄螨目为优势类群,占所捕获土壤动物数量的74.96%;真螨目、毛马陆目、双尾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膜翅目为常见类群,其余类群均为稀有类群.另外,本研究还对各样地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样地中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大小顺序为:芒果>草地>红桑>铁树,优势度指数C的大小顺序为:铁树>红桑>草地>芒果.  相似文献   

6.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根圈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根圈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不同海拔高度(800-2000m)的根圈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土壤动物lO268个,分属于4门6纲16目。其中蜱螨目、近孔寡毛目,后孔寡毛目为优势类群,占全捕量的69.80%。原尾目、蚰蜒目、中腹足目、垫刃目为稀有类群,仅占总捕获量的1.87%,其余为常见类群。根圈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不同,低海拔处土壤动物多样性大,数量丰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多样性逐渐降低,土壤动物数量减少。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植被状况和有机质等土壤理化状态,均对根圈土壤动物的数量及种类构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7年1~4月,对韶关市郊不同类型坡地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调查,共获得动物标本663只,隶属3门10纲19目,其中蜱螨目和弹尾目是优势类群,盲蛛目、鞘翅目、膜翅目、颤蚓目为常见种类;稀有种类因植被的不同各有差异,竹林动物种类与数量比较多.土壤动物垂直分层分布现象比较明显,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植被类型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8.
Pb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b(NO3)2对土壤动物进行了污染模拟实验,共获得土壤动物1289个,隶属3门7纲.结果显示,Pb污染浓度直接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在获得的1289个土壤动物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前气门亚目和甲螨亚目,3个优势类群占土壤动物全捕量的78.2%,对动物群落结构起决定作用.随着Pb污染浓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实验结果看,蜱螨目和弹尾目是反映土壤Pb污染程度的敏感指示类群.  相似文献   

9.
2017年3~6月在太原汾河湿地公园进行土壤动物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697只,隶属于4门7纲32类;其中优势类群为小杆目、膜翅目(蚁科)和弹尾目,常见类群14类.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占汾河湿地公园土壤动物总数的92.46%.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在数量比例关系为腐食性土壤动植食性土壤动物捕食性土壤动物.通过研究汾河湿地公园土壤理化性质3个指标,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群落的分布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深入研究土壤动物对土壤变化的指示作用提供科学基础资料,并指导枣林健康及其害虫的生态调控.方法 选取延安万花山、延川县、清涧县、佳县4个样点7个样地,于2007年3月、6月、9月、11月对陕北枣林土壤动物进行调查,通过手拣方法、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采集和分离土壤动物.结果 获得4 029只土壤动物,隶属于4门8纲22目,其中鞘翅目幼虫6科,鞘翅目成虫16科.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优势类群;膜翅目、鞘翅目成虫、蜘蛛目、柄眼目、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结论 陕北枣林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大多是小型土壤昆虫,此类群构成了枣林土壤动物的基本成分;陕北枣林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下垂直结构的异相性,同时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表聚性,且个体数量的表聚性强于类群数的表聚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洛川苹果园夏季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多样性,并为进一步开展陕北经济林地区土壤动物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利用对角线五点法采样法和国际通用的手拣法对洛川苹果园示范园和常规园大型土壤动物进行采样。共获得动物134只,隶属4门6纲9目。优势类群为咀刺目、正蚓目、鞘翅目;常见类群为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柄眼目等。其中咀刺目、正蚓目、鞘翅目占总捕获量的比例最大,分别为37.31%、28.36%、12.69%,共占总捕获量的78.57%,构成了群落的主要框架。在洛川苹果园示范园和常规园中,大型土壤动物的表聚性比较明显;示范园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常规园,但个体数和优势度指数低于常规园。由此可知,示范园土壤动物群落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类群数量分布均匀,显示了大型土壤动物对不同果园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的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新疆雅玛里克山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11月,在雅玛里克山柳树林、草地、榆树林、果园、白杨林及荒地等6个不同生境,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697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门,12纲,23目(24类).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32.05%)和蜱螨目(29.2%),占总个体数的61.25%,垫刃目、正蚓目、柄眼目、膜翅目、蜘蛛目、等足目、端足目、综合目、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鳞翅目幼虫、缨翅目、直翅目、鞘翅目、革翅目等19类为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的36.27%.盲蛛目、伪蝎目、原尾目、双尾目4类为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的2.48%.6种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不同,其个体数顺序为柳树林>果园>榆树林>草地>白杨树>荒地,而类群数顺序为柳树林和果园(24)>榆树林、草地和白杨林(23)>荒地(21).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p<0.05),即表层>中层>下层;在不同生境间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群落多样性指数顺序为白杨树>柳树林>荒地>榆树林>苹果园>草地,而优势度顺序为草地>果园>荒地>榆树林>柳树林>白杨树.  相似文献   

13.
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垂直分布等方面进行了首次生态定量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蜱螨(螨类)亚纲和弹尾(跳虫)目是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的主要优势类群.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土壤动物的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土壤动物具有表聚性,但是在不同季节,由于受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方框法调查了山西长治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油松林、侧柏林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内的土壤动物种类共计16类、381只,隶属3门10纲12目.其中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原尾目和弹尾目为稀有类群,直翅目幼虫、蜘蛛目、鞘翅目成虫及幼虫、双翅目成虫及幼虫、马陆目、等足目、石蜈蚣目、地蜈蚣目、后孔目、柄眼目和蜱螨目为常见类群.各种样地内常见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和占群落总体数量的比例呈现一定差异.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表聚性.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在洞庭湖环湖丘岗区选取茶林、竹林、阔叶林和真阅混交林4个样地每月固定时间对其大型、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分别取样.全部调查共获得的土壤动物31298只、30类分别隶属于4门13纲129目.按平均数量及其稳定性排序,等翅类、膜翅类、双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类群最重要.4个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排序为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均匀度指标变化呈正相关,与优势度呈负相关.Jaccard 系数(q)表明,4个土壤动物群落彼此间类群组成相似性极高;4个生境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并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以冬、春二季最丰富,夏季最少,季节波动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16.
从2003年11月到2004年10月对洞庭湖湿地的4种生态系统中的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垂直结构及数量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全年调查共获得小型节肢土壤动物27641个,隶属节肢动物门的6纲、24目。4个土壤动物群落中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以针阔混交林〉茶林〉竹林〉阔叶林;4种群落的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数均具有表聚性特征,土壤动物数量随着季节变化波动性很大,以冬、春季数量比较多,夏、秋季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成都市郊区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年10月对成都市郊区的绿化林、农田和莱地内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13只,隶属于2门6纲10类(目),优势类群为大蚓类(Macrodrilc oligochaetes)和小蚓类(Microdrilc oligochaetes);中小型土壤动物1118只,隶属4门7纲10类(目),优势类群为弹尾目(Diplura)、线虫类(Nematode)和线蚓类(Enchytraeidae);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的大小顺序均为菜地〉林地〉农田,但仅有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有显著差异(P〈0.05);大型土壤动物群落间的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中小型的差异显著(P〈0.05);大型土壤动物群落间相似性低于中小型;林地和菜地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的表聚性高于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的表聚性高于中小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和中小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8.
2007年8-10月对张掖市清水灌溉区和污水灌溉区两种生境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土壤动物1398个,隶属4门9纲18目.其中清灌区有474个,污灌区有924个.在污灌区土壤动物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常见类群有双翅目幼虫、鞘翅目成虫、真蟎目、等翅目、缨翅目、涡虫、盲蛛目、鳞翅目、虫齿目、蜘蛛目、鞘翅目幼虫,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本文旨在对张掖市污水灌溉区土壤动物群落及其结构进行研究,阐明土壤动物的组成、结构和数量与污水灌溉的关系,揭示污灌区与清灌区大型土壤动物的分布的不同及污水灌溉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于2007年4月9日至4月21日在东湖公园不同角度选择四个取样区,每个取样区设立两个不同的取样点,采集了0-5cm,5-10cm,10-15cm三个不同层次的大中型土壤动物。共获得土壤动物651个,分别属于4门7纲9目,其中后孔目,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占全捕量的94.93%,色矛目,石蛭目,直翅目及异翅目为稀有类群,仅占总捕获量的1.84%,其余为常见类群。分析表明,在不同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植被茂盛地区土壤动物多样性明显的高于植被稀少地区的土壤动物。同时随着土壤深度土壤动物物种数量逐步减少,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泰山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发现,螨类是该地区的主要优势类群,占动物总数量的76.30%;另一优势类群--跳虫仅占13.63%.土壤动物的季节消长与土壤温度呈负相关,土壤动物的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土壤动物具有表聚性,但不同生境、不同季节有很大变化.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平均不足最大多样性指数的1/3.两种百分比相似系数(相似性系数和百分比相似性系数)的聚类结果差异明显,优势类群的数量对聚类的结果影响很大,影响群落数量分布的因素均可影响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