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情报检索与计算机人们在日常生活,各种业务管理及科研、设计工作中经常需要“查找”:查电话号码,查病历卡,查库存物资,查物质的质谱、红外光谱,查各种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找图书资料,找科技文献,……。所有这些被查找的对象,可以统称为“信息”或“情报”(Information),而搜集、贮存这许多情报并在必要时找出其中所需要的情报的技术叫做“情报检索”(IR  相似文献   

2.
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传递、贮存与转化及其相互间的协调,构成了整个生命活动。生物的能量转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之一,也是与一些重大实际问题密切有关的问题。生物维持其生命的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物质与能量,但是各种生命活动又需要不同的能量形式,所以能量转化在生物中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肌肉收缩时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神经兴奋过程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视觉过程中的光能转化为电能;物质  相似文献   

3.
封面说明     
正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载体.水吸收了太阳辐射到达地表能量的近70%,并在水循环过程中演化为蒸发能、雨滴能、流动能、落水能、波动能等丰富形式.纳米材料可通过与水的相互作用将各种形式的水能转化为电能,相关现象称为水伏效应,它比传统水能利用技术更具发展潜力.近年来,基于纳米碳材料的水伏科学与技术发展迅速,所  相似文献   

4.
能源就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能源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把它们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大类。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使用较为普遍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近几十年才开始利用或正在开发研究的能源称为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沼气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电磁能等。 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自古以来,人类就为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体能,即人体散发的能量,主要表现为热能和机械能. 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体重压击路面等等.这些能量至少有三分之一被白白浪费掉.有关专家测算:一个人昼夜浪费掉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可以把相当于他体重的水,由零摄氏度加热到五十摄氏度.而全世界六十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加起来,则相当于十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相似文献   

6.
液体中的激光超声脉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度调制的光束或脉冲光束投射到媒质中(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或等离子体等各种物态的媒质),媒质吸收光能而激发出声波的效应酶为光声效应.早在1880年贝尔[M)首先在固体中观察到光声效应.但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光声效应的研究进展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缺乏强光源和检测弱信号的手段,以致光声效应的实际应用价值未能充分显示.随着强光源的相继问世,例如各种激光器和强氙灯光源,以及弱信号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光声效应的研究取得迅速进展.由于光可以在各种媒质中激发声波,而利用检测到的声波反过来可获得有关媒质的光学、热学、力学以及媒质内部结构等特性的信息,光声效应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以及海洋、环境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本将介绍脉冲激光在液体中激发超声脉冲方面的研究现状,特别着重于液体中脉冲激光激发超声脉冲的机制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一) 一般来说,技术科学可以分成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三个部分,由于能量和信息都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信息必须有能量才能传递,所以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通信技术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主要地依靠着能  相似文献   

8.
毛琼 《科学》2000,(7):64-66
众所周知,人们把肉眼可以看到的物质体系叫做宏观体系,把空间线度小于10^-9——10^-8m的原子、分子体系叫做微观体系。物质颗粒正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它是描述物料细分状态的个别物理单元,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聚合体。它的大小不一,大如沙石、米粒、纸浆小如尘埃、烟灰、粘土,还有的甚至只能用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当然,  相似文献   

9.
萧东 《科学通报》1987,32(5):332-332
管道网络系统(也称为水资源分配系统)是指这样的系统,通过管道网络把某些物质,如水、煤气和原油等从若干源节点送往消费点。这个系统中,网络的构形是给定的,每个消费点上的需求量和每个源节点上物质的压力(势能)也是给定的。所谓管道网络优化设计问题就是考虑在各管线上怎样选取适当的管径(或其他部件的尺寸),使各消费点上物质的压力落在一  相似文献   

10.
Γ.  B.  阿基莫夫 《科学通报》1954,(5):34-34
金属各种腐蚀的情况,即在外界媒质——空气、水、盐溶液、酸等等的作用下,金属制件的各种破坏的情况,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可是,我们常常不能想像到今天我们与腐蚀作斗争的庞大的规模,不能想像到为了保存我们的金属基本设备——机器、车床、用具、桥梁、输送管、各式各样的装置、车辆、机车、轮船等等所作斗争的庞大规模。腐蚀甚至常常限制了创造新机器和新技术操作过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正>地震是地球内部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波是地震能量的载体,是把地震释放的能量传递出去的基本方式。由于地震波是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因此它携带了震源与地下介质的信息,为人类认识地震提供了基础。在人类现实生产生活中,水灾、风灾、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持续不断,而地震是这些灾害之中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当你品尝假日宴会上的各种美味佳肴时,你可能不得不感谢三磷酸腺苷(ATP)这种化学物质。新的研究显示,ATP这种传统上与细胞能量处理相关的物质在把食物的味道传递给大脑的信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食物与舌头上的味蕾接触时,味蕾上的细胞能释放化学信使物质来刺激邻近的神经纤维,随后,这些神经纤维再将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使大脑能区分食物到底是酸、甜、苦,还是咸。味觉研究者曾致力于鉴定味觉的神经递质(将信息从味蕾传递给神经纤维的信使物质),并提出了多种候选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血清素)等,但这些候选者大都已经被…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起源和物种的进化都与辐射密切相关。自然界的辐射可分两大类:电磁辐射和微粒辐射,前者以电场和磁场交变振荡的方式在空间和物质中传递能量,它们是无线电波、微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量子论的角度看,它们都属于“光子”。后者指高速运动的基本粒子或由它们组成的原子核,如电子、介子、质子、中子和各种重带  相似文献   

14.
生物体在作任何动作时,都必须伴随着物质的转换、移动和能量的转换。因此在考虑生物体机能的时候,可以认为这全部是物质和能量转换机能,而且有的时候把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结果当作信息转换这种机能的出现来理解,如此更易于理解高级的生物体机能。因此人体机能最重要的基础机能也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机能和信息转换机能。这里所指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机能,可以把物质和能量转换本身当作物质和能量转换机能的出现来理解,是指植物所具有的光合机能、微生物所具有的各种物质生产机能以及肌肉的收缩机能等。这里所指的信息转换机能是指创造和思考、记忆、学习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凌继栋 《世界科学》1989,11(8):23-25
1.材料的概念新版辞海中刊载说,除材料泛指一般供参考用的资料之外,在加工工业中,一般把来自采掘工业和农业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料”,把经过工业加工的原料(如钢材、水泥)称为“材料”;二者合称为“原材料”。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材料给予的权威性定义为:“材料是供作单独地或组合式地履行相当持久性功能的固体物质”。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与声波一样,是物质介质中的一种弹性机械波,其频率范围为2×104Hz~109Hz.超声波在物质介质中可形成介质粒子的机械振动.当超声波能量足够高时,就会产生超声空化现象:液体中的微气泡在声场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动力学过程,压力波的作用使流体中分子的平均距离随着分子的振动而变化,在超声波纵向传播形成的负压区微气泡产生、生长,而在正压区又迅速崩溃、闭合.理论和实验已证实,空化过程可以把声场能量集中(聚焦)起来,伴随空化泡崩溃瞬间,在空化泡周围的极小空间内产生异乎寻常的高温(>5000K℃)、高压(>5×107Pa)、强冲击波和射流等极端物理条件,其能量效应和机械效应会引起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物质系统有着一种均匀的物理化学性质,我们就称之为这个系统的一种相态。人教版初二《物理》会讲到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温暖的春天,冰雪熔化成水;寒冷的冬天,湖水凝固成冰;凉爽的清晨,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花草上液化成露珠;炎热的午后,湿衣服上的水珠很快就汽化成水蒸气飞走了,这是水在固、液、气三相之间的相互转化,也就是水的相变。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的第四态。物质被电离后,其中电子和正离子密度几乎相等,故称之为等离子体。在浩瀚的宇宙中,以等离子体状态存在的物质占90%以上,如各类恒星、星际空间,包覆在地球表面的电离层等等,均是以物质第四态存在着。在我们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球上,等离子体的存在就颇为稀罕,如难得见到的极光、闪电等。以人工方法可获得等离子体,如以光、X射线或γ射线的辐照,产生较低电荷密度的电离,也可从直流到微波频率的放电生成不同的等离子体,其他如冲击波,激光辐照、燃烧等等,都可产生各种  相似文献   

19.
大海为何不干涸一对恋人在举行婚礼时会对天发誓: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由此可见,浩瀚无垠的海洋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海水为什么不会干涸?大海里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多呢?有人估计过,全世界海洋的总水量有13.7fa立方公里,如果把所有的水集中起来做成一个“水球”,这个水球的直径可达140(y里。茫茫大海中这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一般的说法是,大海中的水归根究底就是从它“自身”来的。每年从海洋的表面有1亿多吨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去,这些水蒸气的绝大部分仍然在大海的上空变成云再化为南,最后又降回到大海中。而水蒸气中的一小部…  相似文献   

20.
气是中国古代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概念,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解释万物的变化.当气的概念渗透于中医学之后.就把它用来说明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成为生命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但气的本质是什么?迄今尚无确切的科学论证.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渗透,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从生物大分子体系的物质、能量、信息三方面探讨生命的本质.如果说气是一种具有生命特征的概念,那么它就应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种存在形式.因此,我们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按照物质结构、能量形式和信息作用三个方面对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