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诉权是向法院提出的解决纠纷请求权。立法设置诉权的目的是为了使当事人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及时地解决纠纷,保护合法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稳定。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群众总体法律意识不强以及部分案件的复杂性,导致诉权滥用的情形时有发生,其典型形态包括恶意诉讼、诉讼欺诈、滥用起诉权、反诉权、撤诉权等。要规制诉权滥用,就应通过加重诉权滥用的侵权责任、细化诉讼费用的承担、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易佳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3):8-10,18
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由“国家本位主义”观念向“尊重市场主体意志自由”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诉讼领域中表现为诉讼模式的转变——从职权主义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建议取消我国民事检察抗诉制度,以正当程序原则作为审判的基准,通过加强当事人诉权保障来制约和监督审判权。  相似文献   

3.
传统诉权理论经历了私法诉权说、公法诉权说、二元诉权说与否定诉权说不断发展的过程,现代诉权理论在对传统诉权理论进行批判、吸收后从宪法的高度看待和考察诉权问题,现代诉权理论与传统诉权理论在诉权的理论和来源、诉讼目的、诉讼标的、当事入适格、证明责任和既判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代诉权理论更为合理和科学的解释了诉权问题,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从我国的实际来分析,它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的民事检察制度存在的问题却很多,需要进一步的改革。要完善民事抗诉制度,建立民事公诉制度,确立检察院的民事公诉权。  相似文献   

5.
出席民事再审庭审,是检察机关使抗诉权的一项主要内容。我国立法并没有对检察人员出席民事再审庭审的地民职责作出规定,导致实践中检法两家的冲突。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在再审活动中处于既是监督人又是抗诉人的特殊的地位,由此决定其职责亦包括支持抗诉与对庭审的监督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对此项制度的利弊存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且越来越明显的呈现出废除和加强的两派观点。2007年10月28日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似乎是走"加强派"路线,却远不能给这场争鸣盖棺定论,而是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对两派观点的回顾和梳理,以及对我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的解读,本文试图围绕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还没有规定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民事公诉制度都应当成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缺失保护民事公益的强有力制度,构建民事公诉制度对于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论证民事公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建构民事2公诉制度的两个关键问题即案件范围和法律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监督审判权的存在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应当正面引导,并积极应对,才能达到司法活动的人民性和法律性的统一。本文直接从正面效应的应对、负面影响的应对以及积极避免负面影响的产生等三方面说明如何构建网络监督审判权的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主观与客观不尽吻合,现实与理想颇有距离……面对如此情形,人们的心理有时平衡,有时失衡;有时是以平衡为主.有时是以失衡为主;有时平衡中有失衡,有时失衡中有平衡。表面上看.这些都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而实际上,它们都是由心理性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两个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的案例完全符合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法定立案条件的规定却未获立案有其潜在原因。这不仅由于相关实体立法不完善,而且是民事诉讼司法机制的遗憾。法院立案职能部门应转变诉权观念,正确认识立案审查法律性质,放低民事诉讼司法救济的准入门槛,使中国百姓的诉权能得到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解决审判流程管理权和法官审判权的冲突问题,对于建立科学的审判流程管理制度,保障法官独立审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界定审判流程管理权与审判权的概念,分析两权冲突的原因,进而提出两权协调的原则,以期对审判流程管理改革提供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检察权能的组成部分,民事抗诉已经成为制约违法审判、保护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监督形式;然而,由于立法上对民事抗诉范围规定的不明确,使其在实践运用中背离法律监督职能宗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民事抗诉范围的适当扩大,能更好地完善我国的民事抗诉制度,对我国的现代化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诉权是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法律根据,但在我国的诉权理论上却存在一元诉权论和二元诉权论之争。针对一元诉权论和二元诉权论的论争,作者在纵向比较研究西方诉权理论的基础上,检讨了二元诉权论成立的根据和理由,从基本人权的全新视角论证了一元诉权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目的均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两者均要遵循民事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因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立法和司法实践层面,都不能将两者割裂开,而应当尽量协调两者共同为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服务。  相似文献   

15.
吴卫东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69-1572
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司法权运行的基础性问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实现,党的领导是政治保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制度保障。两大保障体系的建设应当齐头并进,不可错置和偏移。政治保障要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入手,制度保障要从司法管理体制、司法人员管理制度、落实司法责任、推进阳光司法、加强监督机制等方面发力,共同筑成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司法权运行的基础性问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实现,党的领导是政治保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制度保障.两大保障体系的建设应当齐头并进,不可错置和偏移.政治保障要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入手,制度保障要从司法管理体制、司法人员管理制度、落实司法责任、推进阳光司法、加强监督机制等方面发力,共同筑成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民事审限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制度,从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解释的角度看,我国对民事审限制度极为重视。因为设置民事审限制度是维系我国司法判决正当性的需要,且此制度与我国的诉讼模式和基本诉讼制度相协调。然而,该制度在理论界仍存在诸多争议。审限制度的存废在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中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从目前中国的国情考量,审限制度的确立和严格执行有利于缓解诉讼拖延问题,增强司法效率,并逐步实现司法公正。但随着诉讼模式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变,审限制度应该予以废止。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从监督的依据、方式、顺序和保障四个方面修订完善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该法的修订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破解民事执行难题提供了方法,有利于制约审判权和实现司法公正,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公诉权与自诉权冲突的视阈下,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公诉转自诉案件是公诉权与自诉权矛盾集中体现的"地带"。在这两类自诉案件中存在着诸多缺陷。完善我国刑事自诉制度,可通过如下措施予以构建:明确八类轻微刑事自诉案件的具体范围、确立公诉优先原则、贯彻一事不再理原则、限制公诉转自诉案件范围、规定只有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才可以适用公诉转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20.
国际民商事务交往的日益发达,使得国家之间民事管辖权冲突逐渐成为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共同面对的难题之一。总结和选择出协调国家之间民事管辖权冲突的一些主要原则,是国际社会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法国民事管辖权与我国民事管辖权冲突的探讨,促进我国民事管辖制度的完善,实现正义、效益等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